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化的知识有那些
Posted 文化
篇首语: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先秦文化的知识有那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先秦文化的知识有那些
一、先秦文学形态:1、诗、乐、舞紧密结合,这是早期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
2、文、史、哲不分。
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种综合态势。
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有些文学作品非一时一人所作。
4、先秦作品的原始面貌不是十分清晰。
因长期的传承过程中有损益。
二、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1、由巫到史。
夏朝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
随着鬼神地位的下降,史官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成为史家散文的最早创作者。
春秋时期,史官的文化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
2、贵族文学的兴起。
西周时期,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成了文学的主要创作者。
3、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
春秋战国分封制度解体,导致贵族地位下降、庶民地位上升,文化由贵族转移到士。
4、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现出了异彩纷呈的特性。
三、先秦文化组成:1、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为主,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两者关系密切2、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史官文化成熟,历史著作和说理散文取得了长足发展。
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了和谐典雅、婉而多讽的特征。
3、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战国时期礼乐崩溃,各学派代表人物批评时政,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们立足现实、有自觉的创作精神,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貌。
4、楚地文化与楚辞——屈原身遭贬谪,满腔愤懑,发为诗赋。
屈赋吸取了楚文化的精华,以奇伟瑰丽的词藻,丰富奔放的想象,表现了屈子的政治理想和高尚人格情操,是《诗经》之后又一个诗歌高峰。
四、先秦文学的发展及其特征:上古至夏商——文学的产生和巫史文化对文学的控制;西周春秋——礼乐文化作用于文学,文学精神和风格体现为和谐典雅、婉而多讽的特征;战国时期——“士”文化促进了文学繁荣,产生了不同于前代、风格各异的散文和诗赋。
五、先秦文学特征: 思想:1、开启发愤诸书的传统2、开启忧国忧民的传统。
艺术: 1、开启放言不惮的传统2、深于取象
wenku.baidu/link?url=mICvmuoSqope2QPXcZnSQWpGPsVLswnNdCqN_nJtzaSTJHgwAfhrQL4NSujWeDwRyi5fgRfrOWMWspF3wV3LoagKlKks66kRlPdqkh497
相关参考
1,公元前770年,因镐京被毁,犬戎杀人不眨眼,为自保,周平王在郑、秦、晋等诸侯的卫护下,迁都洛阳,建立了东周王朝。当时的犬戎,诸侯都不敢惹,但秦国例外,它是众多诸侯中唯一敢和犬戎对打的诸侯国。3,东
1,公元前770年,因镐京被毁,犬戎杀人不眨眼,为自保,周平王在郑、秦、晋等诸侯的卫护下,迁都洛阳,建立了东周王朝。当时的犬戎,诸侯都不敢惹,但秦国例外,它是众多诸侯中唯一敢和犬戎对打的诸侯国。3,东
首先,先秦方面重大成果倾向于文化层面。而文化层面由以先秦百家的思想文化为主。你如果要研究先秦史,则诸子百家如儒家道家墨家兵家等各个学派的思想精髓不可少。其次,国内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除了诸子百家以外,还着
1.“千金”――现在指女孩,但古代曾指男子。2.唐伯虎没点过秋香,秋香比他大了二十余岁,秋香曾拜唐伯虎老师沈周学画。3.孔子身高在2.20米左右,而且文武双全。4.唐太宗李世民曾以魏征为镜,魏征死后,
给你提供一种学习的思路,希望对你的学习有些帮助。世界历史不是中国历史,区域就局限在这么一个区域,它的范围是整个世界,但是有时又不是在这么大的世界范围内,而是在几个国家或地区。找准影响世界历史大发展的几
一、数学史论文先秦萌芽时期中国数学史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在黄河中下游产生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其后有商、殷两代(约1500B。C。-1027B。C。)
孕期需特别小心,千万别在饮食方面因吃错东西而流产。1.螃蟹:它味道鲜美,但其性寒凉,有活血祛瘀之功,故对不利,尤其是蟹爪,有明显的堕胎作用。2.甲鱼:虽然它具有滋阴益肾的功效,但是甲鱼性味咸寒,有着较
春节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在消费社会被“物化”,淡薄的年味之外,亲情的功利让人失望,连团圆的意义都在淡化。辛苦一年之后,“恐归族”的心声是:不想过年。20年前那些逗乐我们的相声段子已经不再好笑;除了在微博
■春秋楚王孫銅鐘■透雕雲龍紋銅爐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邱立誠:廣東青銅文化有過一段漫長的發展時間。在本地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基礎上,受到鄰近地區青銅文化的影響,廣東從商代踏進青銅文明的門檻,歷經西周春秋
■春秋楚王孫銅鐘■透雕雲龍紋銅爐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邱立誠:廣東青銅文化有過一段漫長的發展時間。在本地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基礎上,受到鄰近地區青銅文化的影響,廣東從商代踏進青銅文明的門檻,歷經西周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