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思想在两晋时期有着重要发展 晋朝文化

Posted 晋朝

篇首语:只有忍得住寂寞,才能够见明日的繁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学术思想在两晋时期有着重要发展 晋朝文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学术思想在两晋时期有着重要发展 晋朝文化

2、晋朝历史 两晋赋税制度与徭役介绍

学术思想在两晋时期有着重要发展 晋朝文化

汉代以前,政治主权完全在华夏族,汉代以后,政治主权不全在华夏族,边疆民族带来的草原游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时天下大乱,士族文人多不以道义为重,儒学中衰。旷达之士,目击衰乱,不甘隐避,则托为放逸,遂开清谈之风。晋室之兴,世乱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与印度东传之佛教交汇,中国文化逐渐转变为儒释道融合之状况。

学术思想两晋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文化中心为建康、洛阳,在官方教育方面,晋朝在中国历史上首创了国子学,以后历朝历代延续,直到封建社会末期。在教育学领域还是中国最早把书法作为教育课程进行推广的时期,在官方提倡书法教育,设立书博士。这是因为从司马懿到司马炎时代都有重视书法的传统,在《法书要录》中记载魏国的五位书法家中,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与韦诞、虞松、钟会被认为是魏国书法名家。此时期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使得该时期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不断的开发新领域与新学说。当代学派除儒教外还有由本土发展的玄学 、道教及由印度东传的佛教,其中道教及佛教在该期间逐渐扩展到一般人民的生活 。

边疆民族的南下带来草原文化,东晋结合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之后南北双方形成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两晋的社会问题主要围绕在世族上,世族是构成社会的统治阶层,深深影响该时期。当代文化脱离儒教影响而发展出纯哲学、纯文学、纯艺术、纯史学及新的科学技术。例如王羲之及王献之的书法 、顾恺之的绘画。 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期间,由于边疆民族内迁、北方人群的南下,造成文化大交流及融合。由于儒学一统的局面打破以及玄道佛的兴起,使得学术研究朝向多元化。各国为了生存或战争,多少推行一些改革措施以确保某些地区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这些都使得科学技术大幅提升。道家对中国科技史亦带来贡献,其外丹、内丹修炼包含多种科学。外丹包括了黄白,也就是炼金术。

以炉鼎烧练铅汞来提炼丹药。丹药有些有毒,但有些有功效。内丹则以人体为炉、人的精气为材料、以神为运用来烧练成“圣胎”。它的修炼方法涵盖养生学及气功。由于两晋世族生活优越,产生许多优秀的艺术家。清谈带来逻辑思辩的发展,以及老庄的自然观,使艺术蓬勃发展。绘画等艺术脱离儒教后走向自由探索,逐渐发展成纯艺术。佛教的推广,寺院及佛像大量出现,带动艺术创作。佛经、佛门故事的传入也拓展艺术的想像空间。到南北朝时艺术更兴盛,南方以绘画为主,北方以雕刻塑像为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南朝大墓砖画。由上至下,左至右分别为春秋隐士荣启期及竹林七贤阮咸、刘伶、向秀、嵇康、阮籍、山涛、王戎。晋朝的学术思想,已由经学转为玄学为主。清谈则于士大夫之间广为流行。魏晋交替之际,司马氏意图夺取皇位,政治压抑,社会动汤,时称“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名节礼法流于虚伪或鄙视。此时世族苟且偷安,又心怀忧虑,遂以清谈代替,抛开现实,专尚理辩。儒学发展到最后已破落琐碎,着重考据而轻视义理,使得思想处于空窗期。玄学就在这些原因下,于240年-249年间发展并盛行 。 玄学与道教并非同物,主要书籍为《老子》、《庄子》和《周易》,合称三玄。思想核心为“无”,玄学家认为“万物皆产生于无”。

“无”无法感应,但能主宰一切。玄学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并将儒家的“名教”与道家的“自然”结为一体,提倡“名教出于自然”。该论点认为天下尊卑、上下关系本来即有,不可否认。由于要求老百姓“顺天知命”,受到当道者欢迎而大力提倡早在曹魏时期,何晏、王弼即提出“名教出于自然”说。西晋初年,玄学思想的代表为竹林七贤,思想各有轻重,但主要以嵇康及阮籍的思想为代表。他们崇尚“自然无为”的态度,主张“越名教而放自然”。揭露司马氏集团虚伪的“名教”外衣,对所谓“名教”礼法唾弃之。但因“任自然”观点过于极端发展,呈现出声色犬马的放荡生活。到西晋后期,玄学代表为斐頠及郭象。斐頠对“任自然”提出修正,主张“崇有论”,以矫“虚诞之弊”。郭象进一步证明“名教”即是“自然”,玄学发展至此已臻终结。此时清谈之风亦蔓延到政治舞台上,握有大权的达官显要也大谈玄理,呈现一批在世又欲出世的权贵 。 东晋时期,放荡的行为稍微收敛,但清谈之风因为朝廷权贵提倡而盛行不衰。当时世族生活优裕,多喜于名山古刹、别墅湖畔优谈玄理,成为社交活动。朝廷及世族忽略具体事务,终日畅谈玄理,形成苟且颓废的价值观,导致东晋朝廷逸于偏安。由于佛教东传,许诣、孙绰将佛学加入清谈,与玄学互相激汤。若干僧侣也加入清谈,传达佛学,例如竺法护、道林等人。不过仍然有人反对清谈,大多为寒族。如西晋斐頠、江敦、范宁,东晋应詹、陶侃、卞壶等人,范宁甚至着有“王何论”,严厉批评何晏、王弼二人。但清谈仍历久不衰,直到隋朝方衰,唐朝中期终止

晋朝历史 两晋赋税制度与徭役介绍

  两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尽管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不安,但是社会物质生产仍在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明确赋税制度。> >   西晋在赋税制度上实行占田制,实行户调法。东晋允许官僚占山封山带泽良田万顷,奴婢数千,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赋税制度。> >   两晋时期,社会经济特点是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士族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以及各民族经济交往交流的加强。伴随着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和军事上的变化态势,这一时期的赋税制度和徭役均体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时代特色。> >   晋武帝灭吴统一中国后,于280年颁布《占田令》,首创“户调制”。此令在占田制的基础上,规定赋税的数额。> >   所谓占田,是指一般民户可以按人口占有和使用的土地数额,课田是按丁承担租税的土地额。占田并非由朝廷分配土地,只是允许民户自行垦占,无论占田是否达到法定标准,都必须依照规定的课田数交纳田租。> >   《占田令》包括占田制、户调制、限田制以及官吏占田荫户制。> >   占田制也叫占田课田制。它规定:男子一人占田70亩,女子一人占田30亩;其中丁男16岁至60岁为正丁;课田50亩,丁女占田20亩。次丁男13岁至15岁、61岁至65岁,占田20亩,次丁女及老小没有占田。这里的“次丁”,意思是承担部分赋役的未成年或老年的男女。> >   在纳税额度上,《占田制》规定:有50亩地者,收租税4斛,即每亩8升。除田租外,还要缴纳户调,丁男做户主的,每年缴绢3匹、绵3斤;户主是女的或次丁男的,户调折半交纳。> >   《户调制》规定:丁男为户主的民户,每年纳绢3匹、绵3斤,丁女及次丁男为户主者减半交纳。> >   《限田制》规定:官员一品可占田15顷,以下每低一品减田5顷。> >   官吏占田荫户制规定:第一品官可以占田50顷,以下每品依次递减5顷,至第九品占田10顷。荫庇佃客的数额为,自一品50户至九品一户。> >   户调法有3个特点:> >   1.以户为单位,计征田租和调赋,也就是把土地税和户口税合而为一,寓田赋于户税之中,不问田多田少,皆出一户之税。> >   2.户调所征收的绢绵等实物,只是一个通用的标准,实际上当会按照各地实际出产情况,折合通过标准物计征,不会只限于绢和绵。> >   3.西晋征收的田租和户调,较曹魏时征收田租提高了一倍,户调提高了半倍。> >   晋武帝颁布户调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分土地,限制土地兼并,以保证朝廷的税收和徭役征发。户调式制度的实施,是晋代独具的一个特色,增强了西晋的国力。> >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北方劳动人民不断南迁,既提供了大批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因为他们是侨人,散居在侨立的郡县中,赋役上与土著居民不同。> >   这种不同集中表现在户籍上。两晋南朝时称正式户籍为黄籍。因侨人属不定居、无实土之虚悬流寓户口,皆无赋役。因此,黄籍之外出现了白籍。> >   流民涌向江南,住侨郡,持白籍,免除税役,这就必然要加重江南土著居民的负担,必然要影响朝廷财政的收入,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   土断因而势在必行。土断的主精神是划定州、郡、县领域,居民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故称“土断”。因为赋役跟随户籍,故而土断的核心是整顿户籍。> >   这就是居民不分侨旧,一律在所居郡县编入正式户籍,取消对侨人的优待,以便朝廷统一进行征税。> >   东晋的赋税实际分为4段。自晋元帝至晋成帝“咸康土断”与“度田收租”之前为第一段。这段赋税制仍旧是西晋之制。> >   第二段自晋成帝“咸康土断”与“度田收租”起,至376年改行口税止,是度田收租制度实行的时期。咸康土断将侨人包括士庶都纳入了黄籍税户之中。度田收租是亩税。> >   这段税制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王公贵人免税及荫亲属的特权。但他们仍可免役,比如后来376年实施的在役之身可免税政策。> >   第三段自376年改行口税起,至383年淝水之战后增百姓税米前止。在这段中,东晋除了将亩税改为口税外,还创立了在役之身可免税的制度。> >   役包括劳役与兵役,正在服役的人可以免除口税,对于农村与军队的稳定,都有一些作用。东晋用以打胜淝水之战的北府兵,都在免税之列。> >   第四段从383年淝水战后增税米起,至东晋灭亡止。这段时间的赋税特征是,税米及布、绢、丝、绵都是以户为单收征收,而且按赀产分等征收田租、户调办法,也就是九品相通。这阶段的一个变化是服役者不能免调。大概是因为形势吃紧,百姓是既要交税,又要服役。> >   东晋的赋税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   一是以实物赋税取代了货币赋税,以户为单位和以丁为单位并重,妇女授田和纳税,适应了大户隐占人口的现实,只能按户征收才有保证。> >   二是户等的评定采取“九品混通”的办法,即按照资产评定户等,依户等高低纳调,但大户合适。人多丁多,还可依附人口,户调则按一户计算,不是太大的负担。> >   三是东晋的租调税额取1/10,率亩税3升。原来是以丁租为主,现改为丁租与亩税并举,按田纳税。但遭到大家族豪强的反对和抵制,后来又实行口税制,依附人口自然不纳税。> >   两晋时期的徭役制度,在役龄及兵役制度诸方面各有区别。> >   役龄即服役年龄。西晋平吴后,则把起役年龄降低至16岁,而把免役年龄提高至65岁。东晋的服役年龄与西晋基本相同。自西晋末年至北魏统一中原这一期间的,其役制也一脉相承。> >   如果说曹魏的世兵制最为典型,那么西晋就是世兵制的盛世,世兵数量众多,军户单独立籍。> >   西晋世兵制规定:军户男子16岁至60岁的正丁服役,两三丁取一,4丁取2,6丁取3,父死子继,世代充役,不许更籍。但是兵家子弟可以当官为吏,军人有轮流休假的待遇。> >   至西晋末年,世兵被发生在中原地区的连年兵祸消耗殆尽,军户所到无几,世兵制也逐渐衰落,转而以招募补充兵员,募兵制渐盛。> >   东晋初年的徭役,由于军事行动未停,所以力役的名目繁多。其法定役期为每丁每年充役20天,又18人出一运丁。东晋经学家范宁上疏揭露了役期无休止的事实,印证了东晋徭役还是很重的。其实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形势紧张。> >   东晋掌握的旧有军户更少,初期曾以驱使隐户、征发奴童、谪发罪犯来开拓兵源,扩大军户,仍不能满足用兵需要,于是大量招募南迁流民为兵,募兵制进逐渐取代世兵制而成为主要集兵方式。如参加淝水之战的北府兵即是招募而来的。此外,凡有重大战争,也临时征发百姓为兵。> >   [旁注]> >   士族 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士族制度是我国历史上从两汉至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朝廷朝廷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氏族所垄断。至时被科举制度所取代。> >   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河内温,即今河南省人。开国君主,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在位期间,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社会出现一片繁荣景象。> >   荫户 我国封建社会中官僚、贵族、地主、豪绅依仗特权和势力控制的一部分户口。东汉时的奴客、僮客,魏晋时的佃客,唐中叶以后的庄客,都属荫户。> >   晋元帝(276年~323年)。宣帝曾孙,琅琊武王司马之孙,琅琊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东晋的开国皇帝,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他在晋朝贵族与江东大族的支持下于317年称晋王,318年即帝位。> >   晋成帝(321年~342年)明帝长子。明帝死后继位,谥号“成皇帝”,庙号显宗。在位期间,由于苏峻与祖约的叛乱,宫城迁移至石头城;直至329年陶侃平定苏峻之乱后才迁回建康。> >   十六国 又称五胡十六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即自西晋末年至北魏统一中原这一期间。当时五胡大举侵占古华夏故地,故又被后世称作“五胡乱华”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胡、氐、羌;而十六国实际远不止16个。> >   范宁(339年~401年)。晋徐兖二州刺史范汪之子,东晋经学家,曾任豫章太守。曾经上疏揭露东晋徭役过重。范宁也是《后汉书》作者范晔的祖父。> >   [阅读链接]> >   《晋书·陶回列传》中记载,当时谷价昂贵人民饥饿,三吴一带尤其严重。于是朝廷命令听凭人民自由买卖粮食,以此缓解一时的急需。> >   曾任交州刺史的陶回上疏说:自由贩卖粮食的消息一传开,北方强敌听说后就会认为我们虚弱,会来威胁我们的安全的。陶回建议开粮仓赈济百姓。这一段话透露出朝廷的经济制度的一些信息。> >   朝廷允许农民把粮食出售给城里人,用卖粮所得购买他们无法生产出的盐、农具等。这就是当时的粮食交易现象。

相关参考

论两晋时期的货币发展形式 晋朝货币

晋朝,又分为西晋和东晋,历史将这一时期统称为两晋时期,在两晋时期,由于是多民族融合,在经济上的发展也与三国时期有所不同,货币的流动使用也与三国时期有所区别,那么,两晋时期的货币发展是怎样的呢?两晋时期...

论两晋时期的货币发展形式 晋朝货币

晋朝,又分为西晋和东晋,历史将这一时期统称为两晋时期,在两晋时期,由于是多民族融合,在经济上的发展也与三国时期有所不同,货币的流动使用也与三国时期有所区别,那么,两晋时期的货币发展是怎样的呢?两晋时期...

浅谈两晋南北朝时期的 ”护军制”的变迁及其发展

「”护军”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极其常见的职位,在南北朝时期的军队当中承担着很重要的角色。它出现于秦朝时期,「”汉承秦制”,所以这个职官被汉朝统治者保留了下来。东汉末年,曹操从各地大大小小的军阀之中脱

在道家学派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庄子,有着怎样的文学思想

庄子是战国时期宋国人,他是中国古代有名人物,他的思想极大得丰富了道家的思想内容,在道家学派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庄子的文学思想简介庄子无意于仕途,专心研究于学问,所以他的学识十分得渊博,涉猎也极广。

晋朝多少年,晋朝离现在多少年了

晋朝离现在多少年了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265年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晋,东西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420年晋朝灭亡,享国155年,共有1

晋朝下一个朝代是,请问晋朝灭亡下一个朝代是什么朝代

请问晋朝灭亡下一个朝代是什么朝代晋朝之后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265年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晋,东西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

香文化与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代君子有四雅——斗香、品茗、插花、挂画,其中以对香品的熟练掌握为才艺之首。中国文人多爱香,而且从古至今都是香文化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对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国的文化、艺术作

晋朝历史视频

两晋朝代电视剧有哪些截至2019年2月18日,关于两晋朝代的电视剧只有2017年1月2日《孤芳不自赏》。剧情简介:晋、燕、凉、白兰四国征战不休,晋国国力最强,晋国镇北王楚北捷(钟汉良饰)英勇善战、武功

历史同步答案

一、历史练习册题目1.辩证的看待商代文化是我国古代奴隶社会文化的重要时期和辉煌时期有着重要奠基发源作用其商业其青铜铸造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直到周前期奴隶制发展并走向顶峰奴隶制社会毕竟存在深刻的历史局限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