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税收的诗句
Posted 税收
篇首语: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关于税收的诗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于税收的诗句
古诗里的税收
诗能证史。
陈寅恪先生的《元白诗笺证稿》就是一个范例。
由于诗歌的创作过程不光凝聚了诗人的才华,同时也灌注了诗人的情绪(其中不乏伤感甚至牢骚),所以好多诗词都不乏鲜明的爱憎。
在古诗中寻觅税收的影子,就不得不受到这两重牵扯。
搜集翻阅一首首与税收有关的古诗,但见满纸怨恨言,尽写贪官污吏横征暴敛,一把辛酸泪,倾诉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触目惊心中有一种切肤之痛划过脑际:在诗人眼里和笔下,古代税收的形象竟是这样的尴尬。
事实上也没有办法不尴尬。
以大历史的视野1审视中国历史上的税收,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造成或助长多年动乱、百姓饥苦、封建社会绵延漫长、社会经济在不断的破坏和崩溃中缓慢发展的原因之一。
以税收的眼光看历史典籍,在少数的因轻徭薄赋而营造出的清明盛世之外,满眼都是横征暴敛、官残吏暴、税收流民、“纳税人暴动”……
古人们的税收诗,就是这样印证着让后人读起来时而新鲜时而尴尬的中国赋税史:一面是历朝历代的税制变迁,一面是诗人们对倾诉于税收之上的百千怨结。
一、 古诗里的税制兴革
1、 公田之助
中国的历史,是农业社会的历史,是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的历史。
这种条件下的税收,也多与土地相连,与税粮、税役相连。
而最早的税收形式,就是在大片的私田(井田)中划出一小片(约为十分之一)“公田”:私田的出产归私人,各家在公田上共同投入力役收获归公家。
这种赋税形态,古书上称为“助”(一名藉),同养公田的这种形式,就是最早的土地税2。
《诗经》中有多篇涉及到了这种在“同养公田”的场景。
较为集中的有《诗经·.周颂·载芟》3、《诗经·.周颂·噫嘻》4和《诗经·豳风·七月》5。
在公田上劳动时,“其耕泽泽,千耦其耘”、“亦服尔耕,十千维耦”,据说多达两万人在那里耕田,何等壮观! 一年之中,公田上的劳役不断。
“三之日于耜(正月里修农具),四之日举趾(二月里开始耕地)。
同我妇子(还要带上妇人和孩子),馌彼南亩(把饭带到田间里去吃)”6。
公田劳作之余,农夫们还要服其他各种徭役,男人女人分工也各有不同。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进城修理官家的房子)。
昼尔于茅(白天割茅草),宵尔索绹(晚上搓麻绳)。
亟其乘屋(赶快登屋修缮),其始播百谷。
”“八月载绩(八月开始绩麻织布),载玄载黄(染成黑红色或黄色)。
我朱孔阳(其中染成朱红色的最鲜亮),为公子裳(是给贵族公子做的衣裳)。
…… 一之日于貉(十一月还要去捕狸貉),取彼狐狸(把皮剥下来),为公子裘(给贵族子弟做皮衣)。
” 古代的诗歌,就是这样记载着税收早期萌芽状态。
2、 租调之课
如果说是贡助彻是中国赋税史上的第一大主体税种,则租调及以后发展更为成熟的租庸调则为第二大主体税种。
其法律精神是“有田必有租(田赋)、有身则有庸(劳役)、有家则有调(特产)”7。
农业社会下商品经济并不发达,货币的作用并不十分突出,人们的日常需要可能较多的体现为衣食等事。
于是田赋多采用征粮的方式,调则多表现为织物等类。
因而古代诗词中对税收形象的描述大多折射在农民或“织妇”的身上,以下诗词可见一斑。
唐代文学家元稹(779~831)有《织妇词》一诗,可以反映当时国家对“调“的需要: 织夫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
蚕神女圣早成丝, 今年丝税抽征早。
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
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
缫丝织帛犹努力, 变缉撩机苦难织。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从中看出,因为征战的需要,官家对丝税的征收不仅提前,而且似乎加重,织妇必须“努力”才行,以致于东家的女儿都“为解挑纹嫁不得”……
3、 常贡之征
对药材和珍玩之物的需求,也是国家府库的一个常项。
不同地区的特产,在税目上可以称为“常贡”。
根据大唐的法令,这些赏贡可以折以绢价并换算为相应的税收义务。
即:“诸郡贡献皆尽当土手所出,准绢为价”、“亦折租赋,不征别科”。
比如华阴郡的任务是“鹞子十联、乌鹘五联、伏苓三十八斤、细辛四斤、伏神三十八斤”,安东都护府则需要“贡献人参五斤,……”,各地的常贡各有罗列。
8 晚唐诗人陆龟蒙七绝《新沙》就反映了这种常贡的征收情况:“渤湃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补年年税紫芝。
”其中便说了蓬莱那个地方每年要以交纳灵芝仙草作为赋税。
4、“两税”之变 唐朝中晚期,社会的动荡与土地的兼并使“租庸调法”的税基( 户口户籍)受到严重破坏,“据丁征税”的原则越来越丧失了存在的基础。
德宗寻中元年(公元780年),宰相杨炎提出了著名的“两税法”。
“两税法”的显著特点在于,它改变了租税徭役据丁口征收,租税徭役多出自贫苦的劳动群众头上的作法,它以财产的多少为计税依据,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由于依照财产多少即按照纳税人负税能力大小征税,相对地使税收负担比较公平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这对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好景不长,正税之外的加征使百姓苦不堪言。
翰林学士刘允章曾言农民有“八苦”,其中就包括赋税繁多、官吏苛征和敲榨、替逃户承担税捐等。
于是,“两税法”实施不久即告失败。
两税法由兴转衰的过程,在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无名税》(一名《重赋》)诗中,有所反映和分析,当得上一篇生动的税史实录。
诗文如下: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厥初妨其淫,明敕内外臣;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
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
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
夜深烟不尽,霰雪白纷纷。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悲端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
相关参考
本站网导读: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图】席慕蓉关于爱情的诗句,几则经典之作【图】”的详细内容!席慕蓉是当代比较有名的画家散文家,其实很多人认识席慕蓉是关于爱情的诗句,很多女性朋友对于席慕蓉的诗句非常的喜
全榜网网导读: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图】席慕蓉关于爱情的诗句,几则经典之作【图】”的详细内容!席慕蓉是当代比较有名的画家散文家,其实很多人认识席慕蓉是关于爱情的诗句,很多女性朋友对于席慕蓉的诗句非常的
1917年10月3日《战时税收法》签署美国总统1917年10月3日签署的美国战时税收法案。美国1917年4月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争耗费极大。这诱使美国的保守派、进步派和激进派之间展开了关于如何征
有关于元宵节的诗句元宵诗词大全《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隋炀帝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正月十五夜》(唐)苏道味火树银花合
1、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代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译文:看到他落笔,风雨为之感叹;看到他的诗,鬼神都为之感动哭泣。2、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唐代崔珏的《哭李商隐》译文:空怀有凌
一、诗句1.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宋代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译文:海棠尚未经细雨湿润,梨花却已盛开似雪,真可惜春天已过去一半。2.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宋代陈与义《春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____高蟾《金陵晚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____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落红不是无情物
说起税收,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了,税收可以说是一个国家主要的经济来源。国家的发展,国家的进步都是于税收脱不了关系的,而且税收也是国家找人民要钱最具有法律效应的,纳税是作为一个国家公民所应尽的责任。不
这句诗出自李白写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清平调》三章其一,全诗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池月下逢。”>>关于李白创作的《清平调》还有一段小故事。话说在唐朝,人们都非常喜欢
1.税收名人名言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华梅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谢觉哉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郭小川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赫胥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