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三六九的来历

Posted 锅贴

篇首语: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金陵三六九的来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金陵三六九的来历

南京老字号南京老字号“三六九面馆”。

"三六九",用数字表示一种广泛的说法。

建于清朝末年的刘长兴以经营各式特色包子面条为主,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在南京、在全国已是鼎鼎大名。

“有十几年没吃过这个味儿了。

”坐在“三六九”面馆里吃着面条,王先生感慨万千,仿佛穿越了时光。

今年南京的两家老字号餐饮店三六九面馆和金春锅贴店合二为一,在中央路上“复出”,吸引了不少老南京人争相前来怀旧。

据悉,南京市商务局联合南京老字号协会有计划每年恢复两到三个老字号,不过面对老字号的恢复,也有人觉得,过去的就过去了,不必强留。

寻访

三六九和金春又回来了

昨天,记者来到已经和金春锅贴店合为一体的三六九面馆。

走进面馆,记者有了穿越的感觉。

开票的服务员“藏”在一个高高的收银台后面,这样的收银台如今已经不多见。

一道柜面隔开了里面的工作间和外面大约100平米的店堂。

挂在店堂里的一个三六九面馆简介,在告诉别人这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南京三六九面馆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由重庆迁至南京汉中路2号的。

1978年因城市改造迁至山西路广场附近,1997年再次因城市改造而停业。

三六九面馆的店长名叫桂礼俊,他1980年进入鼓楼区饮食公司,从面点师傅到店长,一干就是30年。

他说,三六九面馆和金春锅贴当年都是鼓楼区饮食公司的名招牌,还记得金春锅贴当年在湖南路灯光隧道旁,市口好,每天都客满,后来还盖了小二楼,差不多一天能卖出100—200斤的锅贴。

2002年商业调整时,店拆了,而后在宁海路的店现在也不复存在了。

今年年初公司恢复三六九面馆,并将两店合一。

正在店里用餐的客人王师傅对三六九的历史很有发言权,“汉中路2号就是后来金陵饭店购物中心的位置。

”今年48岁的王师傅说,他的母亲1969年时就在三六九旁边的民族饭店做跑堂,而民族饭店跟三六九是一家的,同属鼓楼区饮食公司,民族饭店炒菜,三六九做面点。

王师傅说,他小时候经常去那里蹭饭,吃碗面条再吃两个包子,老板不收他钱。

在他的印象里,那会店里生意特别好,尤其是到新街口的外地人喜欢光顾,那会百姓们最爱吃的是单面,就是酱油面,他记得好像是9分钱二两,一毛一分钱三两。

三六九搬去山西路之后,民族饭店也没有了,所以里面的员工都去了山西路的三六九工作。

“对三六九的感情深着呢,我妈在那里做服务员一直干到1985年退休,我1980年中学毕业后也去做了半年家属工。

”王师傅说,那会店里主要卖面条、包子和卤菜,店面大小跟现在的店差不多,生意很不错。

这家店复出之后,王师傅会常来坐坐品品过去的味道。

味道还一样吗?他笑着说:“品不出来了。”

今年开门后,就有不少老主顾来光顾,一个老先生探着脑袋问,“这是当年的‘三六九’吗?”“是啊。

”一听回答,老人喜滋滋地进来,左瞧右看,“给我来碗牛肉面。”

桂礼俊说,开业快一年了,生意一直不错,尤其是中午,当然来光顾的多是老人,很多是来怀旧的。

观点

老字号消失也有消失的道理

不过对老字号的复出,市民们其实有着不同的观点。

一位网友在西祠论坛上发帖说,三六九面馆和金春锅贴的复出涨势太猛:“三六九的牛肉面12块一碗,金春锅贴4块1两,乖乖,老店新开价格不低啊,而且,牛肉的分量还不太足。”

比如市民罗小姐就觉得现在不少老字号,环境差,口味也大不如以前,比起层出不穷的环境优雅、口味上层的餐厅,竞争力显然欠缺,与其这样,老字号不如不回来,回来反而坏了名声。

张先生也认为,很多老字号都是做面点的,锅贴的,“锅贴油特别多,不符合现在人的饮食理念。

”他也认为,过去的东西就过去了,就像现在人住进了楼房,不可能再回头住平房一样。

“其实南京小吃老字号味道是一方面,更多的是一种怀旧和传承。

”50多岁的吴女士却很支持老字号复出,她说,当年自己和丈夫正在谈恋爱阶段时,时常先到山西路的三六九面馆吃碗面条,再去隔壁的和平电影院看电影。

“每次人都很多,根本没有位置,不过能吃上就觉得很满足。

”她说,之后“三六九”拆了,她每次去那都很惆怅,“其实这些老字号承载的是回忆,是老南京人的饮食文化,这些都是我们该珍惜和留存的。”

吴先生则提出了老字号复出应该重装出击才行,他觉得现在城市变成“水泥森林”,到处充斥着洋快餐,“我们南京自己的小吃老字号,为什么不发展呢?”他说,当然老字号要做出特色,要善于包装,成为一种品牌,而不是千年不变。

现状

30个饮食老字号

消失差不多近半

南京老字号协会秘书长唐亦飞告诉记者,据他们统计,南京共有80多个老字号,包括饮食类、纺织品等,其中30个左右是饮食老字号,其中10个左右是保存、发展较好的老字号,像刘长兴、马祥兴、绿柳居、安乐园、莲糊糕团店,包括今年刚恢复的三六九和金春锅贴等。

其余的20个左右,不是不复存在,就是空有其名。

她细细数来,像是瞻园面馆、大三元、老广东、鸡鸣酒家(鸡鸣汤包)、杭州酒家(宁波汤圆)等都已经不存在了,有部分是上世纪90年代城市改造时消失的,还有些是企业改制时消失的。

唐亦飞说,因为城市拆迁、传承缺失、创新不足等问题,很多留下的老字号在经营中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七家湾虽是老字号,但名声太大引来遍地开花,真假难辨。

还有一些老字号深居小巷,环境简陋,卫生条件差,现在已经很少被人提及。

“其实老字号的发展值得好好思考。

”唐亦飞说,老字号企业,不能抱着以前是什么样子,现在还是什么样子,品种、环境、经营理念上都要变通,绿柳居和刘长兴的做法是可以借鉴的。

而他们也在努力地配合南京市商务局每年恢复两到三个南京老字号,让它们重回南京人的视野。

(本文来源:现代快报 )

相关参考

七十二家房客历史

七十二家房客的作品历史说起“三六九”、“炳根”、“二房东”、“小皮匠”这些《七十二家房客》中的经典人物,在上海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三六九”是从何而来?《七十二家房客》的剧本是怎样诞生的?王汝

古代怎么自称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文化与历史,古代的等级制度也分得很明,三六九等所能用的不能用的都有不同,我们都知道历史上很多都是说白话文的,而不同的地方,国家也有不同的说法,古人对于称呼有什么

唐朝历史 宫女如何打发寂寞

揭秘唐朝宫女的生活真相:宫女如何打发寂寞?  后宫也分三六九等  俗话说,后宫粉黛三千,而实际上,历代后宫宫女的人数都远远超过了这个数目,到了唐太宗朝,后宫的宫女,仍有数万之多。唐玄宗时,宫女的数量曾

历史人物 明朝人物余尧臣简介

明朝人物(历史lishixinzhi.com)人物生平余尧臣工诗,元末寓吴中,与高启、王行等称“北郭十友。”亦称十才子。初为张士诚客。士诚几,徙濠梁。洪武二年,(公元一三六九年)放还,授新郑丞。

清朝的妃嫔等级和选妃由来

清朝的妃嫔等级严密,就跟它的官吏等级一样,妃嫔等级也照样分个三六九等。相信这几年的清朝宫廷戏大家都很喜欢看,也对宫廷的妃嫔充满了好奇,接下来就由小编跟你说说清朝的妃嫔等级和选妃的缘由吧。清朝从顺治时就

老年凄苦讨饭充饥 揭平民皇妃杜秋娘传奇人生

和皇帝出身三六九等一样,后妃们的出身也各不相同,有前朝皇室公主,或干脆就是前朝皇后,如五胡时刘矅的羊献容。有贵族世家或地主土豪家的千金,这类最多,还有就是出身平民。在平民出身的后妃中,明太祖朱元璋的老

建国初期妓女的悲惨生活 两毛钱就任人蹂躏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北京八大胡同里的妓院,还有一百多家。如今还健在的一些老人,对当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其实妓院也分三六九等。一二等妓院都是装修很好的楼房,那些妓女们,一年四季都穿着,花旗袍,高跟

解放前修路,累死骡马850头,驮牛2572头,数千人

工作无贵贱,相信现如今出门遇到民工,大家内心一般都是比较尊敬的,而过去则不然,受封建思想影响,人们总喜欢把人分为三六九等,正所谓「”三教九流”,或自卑,或自傲,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就如修路,如今民工修路

难道真的一点不留? 古代太监都是怎么阉割的

在古代,皇宫里总少不了太监,即使他们常常被鄙视,但偌大的皇宫里,确实也少不了他们。不过,太监当中也分三六九等,混的好的太监,靠近皇帝、嫔妃,少不了有人巴结、送礼。那些混得一般的,就会被送到浣衣局这类地

胤祥何以独得雍正信赖? 跻身十二大铁帽子王

清宫剧中经常能看到许多王爷,这些王爷地位也分三六九等,其中最有特权的是铁帽子王。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因为其祖先功勋卓著,被赐世袭不降封典,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清朝铁帽子王共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