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花鼓戏的历史
Posted 花鼓
篇首语: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益阳花鼓戏的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益阳花鼓戏的历史
益阳花鼓戏,俗称益路花鼓,是形成于益阳本土的花鼓戏。
这一路花鼓戏,历史悠久,影响很大。
清·同治元年(1862)就有赵松山、赵兰山兄弟组建的职业班社大兴班。
之后,花鼓班社在益阳一带比比皆是,官厅视为洪水猛兽,四处悬令禁止,光绪十五年,在益阳茈湖口就立有“永禁花鼓”的石碑。
然禁者自禁,演者自演,一种新的艺术形成与发展非一块石碑所能阻止。
1943年,日寇逼近益阳,益路花鼓的宝和班毅然成立“益阳楚剧抗敌宣传队”,自编自演了《中秋诱敌》、《姑嫂上坟》等抗敌剧目,并赴常德、桃源慰劳前线将士,为益阳戏剧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59年元旦,益阳市花鼓剧团整理演出的《生死牌》,晋京演出于中南海怀仁堂,毛主席、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周总理、贺龙等中央领导亲切地接见演职员,并合影留念。
艺术大师梅兰芳还在《人民日报》撰文赞扬该剧的演出。
1960年益阳市花鼓戏剧团又参加湖南省支边慰问团,到云南昆明、红河、西双版纳等地慰问演出,将益路花鼓传送到祖国的西南边陲。
1989年,益阳市花鼓戏剧团的现代戏《风暴过洞庭》代表湖南省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广州片演出。
益路花鼓戏的主要声腔有[益路川调(弦子腔)]、[八同牌子]、[老辞店调](打锣腔)等,剧目多为正、悲剧,如《芦林会》、《清风亭》、《赶潘》等。
益路花鼓作为重要艺术流派,2008年已被列为省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参考
邵东花鼓戏的形成由初期一旦一丑的对子花鼓发展成“三小戏”,清末民初,逐渐进入“多行旦”阶段“,步入剧种形成的成熟期。邵东花鼓戏的表演与音乐风格属东路流派,其唱腔丰富,曲牌众多,独具艺术特色,形成了以川
益阳只有一所本科院校是湖南城市学院。湖南城市学院(HunanCityUniversity)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创办于1970年春的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与湖南
一、初三历史其实你要我告诉你的话真的想考好试,这些都没必要看因为初三的历史比较简单,没有那么细的历史细节知识和历史评价,所以你即使看过再多都对考试没有什么帮助,而且记的多反而容易乱了自己知识初三历史考
同治益阳县志记载:元代益阳,许斌,字均玉,官医学训科,报寿113岁。不知是否与自己为医官有关。此为益阳最高寿命记载。清代:男性1、100岁以上10人:苏维初,101岁;徐尔谐,100岁;李瑞明,102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区境即有人类繁衍生息。出土文物证明,距今5000年左右,在今安化县马路口、江南,南县北河口,赫山区邓石桥和沅江市漉湖等地,就已形成村落。进入青铜器时代后,在今桃江县马迹塘、灰山港,
我国全民抗日战争是一次国共合作的战争,它开始于芦沟桥“七七事变”,至今已五十周年了。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国际正义力量的配合和支持下,进行了英勇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益阳人民在战争中经历
送益阳州守额森哈雅(楚武定公阿尔哈雅之孙由宿卫初官)(元·宋褧)宋褧(1294-1346)龙节光临泽国遥,凤毛声振相门高。朝辞阙陛香凝袖,暮饯邮亭酒污袍。我爱甘棠留楚甸,谁怜楚雁集江皋。一州如斗君休薄
了解传统文化:1、中华诗词古诗、律诗、绝句、近体诗、无题诗、自度曲(词)、传统诗词等。2、中国戏剧京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二人转、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
说起凤阳,很多人都会想起朱元璋,这位大明的开国帝王,正是凤阳人。一个小小的县城,能够出这样一位大人物,自然是很了不得的,这个大人物,也肯定会成为这座小城的名片。但凤阳的名片可不止于此,在当地,有一种传
近代人物中文名:管应朋国籍:中国出生地:利辛县程集乡管楼村职业:花鼓戏艺人出生日期:1932年(历史lishixinzhi.com)(历史lishixinzhi.com)逝世日期:1991年管应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