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县的生活怎么样的?
Posted 生
篇首语: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襄县的生活怎么样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襄县的生活怎么样的?
襄城景观丰富,自古流传下来的传为经典的襄城八景,综合了全县最为有名的八处景色,明户部尚书、邑人李敏还有襄城八景诗传世。
汝水虹桥 县城南门外北汝河上,有古红石桥一座,36孔,似彩虹凌空。
因常年泥沙淤积,桥面近平与河底,唯枯水季节尚能行渡。
绿水红桥掩映间, 横空三十六重环, 天移鳌背来沧海, 地拥虹腰跨碧湾。
帝阙九阍通驲驿, 王程万里走夷蛮, 驱山谁借神龙力, 石甃鞭痕血尚殷。
乾明晓钟 县城南首山乾明寺有古钟一口(今无存),围可四抱。
相传每至天色破晓,不击自鸣,声闻数里。
南山佳气蔼氤氩,萧寺疏钟隔岸闻, 一击唤回沧海日,数声敲破碧云天。
音传小殿星初落,响彻春潮曙未分, 正是幽人残梦觉,满窗梅月乱纷纷。
紫云藏雪 紫云山南端,槲木葱郁,秋冬之交,红叶漫山,瑞雪乍晴,红装素裹,蔚为壮观;暮春远眺,碧绿丛中,残雪犹存,绿叶白雪,相映成趣。
残雪西山尚未晞,更逢晴日送光辉, 冰崖拔地三千尺,玉柱亭空几百闱。
郎耀夜深回昼景,清光春晓酿寒威, 何时一借阳和力,沛作甘霖润百腓。
令武秋风 公元前300年,楚将景缺与秦兵战于令武山,败殁葬之山东麓。
其墓旁有祠,周围遍植松柏,每值秋风乍起,古木萧瑟,如泣如诉,令人悲愤。
今景缺墓庙祠尚存。
将军弓剑闭幽宫,名与山灵共始终, 庙祀尚沾新典礼,辕门谁识旧英雄。
萧萧古木西风急,落落遗墟夕照红, 功德在人还不泯,从教血食到无穷。
龙池晚钓 在县城北今库庄乡邮亭村附近,旧时有泉曰龙池(今无存),岸这杨柳轻拂,池中荷花飘香,夕阳西下,尤宜垂钓。
数尺纶竿数亩池,夕阳影里钓涟漪, 行依绿岸鸥先狎,坐对清波鱼未知。
杨柳露浓风力软,藕花香散月来迟, 殷勤更莫添芳饵,正是金鳞跃子里。
阳台暮雨 原县城东门外有阳和楼(今无存),值暮色苍茫,烟雾缭绕,似细雨蒙蒙。
楚王台榭压城闉,地占高明远布尘, 汝水似环将绿绕,首山如黛学眉颦。
当年梦雨真成妄,此地遗踪不可询, 指点荒基倍惆怅,往来多少信疑人。
青冡愁云 县城西北7.5公里,十里铺乡寺后李村西南侧有古冡,名“青冡”,传为纪念昭君王嫱出塞和亲而设的衣冠冡。
冡旁有青冡寺(曾名龙兴寺),寺内古柏参天,浓荫蔽日,香烟缥缈,壮若云烟,为缅怀昭君,故称“青冡愁云”。
青冢今无,寺建于元代,后毁于兵火,明代重建,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尺累累古道旁,明妃此地掩玄堂, 阴迷冢木风霜老,春入林花锦秀香。
怨骨九原应恋阙,芳魂千载定还乡, 愁云漠漠萦青草,犹似穹庐夜断肠。
高桥夜月 县城西北7。
5公里之马黄河上,原有一古石桥(今无),因附近地势低下,河床深邃,桥似空悬,故名高桥。
近桥处有一深潭(今无),岸边遍植垂柳。
夏秋之交,夜月皎洁,倒映入水,画图天成。
小桥烟树晚苍苍,一片山光与水光, 涧底有天涵桂魄,人间无物遁豪芒。
清辉晃耀千林雪,寒气阴森五月霜, 踏碎琼瑶浑不管,满身清露湿衣裳。
一、百宁岗五岳庙 许昌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河南省襄城县东南20公里。
329省道转县道沟丁路可直达。
南距平顶山市区30公里,北离许昌市区45公里,东距漯河市区40公里。
是以道教文化为主、以农业观光相辅之的旅游景区。
百宁岗五岳庙初建于汉,规模于晋,历代修葺,几经兴衰,殿宇巍峨,气势磅礴,前有山门,后有三清楼,中有五岳宝殿,大小殿堂25座,占地50余亩,院内松柏参天,花木蔽日,清静幽雅,令人神怡,常住道众70余人。
有“中州神仙皇京城”之誉。
五岳庙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帝王将相频频光顾,才子雅士屡屡留墨,庙内存有王羲之、黄庭坚、郑板桥手书石刻,显贵富贾不断捐建,经久不衰,奥妙在于它敬奉的不仅仅是道教神,还以“一道化三教”、“三教合一”为立庙宗旨,涵盖儒、释、道三教的圣、佛、神。
故人云:“烧香不烧香,先到百宁岗(五岳庙)”。
其意,到了五岳庙,诸神都拜到。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古刹大会及每月初一、十五,香客如潮,商家云集,盛况不凡,吸引着河南、山东、湖北、陕西、河北上万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
五岳殿为五岳庙的主殿堂,供奉有五岳大帝神像,是百宁岗誉为“中州神仙皇京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紫云山风景区 紫云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襄城县境内,311国道,郑南、许南公路穿境而过,距郑、汴、洛、宛均百余公里,平、许、漯15—60公里,与石人山飞少林寺、乾明寺联为一体。
景区由九山十八峰,五湖一条河和众多文物古迹组成,面积40多平方公里。
九山谓紫云山、令武山、龟山,孟良山、焦赞山、尖山、首山、骆驼岭、书院山。
五湖一条河是紫云湖、仙翁湖、天女湖、龙泉湖、六王湖、柳河。
古迹有明代御封紫云书院,黄帝具茨山会大隗处,春秋老君洞,商周姜子牙故里,财神赵公明洞,楚六王冢,令武将军墓祠,宋焦赞、孟良山寨,明芙蓉洞。
明代古迹除紫云书院外,明成化、弘治年间户部尚书李敏,刑部尚书辛自修,工部尚书姚继可,以及同时代名人、官宦兵部尚书许廓,副使辛访,御史辛溉,诗豪辛镳,户部侍郎王锦,都御史王镶,监察副使张宁。
以及清代学者、著名理学家李来章等人宦迹遍布整个景区。
千年道观有下观庙,仙翁观,龟井祥霖观,令山庙等大型建筑群。
自然景观数皇帝御封的大面积槲林最为壮观,年年秋后红叶如三月春花,映照半边天空和四周山峰、湖河里川。
九山映丽日,四面涧水响,一河千年流,五湖碧波漾。
如今的紫云山风景区是中原的旅游热点。
三、乾明寺 主体建筑占地15万平方米,被誉为“中州第一丛林”。
乾明寺位于襄城县南15公里首山之阴,故又称背影寺。
创建于唐武德年间。
后唐清泰元年(934年)僧省念禅师开山重修,明清两代历经修缮,规模雄伟,主体建筑占地15万平方米,被誉为“中州第一丛林”。
现存建筑有照壁、天王殿、中佛殿、禅堂、方丈室等58间。
建筑多为元末明初特色。
寺西有宋、元、明、清历代所建72座浮图(砖塔)的遗迹。
山门外照壁为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建,长1293米,高1666米,厚073米,上嵌青砖浮雕,正面为黄帝采铜图,背面为圣迷径图,造形古雅,生动质朴。
四、大陈闸 大陈闸系颍汝灌区南水北调系列工程之骨干工程。
闸身总宽140米,东西排列12孔,闸高8米。
闸上有公路桥。
设计流量3700立方米/秒,控制流域面积5960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1500万立方米。
巍巍壮观、气势宏大的建筑实体,构成了一道亮丽的景观,每年有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五、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纪念馆 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纪念馆始建于1968年,l993年重修扩建,2008年进行了改造整修。
纪念馆现占地2000平方米,展厅220平方米,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许昌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纪念馆”门额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耿飚题写。
毛泽东主席全身铜像高5.8米,大理石基座上镌刻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题写的“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纪念像”。
展厅以毛泽东主席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的视察情景为中心,展现了襄城烟草生产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对全国烟草生产的贡献。
后院由百块古今名人书画石刻组 成的环形碑廊,与展厅、古亭、两厢配房相互辉映,呈现出清幽、典雅、肃穆的氛围。
相关参考
居住:瑶族的住房分为两种。湘西南隆回、辰溪、新宁等县的瑶民,以及湘南的部分平地瑶、土瑶和民瑶等,其房屋旧时大多数是筑土为墙,上面盖以茅草、稻草、杉木皮或竹皮,屋小而阴湿。有少数瑶族亦住砖瓦屋,屋顶正中
居住:瑶族的住房分为两种。湘西南隆回、辰溪、新宁等县的瑶民,以及湘南的部分平地瑶、土瑶和民瑶等,其房屋旧时大多数是筑土为墙,上面盖以茅草、稻草、杉木皮或竹皮,屋小而阴湿。有少数瑶族亦住砖瓦屋,屋顶正中
明治4年7月14日,日本明治政府颁布了著名的废藩置县诏书,试图统一长期割据的日本。废藩置县的意义很明显是为了明治维新各种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当然除此之外,废藩置县还在其他方面对日本社会产生
铜仁沿河县现辖3个街道、17个镇、2个乡。分别是:1、街道:和平街道、团结街道、沙子街道。2、镇:中界镇、谯家镇、夹石镇、甘溪镇、淇滩镇、黑水镇、板场镇、官舟镇、土地坳镇、泉坝镇、中寨镇、思渠镇、黄土
曾经听到说民国时期灌县没有警察,灌县的警察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建立的,那时叫「”公安”,更不要说清朝灌县有警察。上面这张图片中的人物什么时代的,他们是干什么的?不用说,一看就知道是清朝的,他们正是清朝
狄仁杰第二部 几个案子,《神探狄仁杰》里面关于五平县的那个案子是
《神探狄仁杰》里面关于五平县的那个案子是从第二部的多少集开始的?30集嘛,蛇灵案结束后,狄仁杰想回并州耕田,可是皇帝要他去江州养老,李元芳也跟他辞了官,结果呆了半年。后来皇帝又发密旨让他去了五平,原来
现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中,有这么一个词大家都知道「”设区市”,绝大部分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都是分区的,毕竟城市太大的,所以这一个「”区”等级上就像一个县,但是,市制是民国时期才有的,现在的「”广域市”更
现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中,有这么一个词大家都知道「”设区市”,绝大部分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都是分区的,毕竟城市太大的,所以这一个「”区”等级上就像一个县,但是,市制是民国时期才有的,现在的「”广域市”更
历史人物 王铭章简介 王铭章将军的后代儿子老婆 评价王铭章血战滕县的事迹
中文名:王铭章 别名:王之钟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四川新都 出生日期:1893年7月4日 逝世日期:1938年3月17日 职业:国民党将领 毕业院校: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
明朝的一次官员集体造假,234个州、1171个县的大小官员全被处死
在封建王朝,皇帝作为最高权力的拥有者,一念之间就能决定人的生死。常言道,天子一怒,伏尸万里。这种现象在洪武帝朱元璋时期尤为严重。朱元璋在历史上以多疑和残酷闻名,在朱元璋统治期间,官员们每次上朝前,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