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传统文化

Posted 下联

篇首语: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联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联传统文化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1、起源: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2、区分上下联

对联分上下联,不能随意贴。

每年都有许多人贴错。

那么怎样贴才是正确的呢?这里要弄清二个问题,一是分清上下联,二是上下联的位置。

简单介绍如下:

上联的末尾的字应该是“仄”声。

既现代汉语的“三声”或“四声”。

“仄”声给人的感觉是话还没有说完。

下联的末尾的字应该是“平”声。

既现代汉语的“一声”或“二声”。

“平”声给人的感觉是话已说完。

例如: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旺”是四声,本句做上联(首联)

“安”是一声,本句做下联(末联)

相关参考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 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何时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呢?在春节的前一天,也就是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在门的两侧贴上春联。那么为什么过春节要贴春联呢?它有什么用处?贴春联这一习俗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起源于何时?  春联一开始不叫“

春联起源于什么时候

在春节的前一天,也就是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在门的两侧贴上春联。那么为什么过春节要贴春联呢?它有什么用处?贴春联这一习俗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起源于何时?春联春联一开始不叫“春联”,而叫“桃符”。据说

春联起源于什么时候

在春节的前一天,也就是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在门的两侧贴上春联。那么为什么过春节要贴春联呢?它有什么用处?贴春联这一习俗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起源于何时?春联春联一开始不叫“春联”,而叫“桃符”。据说

贴春联和贴门神的由来 门神是谁?门神和春联

门神是谁?两个门神是谁?贴春联和贴门神的由来——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在我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帖春联和贴门神。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

知识百科 为什么过年要贴春联

为什么过年要贴春联贴春联是我国民族的风俗之一。每当除夕这一天,许多人家都爱贴上用红纸写成的春联。春联上大多写的是接福迎祥的句子,也有的写五谷丰登、人寿年丰等联语。那么,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呢?贴春联的风

春联的起源故事 春联的由来是怎样的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

关于春联的介绍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

春联历史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清代皇宫为何挂白色春联

清代皇家为何挂白色春联?春节期间到沈阳故宫旅游的海内外游客都能看到大清门张灯结彩年味十足,但对白色春联和它独特的悬挂方式大惑不解。沈阳故宫博物院专家揭开清代皇家过春节的一些特有习俗。清代皇家为何挂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