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Posted 对联

篇首语: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对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体现了我国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

对联对仗工巧,音调和谐,内涵丰富,为社会各阶层所喜闻乐见。

它始于五代十国,兴盛于明清两代,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可以算是我国最早的对联了。

对联起源于我国古典诗词,源头可追溯到先秦典籍中的对偶句。

商周两汉的对偶句及魏晋南北朝辞赋中的骈俪句,为后来对联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盛唐以后,律诗、律赋的结构已臻于尽善尽美,对偶句已经成为诗文的组成部分,并且其独立性也在逐渐加强。

对联就是由格律诗中的对偶句和骈赋中的俪句发展而来的。

明清两代,对联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对联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自明朝起,由于皇帝垂青,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吟诗作对蔚然成风。

加之康乾二帝的推崇,一时楹坛高手云集,挥毫泼墨,各式名联异彩纷呈。

相关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2016年猴年新年春节对联集锦

2016年猴年新年春节对联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横批:辞旧迎春一年好运随春到四季彩云滚滚来横批:万事如意一年四

关于春联的介绍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

历史百科 楹联和对联

楹联和对联“楹”指的是堂屋前部的柱子,“楹联”就是指挂或贴在楹上的对联,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之一,俗称“对子”、“对联”、“楹贴”。楹联的字数多少不定,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十分丰富。楹联起

中国古代最长的对联 揭秘古今第一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常用对联大全(带横批)

欢天喜地度佳节张灯结彩迎新春横批:家庭幸福迎新春事事如意接鸿福步步高升横批:好事临门万事如意展宏图心想事成兴伟业横批:五福临门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横批

这20副对联,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妙趣横生的

1、诸葛亮联斥周瑜相传,周瑜自命不凡,有一次,他以诸葛夫人黄氏面丑为题,向诸葛亮呤道:有目也是瞅,无目也是丑,去掉瞅边目,加女便成妞。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瞅”应为古汉语的写法,左偏旁为

历史秘闻 穷秀才的下联很经典

中国的对联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中国的战国时期,对联的雏形便已经出现,当时的对联叫做“桃符”,继而往后,对联文化在历朝的潜移默化之中不断的发展,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对联正式形成,一直到今天,

历史秘闻 你知道 ”中国红军”最早的出处吗

「”红军”一词最早见于一副对联。文中介绍说,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同年11月1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麻城县农民自卫军攻占了国民党占据的黄安县城,旋即成

历史名亭对联

1.描写中国十大名亭的有哪些对联我只听过四大名楼【黄鹤楼】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大观楼】天下第一联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

历史秘闻 看各地城隍庙对联如何教化世人

「”城隍庙”的渊源城隍庙是用来祭祀城隍神的庙宇,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他是冥界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