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勇于道歉而收获深重的情谊的事例

Posted 卢梭

篇首语: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上勇于道歉而收获深重的情谊的事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上勇于道歉而收获深重的情谊的事例

卢梭

在历史上多得难以数计的自传作品中,真正有文学价值的显然并不多,而成为文学名著的则更少。

至于以其思想、艺术和风格上的重要意义而奠定了撰写者的文学地位--不是一个普通的文学席位,而是长久地受人景仰的崇高地位的,也许只有《忏悔录》了。

卢梭这个不论在社会政治思想上,在文学内容、风格和情调上都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的人物,主要就是通过这部自传推动和启发了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使它--用当时很有权威的一位批评家的话来说--“获得最大的进步”、“自巴斯喀以来最大的革命”,这位批评家谦虚地承认:“我们十九世纪的人就是从这次革命里出来的”。

写自传总是在晚年,一般都是在功成名就、忧患已成过去的时候,然而对于卢梭来说,他这写自传的晚年是怎样的一个晚年啊!

一七六二年,他五十岁,刊印他的著作的书商,阿姆斯特丹的马尔克-米谢尔·雷伊,建议他写一部自传。

毫无疑问,象他这样一个平民出身、走过了漫长的坎坷的道路、通过自学和个人奋斗居然成为知识界的巨子、名声传遍整个法国的人物,的确最宜于写自传作品了,何况在他的生活经历中还充满了五光十色和戏剧性。

但卢梭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显然是因为自传将会牵涉到一些当时的人和事,而卢梭是不愿意这样做的。

情况到《爱弥儿》出版后有了变化,大理院下令焚烧这部触怒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作品,并要逮捕作者,从此,他被当作“疯子”、“野蛮人”而遭到紧追不舍的迫害,开始了逃亡的生活。

他逃到瑞士,瑞士当局也下令烧他的书,他逃到普鲁士的属地莫蒂亚,教会发表文告宣布他是上帝的敌人,他没法继续呆下去,又流亡到圣彼得岛。

对他来说,官方的判决和教会的谴责已经是够严酷的了,更沉重的一击又接障而来:一七六五年出现了一本题名为《公民们的感情》的小册子,对卢梭的个人生活和人品进行了攻击,令人痛心的是,这一攻击并不是来自敌人的营垒,而显然是友军之所为。

卢梭眼见自己有被抹得漆黑、成为一个千古罪人的危险,迫切感到有为自己辩护的必要,于是在这一年,当他流亡在莫蒂亚的时候,他怀着悲愤的心情开始写他的自传。

整个自传是在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续完成的。

在莫蒂埃和皮埃尔岛时,他仅仅写了第一章,逃到英国的武通后,他完成了第一章到第五章前半部分,第五章到第六章则是他回到法国后,一七六七年住在特利堡时完成的,这就是《忏悔录》的第一部。

经过两年的中断,他于一七六九年又开始写自传的第七章至第十二章,即《忏悔录》的第二部,其中大部分是他逃避在外省的期间写出来的,只有末尾一章完成于他回到了巴黎之后,最后“竣工”的日期是一七七年十一月。

此后,他在孤独和不幸中活了将近八年,继续写了自传的续篇《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想》。

《忏悔录》就是卢梭悲惨的晚年的产物,如果要举出他那些不幸岁月中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内容,那就是这一部掺合着辛酸的书了。

这样一部在残酷迫害下写成的自传,一部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为自己的存在辩护的自传,怎么会不充满一种逼人的悲愤?它那著名的开篇,一下子就显出了这种悲愤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卢梭面对着种种谴责和污蔑、中伤和曲解,自信他比那些迫害和攻击他的大人先生、正人君子们来得高尚纯洁、诚实自然,一开始就向自己的时代社会提出了勇敢的挑战:“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

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这定下了全书的论辩和对抗的基调。

在这对抗的基调后面,显然有着一种激烈的冲突,即卢梭与社会的冲突,这种冲突决不是产生于偶然的事件和纠葛,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阶级根由的。

卢梭这一个钟表匠的儿子,从民主政体的日内瓦走到封建专制主义之都巴黎,从下层人民中走进了法兰西思想界,象他这样一个身上带着尘土、经常衣食无着的流浪汉,和整个贵族上流社会当然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即使和同一营垒的其他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也有很大的不同。

孟德斯鸠作为一个拥有自己的庄园、同时经营工商业的穿袍贵族,一生过着安逸的生活;伏尔泰本人就是一个大资产者,家有万贯之财,一直是在社会上层活动;狄德罗也是出身于富裕的家庭,他虽然也过过清贫的日子,毕竟没有卢梭那种直接来自社会底层的经历。

卢梭当过学徒、仆人、伙计、随从,象乞丐一样进过收容所,只是在经过长期勤奋的自学和个人奋斗之后,才逐渐脱掉听差的号衣,成了音乐教师、秘书、职业作家。

这就使他有条件把这个阶层的情绪、愿望和精神带进十八世纪的文学。

他第一篇引起全法兰西瞩目的论文《论科学与艺术》(1750)中那种对封建文明一笔否定的勇气,那种敢于反对“人人尊敬的事物”的战斗精神和傲视传统观念的叛逆态度,不正反映了社会下层那种激烈的情绪?奠定了他在整个欧洲思想史上崇高地位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75)和《民约论》(1762)对社会不平等和奴役的批判,对平等、自由的歌颂,对“主权在民”原则的宣传,不正体现了十八世纪平民阶层在政治上的要求和理想?他那使得“洛阳纸贵”的小说《新爱洛伊丝》又通过一个爱情悲剧为优秀的平民人物争基本人权,而带给他悲惨命运的《爱弥儿》则把平民劳动者当作人的理想。

因此,当卢梭登上了十八世纪思想文化的历史舞台的时候,他也就填补了那个在历史上长期空着的平民思想家的席位。

相关参考

历史上因为信任而导致好结局的事例急用

搞的不丑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典型故事,应该来自于三国,最出色的表现者是刘备,他“弘毅宽厚,知人善任”,从不怀疑忠心耿耿的部下,刘、关、张、赵、诸葛几乎一起谱写了天下亘古传奇。因而,刘备的家业号称

求历史上因为不懂得变通处事圆滑而落得不好下场的事例

1、项羽乌江自刎项羽自忖不能脱身,就部下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经七十余战,抵挡我的人都被我攻破,我打击的人都表示臣服,未尝败北,遂称霸天下,现在困于此,不是我不会打仗。而是天要亡我!今日是要决

因为说真话而受到惩罚的人的事例

在中国敢于说真话的历史人物中,一个人是司马迁。他因为在朝堂上因为为李陵说了句真话,结果惹得武帝大怒,竟被处以宫刑,生理和心理同时遭受伤害。另一个是海瑞,他的结局比司马迁幸运一点。海瑞因上书直陈时弊,惹

阅读《水浒传》在地名历史上会有哪些想不到的收获

古典名著《水浒传》不仅故事生动迷人,书中使用的许多地名也因梁山好汉的经历而扬名后世。诸如大名府、景阳岗、野猪林、祝家庄、二龙山、浔阳楼、黄天荡、沧州、孟州,个个都是响亮至今。在水浒书中,作者施耐庵老先

阅读《水浒传》在地名历史上会有哪些想不到的收获

古典名著《水浒传》不仅故事生动迷人,书中使用的许多地名也因梁山好汉的经历而扬名后世。诸如大名府、景阳岗、野猪林、祝家庄、二龙山、浔阳楼、黄天荡、沧州、孟州,个个都是响亮至今。在水浒书中,作者施耐庵老先

女人不需要為自己的不夠完美而道歉

三八婦女節那天,陳坤就在微博放出了三張海報,周迅、惠英紅、趙雅芝三人撥開如油畫一般的色彩迷霧,望向眾生。這是《不完美的她》的首宣,這樣的演員陣容實在太過誘人。,本劇第一集便以兩條懸疑線引入:周迅扮演的

女人不需要為自己的不夠完美而道歉

三八婦女節那天,陳坤就在微博放出了三張海報,周迅、惠英紅、趙雅芝三人撥開如油畫一般的色彩迷霧,望向眾生。這是《不完美的她》的首宣,這樣的演員陣容實在太過誘人。,本劇第一集便以兩條懸疑線引入:周迅扮演的

明末大臣杨嗣昌觉得自己罪孽深重绝食而死?

杨嗣昌是湖南武陵人,在万历38年的时候考中进士,并担任杭州府的教授,折合他的祖父一直以来贯彻重视教育的原则是分不开的。并且逐渐升官到户部郎中,之后因病引退回家。崇祯年间杨嗣昌被加封为右参政,之后还曾被

明末大臣杨嗣昌觉得自己罪孽深重绝食而死?

杨嗣昌是湖南武陵人,在万历38年的时候考中进士,并担任杭州府的教授,折合他的祖父一直以来贯彻重视教育的原则是分不开的。并且逐渐升官到户部郎中,之后因病引退回家。崇祯年间杨嗣昌被加封为右参政,之后还曾被

历史秘闻 因为受到肯定与赏识而成功的名人事例

1、韩信有一次,韩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和他同案的十三个人都挨次被杀了,轮到杀他的时候,他抬起头来,正好看到萧何,就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萧何听他的口气不凡,见他的状貌威武,就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