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关谨言慎行的故事
Posted 太后
篇首语: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上有关谨言慎行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上有关谨言慎行的故事
1、孔子谨言慎行
孔子到东周观光,前往瞻仰周的太祖后稷的祠宇。
祠宇右边阶级之前,有一座铜铸造的人像。
人像的口上被封了三重,他的背上,刻了铭文说:
“这是古代说话非常谨慎的人。
大家要警戒啊!不要多说,多说的往往多败;不要多事,多事的每每多患。
即使生活在安乐的环境中,也一定要戒慎恐惧。
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后悔自己的多言多事。
不要说没有什么损伤,那引起的祸患将要影响深长。
不要说没有什么损害,那引起的祸患将要继续扩大;不要说上天听不到,天神正在观察着你呢。
火刚冒烟的时候,你不去扑灭它,到了火势很大的时候,又怎么办呢?水还是细流的时候,不去堵塞它,那么最后就要扩大成为长江大河的;细微的线缕,如果不去撅断它,有的就可能被织成大的网罗。
最小的幼苗,如果不去拔除它,将来就非用斧头不可啊。
”“假如真能慎之又慎,那就是致福的根基;多嘴多舌不是没有损害,它正是致祸的门径。
横暴的人往往得不到善终,好胜的人一定遇到强敌,盗贼憎恨主人,百姓埋怨上级,君子深知不可高高在上,所以要谦下一些。
深知不可老是跑在前头,所以退居后面。
”“温厚恭谨,戒慎仁德,会使人仰慕;坚持柔道,谦虚下人,人们永远超越不了它。
大家都拥向那里,只有我坚守此道;大家都到别的地方去,只有我不迁徙。
把我的智慧藏在内心深处,在别人面前不显露自己的技能。
即使处于尊贵的地位,别人也不会伤害我的。
江海虽然是低姿态,但却能为百川之长,正是因为它处在卑下的地位啊!上天不论亲疏,却只扶助那些能居人下的人,要警戒呀!”
2、不要快人快语,容易得罪人
《战国策》里有一个《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
说的是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急攻赵国,危急关头,赵国不得不求救于齐,而齐国却提出救援条件,是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溺爱孩子、缺乏政治远见的赵太后不肯答应这个条件,于是大臣竭力劝阻,惹的太后暴怒。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面对此情此景,深谙说话艺术的左师触龙并没有像别的朝臣那样一味地犯颜直谏,而是察言观色,相机行事。
他知道,赵太后刚刚执政,缺乏政治经验,目光短浅,加之女性特有的溺爱孩子的心理,盛怒之下。
任何谈及人质的问题都会让太后难以接受,使得结果适得其反。
所以触龙避其锋芒,对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的事只字不提,而是转移话题。
先问太后饮食住行,继之论及疼爱子女的事情,最后大谈王位继承问题,让太后明白,如果太子不经受磨炼,将来继位的时候会面临更糟糕的局面。
不知不觉之中,太后怒气全消,幡然悔悟,明白了怎样才是疼爱孩子的道理,高兴地安排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3、不要轻易承诺
春秋时期周庄王九年,齐国联合宋、鲁、陈、蔡四个诸侯国攻打卫国,卫国被攻陷后,齐国诸侯齐襄公担心周王会派兵来讨伐,就派大夫连称为将军、管至父为副将,统领兵马在葵邱那个偏远的地方戍守。
二位将军临行前请示齐襄公道:“戍守边疆虽然劳苦,但是作为你的臣子不敢推辞,只是我们去驻守得有个期限,主公以什么为期限呢?”当时,齐襄公正在吃瓜,就顺口应付说:“现在正是瓜熟时节,等到明年瓜再成熟的时候,朕会派遣别人替代你们的。”
二位将军于是带兵前往葵邱驻扎。
不知不觉间一年光景过去了。
但是齐襄公却把这事儿给忘了,因此招致两位将军的不满。
他们给齐襄公献上刚成熟的瓜,暗示齐王能履行诺言,谁料齐王根本就没招回他们的打算。
两人气得牙痒痒,暗地联合公孙无知,起兵造反,推举了新的国君。
所谓“轻诺必寡信”,一个人要做出承诺,一定要慎重,如果不能履行,千万不要轻易向人许愿,不然就会招致祸患。
4、祸从口出,不要多言
曹操害怕有人暗自谋害自己,常吩咐侍卫们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是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靠近我!”有一个晚上曹操在帐中睡觉,被子落到了地上,近侍慌忙取被为他覆盖。
曹操立即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然后继续上床睡觉。
半夜起来的时候,假装吃惊的问:“是谁杀了我的侍卫?”
大家都以实相告。
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
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在梦中杀人,惟有杨修知道了他的意图,下葬时叹惜的说:“不是丞相在梦中,是你在梦中呀!”曹操听到后十分厌恶杨修。
终于在“鸡肋事件”中以扰乱军心为由,杀了杨修。
5、把握好说话时机
墨子曾回答他的学生子禽说:话说个没完没了有什么好处呢?比如池塘里的青蛙天天叫,弄得口干舌燥,却从来没有人注意它。
但是雄鸡,只在天亮时叫两三声,大家听到鸡啼就知道天要亮了,于是都注意它。
在生活中,精辟的见解才能受人欢迎,泛泛空谈则招人生厌。
实践证明,言之有物,正确把握好说话的分寸,能够给自己增添魅力、赢得更多走向成功的机会。
相关参考
日本共同社8月12日报道,鉴于中国公务船在钓鱼岛附近巡航,日本驻华大使馆近日通过邮件提醒在华日本人声称:“围绕钓鱼岛问题,中国报道和舆论处于敏感状态。”日本大使馆提到了8月15日终战纪念日等,指出“8
于慎行一于慎行,字无垢,一字可远,别号谷山。东阿(今属山东)人。生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卒于万历三十五年(1608)。其先世本登州(府治今山东蓬莱)人,明时才迁至东阿。父于玭,官至平凉府(府治今
历史上的太子爷们几乎都是被攻击的对象,要提防着父皇、要提防着嫔妃、要提防着不是一条心的大臣,还要谨言慎行,一路煎熬着等待着即位。这个过程可谓艰辛。有的太子如愿以偿,也有的太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下面说的
历史上的太子爷们几乎都是被攻击的对象,要提防着父皇、要提防着嫔妃、要提防着不是一条心的大臣,还要谨言慎行,一路煎熬着等待着即位。这个过程可谓艰辛。有的太子如愿以偿,也有的太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下面说的
于慎行是明朝内阁大臣,为明朝文学家和诗人,出生于公元1545年,去世于公元1607年。 隆庆二年,于慎行高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的职位。万历年间,因为参与编修的《穆宗实录》成书,因功进翰
于慎行是明朝著名文学家和诗人,为东阿县东阿镇人,字可远、无垢,出生于公元1545年,去世于公元1607年。 于慎行幼时聪慧,又勤奋学习,天分很高,十七岁中举。中举之后,主考官因为非常重视于慎行这
最有名的莫过于钟子期、伯牙春秋时,伯牙擅弹古琴,只是恨无知音。有次伯牙乘船外出,时值中秋之夜,偶遇一樵夫钟子期。伯牙每弹一曲,子期都能讲出乐曲的内容和演奏时的感情。两人在船上互诉衷肠,结拜为兄弟。并约
唐朝时候,禅宗第四祖道信大师,在黄梅一住三十多年,贞观年间,唐太宗仰慕道信大师的道风,即遣使者奉诏前往迎请,希望道信大师能进京晤面一番。使者到了黄梅,向道信大师面告太宗皇帝的旨意,道信大师听后,淡淡地
武大郎的炊饼,老婆饼:相传在广州,有一间创办于清朝末年的老字号茶楼,以各式点心及饼食驰名;某日,茶楼里一位来自潮州的点心师傅,带了店里各式各样的招牌茶点回家给老婆吃,想不到他老婆吃了之后,不但没称赞店
> 公元136年(东汉顺帝永和六年),大将军梁商临死时,对他的儿子梁冀说:“吾以不德,享受多福,生无以辅益朝廷,死必耗费帑臧,衣衾饭玉匣珠贝之属,何益朽骨?”他要求丧事从简:断气以后,马上拉到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