古代是以民屯还是官屯

Posted 移民

篇首语:知识是种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是以民屯还是官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是以民屯还是官屯

屯田又被称为营田,是国家强制农民或士兵耕种国有土地,征收一定数额田租的一种农业生产形式。

屯田出现很早,汉武帝在击败匈奴后 ,就曾在在黄河河套以至河西张掖、酒泉一带屯田,有戍卒60万人,规模很大。

当时屯田,主要是解决军队的粮食和给养问题,因为当时运输能力低下,屯田可以就近解决边疆军队的粮草问题。

后来,曹魏、唐、宋、明都进行过屯田。

屯田有军屯与民屯之分,即使是民屯也大多采用军事编制。

而现在北方之所以屯、营很多,是明初那次“大槐树移民”活动留下的历史烙印。

明朝初期,由于长年的战争(包括靖难之役),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地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甚至出现了千里无人烟的惨状。

为开垦荒田,恢复生产,明朝开始强制移民。

当时,就北方来说,山西受战争破坏较小,四境安宁,而且多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特别是汾河沿岸广大地区,地沃水足,人烟尤为稠密。

于是,明洪武、永乐年间,政府便大量从山西南部迁民。

山西移民主要来源于太原、平阳二府和潞、泽、辽、沁、汾五州,即今天的太原、临汾、晋城、长治等地。

而当时位于交通要道的洪洞县就成了重要的移民集散中心之一。

当时的官府在洪洞县城北的广济寺设局住员,负责给集中起来的移民编号发放“凭照川资”,强制移民迁往冀、鲁、豫、皖各地。

大量移民到达迁居地后,在当地官员的监督下,以屯、营为基本单位定居下来。

为了防止移民在迁入地聚族而居,形成新的家族势力,影响社会稳定,明朝的移民条律还规定,凡同宗同姓者不能同迁一地。

移民迁入后,多以姓氏为村庄、屯名,也有以故土的县名为名的,有的以负责管理屯田的官员的姓氏为名,如丁官屯、随官屯、李营、屯留营、长子营、霍州营等。

这些多是政府组织的官屯或民屯,当然也有军屯。

为帮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政府向他们免费提供农具、种子和耕牛,减免赋税,耕地由政府根据人丁的数量统一划拨,有的给50亩、有的给80亩,许多地方甚至规定“任其开垦,亩数无定额”。

并且规定这些土地均归开荒者为永久产业。

相关参考

高中历史 曹魏民屯的组织

曹魏屯田原来并无所谓民屯与军屯之别,近代史家为了叙述和研究的方便,始加以区分。实则,二者很难截然辨别,因二者有同有异,同处在于均为供应军粮而兴办,且均采取军事编制,有战争时参加民屯的劳力亦需执干戈以对

第一百二十二章 曹魏民屯的组织

  曹魏屯田原来并无所谓民屯与军屯之别,近代史家为了叙述和研究的方便,始加以区分。实则,二者很难截然辨别,因二者有同有异,同处在于均为供应军粮而兴办,且均采取军事编制,有战争时参加民屯的劳力亦需执干戈

中国历史 大兴屯田

大兴屯田明政府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在北京、淮西及沿边大兴屯田。屯田有民屯、军屯和商屯三种,民屯和军屯规模较大。民屯即移民屯种官田,以调剂人力的不足。洪武三年、九年、十五年、十六年、二十一年、二十五年、二

太平天国北伐军壮烈的最后一战——冯官屯之战

  1854年4月29日,太平天国北伐军在林凤祥、李开芳带领下,冲破重围,自阜城南下,于5月5日攻克连镇。为接应北伐援军,李开芳又与林凤祥相商,于5月28日统带630余名骑兵南下,次日占据高唐,在高唐

太平军守冯官屯,五百兵马打两万清兵,7位悍将遭凌迟处死

1855年3月,八旗第一名将僧格林沁攻破连镇后,在叛徒施绍垣引导下,林凤祥在地道中被俘虏,押往北京受凌迟处死。拿下连镇之后,僧格林沁率8000蒙古、东三省马队前往高唐,执行两个任务。其一、增援攻城清军

太平天国英武猛将李开芳北伐兵败冯官屯,临刑前手下还踢死刽子手

出发,奉命北伐,直捣清王朝的政治中心——北京。北伐军按照洪秀全、杨秀清“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毋贪攻城夺地縻时日”的指示,迅速挺进安徽、河南。至浦口与吉文元部、朱锡锟部会集。先后北上,进安徽,克滁州、临

古代妃子殉葬的时候 是活埋还是先杀后埋

殉葬尤其是人殉这种制度,一直以来都是非常没有人性的一种制度,原本在我国战国时期就已经逐渐消失了,兵马俑就是以陶俑代替人进行殉葬的。但是在明朝时期,从朱元璋开始,又重新流行起了人殉的制度,他就要求他的妃

历史人物 什么是占田制

  曹魏推行的大规模屯田制度,到魏末已逐渐遭到破坏。到264年,魏元帝下诏罢屯田官,将典农官分别改为太守、令长。次年,晋武帝又重申前令,民屯制度正式废除。>  民屯废止以后,贵族、官僚争相侵占田地,隐

古代的长枪上面为什么要挂红缨

大家在很多的影视剧里面可以看到,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剑客侠士,大家用的武器都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一类的冷兵器,确实如此,在我国火药发明之前,不管是行军打仗还是民间都是以冷兵器为主的,有的非常小巧,像一些很

为什么感觉古代历史上有名的战役都是以少胜多的

众所周知,以少胜多是一件难度非常大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做到了以少胜多,那么肯定会让别人投来异样的眼光和得到别人的肯定,因为别人认为很难做到的事,或者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而你却做到了,他一定会非常佩服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