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非常详细的新中国军衔的历史演变

Posted 军衔

篇首语: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求非常详细的新中国军衔的历史演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求非常详细的新中国军衔的历史演变

战争年代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所限,人民军队未能实行军衔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适应军队正规化建设的需要,人民解放军于1955年至1965年和1988年至今两次实行军衔制。

195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

1951年2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干部评级工作的指示》,并确定全军干部的评级工作于当年完成。

1952年4月根据总干部部指示,全军干部评级工作全面展开,并于当年基本结束,正式建立了我军干部的等级制度.1952年我军评定的干部级别,从军委主席到副排级共计9等21级:军委主席、副主席、总司令级;大军区司令员、政委级,军委委员级;正兵团级,副兵团级,准兵团级;正军级,副军级,准军级;正师级,副师级,准师级;正团级,副团级,准团级;正营级,副营级;正连级,副连级;正排级,副排级。

1953年1月9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实施军衔制度准备工作的指示》,指出“如果可能的话,拟于今年7月份全军实行军衔制度”,要求全军有组织有计划地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草拟授衔条例及实施规程,进行军衔鉴定,研究制定军衔肩章、标章、识别符号及服装样式,制定编制军衔等

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指出,鉴于1952年评定干部级别的标准是“以德才资衡量干部现职”,与授衔条件一致,故评定军衔应以干部的级别为主要依据并参照编制军衔的规定,进行全面衡量。

对正兵团以下各级军官都规定了评定军衔标准:正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上将;副兵团、准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中将;正、副、准军级,多数可评为少将;正师级,多数可评为大校;副师、准师级,多数可评为上校;正团级,多数可评为中校;副团、准团级,多数可评为少校;正、副营级,多数可评为大尉;正连级,多数可评为上尉;副连级,多数可评为中尉;正排级,多数可评为少尉;副排级,任军官职务者可评为少尉,任军士职务者一般评为准尉。

按照中共中央规定和当时干部任免权限,授予元帅、大将军衔的人员名单由中央确定;授予上将、中将、少将军衔人员名单由总干部部和总政政治干部部分别提出,报请中央军委批准授予;授予校官军衔人员名单由各总部、各军兵种和各大军区提出,报总干部部和总政政治干部部在全军统一衡量。

经过几个月细致、缜密的工作,授予军职以上干部军衔的名单终于全部经中央军委审查批准。

至1955年国庆节前,全军军官的评衔工作基本完成.

1955年首次授衔时,全军共有64.4万余名干部荣获准尉以上军衔。

其中,准尉11.3万余名;尉官49.8万余名;校官3.2万余名;将官和元帅共1052名。

高级将领授衔情况是:元帅10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大将10人: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上将5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1人;中将17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1人;少将802人,1956年至1958年补授4人,1961年至1963年由大校晋升少将233人,1963年、1964年晋升321人。

少将累计1360人。

至1965年军衔制取消前,共授少将以上将帅1614名。

1965年取消军衔制及其原因 第一,军官实际军衔严重偏低。

1 9 5 5 年首次授衔后,大多数军官实际军衔低于编制军衔一至两级,少数低了三级甚至四级。

第二,军衔晋升制度不完善。

自1955年首次授衔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军衔晋升制度未能完全按条例规定执行。

第三,军衔在承担军人待遇方面作用不大。

军衔与职务是军官制度中两个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的等级体系,各自有不同的功能。

军衔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以衔级体现军人的全部劳绩贡献,作为确定军人综合报酬的重要依据。

第四,军衔的识别功能被弱化。

军衔作为区分军人等级、权责、荣誉的称号和标志,与职务等级系列相比,最显著的区别是有外在的等级标志。

因此,军衔比职务更加明朗化,强化了军队的垂直组织结构,有利于统一指挥和管理。

新军衔制的正式实施

经过8年的准备,从1988年4月13日起,新的军衔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和颁行。

与此同时,4月27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暂行条例》。

同年7月31日,中央军委在京召开文职干部大会。

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支10多万人的文职干部队伍。

1988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当天以国家主席令予以公布施行。

军衔条例的颁布,是人民解放军新军衔制正式立法的重要标志。

同年9月14日,中央军委在北京中南海隆重举行授予上将军官军衔仪式,洪学智等17人被授予上将军衔,揭开了新军衔制授衔的序幕。

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出席授衔仪式,国家主席、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向被授予上将军衔的17名高级军官颁发军衔命令状。

此后,全军各单位陆续开始授衔。

9月16日至23日,各总部、军兵种、军区等大单位分别举行中将、少将和部分校官、尉官军衔授予仪式。

中央军委委员洪学智、刘华清、秦基伟、迟浩田、杨白冰、赵南起分别出席了各大单位的授衔仪式。

此次授衔,全军共授予将官军衔1452人、校官军衔18万人、尉官军衔40.5万人。

10月1日,人民解放军正式实施新的军衔制度,全军官兵换着新式服装,佩带军衔符号,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军衔制的再度实施,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水平提高到新的阶段 。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简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和特点求答

演变历程:中央集权脉络: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县制)——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唐(节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厂卫制)。君主专制脉

简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和特点求答

演变历程:中央集权脉络: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县制)——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唐(节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厂卫制)。君主专制脉

国民党上校军衔,求国民党军衔等级和图片

求国民党军衔等级和图片国民党整个军衔等级为六等十八级:将官:特级上将、一级知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校军: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军士:上士、中士、下士;兵:上等兵、一等兵

国民党军官图片,求国民党军衔等级和图片

求国民党军衔等级和图片中华民国国军军衔等级为六等十八级:将官: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校军: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军士:上士、中士、下士;兵:上等兵、一等兵

求中国农业详细一些的发展历史

距今约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最后用石犁翻土播种。但一两年后因为土地肥力下降,人们不得不迁徙以寻找肥沃的土地。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

求厦门历史八下的全本详细复习资料

1.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了新中国的国家象征有: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历史秘闻 求中国经济发展近代史越详细越好谢谢

近代民国经济史中国民国时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各种予盾的激烈斗争之中,社会经济在动荡、曲折中缓慢前进。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曲折发展的历程,各种经济势力此消彼长的现象,给我们以如

中国床的演变历史

多喜爱家纺芬纳诺睡眠专题里有详细的介绍,中国最早的床的实物是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战国彩漆木床。该床长218厘米,宽139厘米,六足,足高19厘米,床面为活抽屉板,四面装配围栏,前后各留一缺口以便上下。

求中国经济发展史

中国经济发展史》(2008-10-1009:55:48)标签:杂谈第一册先秦卷第一编远古及夏、商、西周经济的发展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演变第二章夏、商、西周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编冶铁技术的进

求中国经济发展近代史越详细越好谢谢

近代民国经济史中国民国时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各种予盾的激烈斗争之中,社会经济在动荡、曲折中缓慢前进。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曲折发展的历程,各种经济势力此消彼长的现象,给我们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