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的陵墓

Posted 陵庙

篇首语:宁死不背理,宁贫不堕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舜的陵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舜的陵墓

1.湖南省永州市舜帝陵

系中华民族尊祖祭舜之圣地。

夏代始于九嶷置陵建庙,秦汉迁于玉官岩前,明初移至舜源峰下。

后因年久失修,几近荒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斥巨资进行修复,恢复明清时期风貌。

然随拜谒观光人数增多,陵区渐显促狭,扩建呼声日增。

二零零四年四月十四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决定以尊祖爱国、传承文明、凝聚人心、促进发展为主题,于翌年举行个省公祭大典。

同年九月十七日,以加强舜帝陵建设与保护为宗旨的湖南省九嶷山舜帝陵基金会成立。

为适应全省祭舜大典及谒陵观光者需要,遂决定扩建舜帝陵 。

基金会与省直有关部门、市县人民政府,迅即着手规划设计。

规划总用地四百三十余亩,总投资四千五百余万。

扩建工程分两期进行。

一期工程投资二千六百万,将山门改建成祭祀殿,增建连廊、角楼、碑廊、厢房等,新增建筑面积四千平方米;祭祀殿外原玉带桥三桥并为一桥,两旁新建拱桥各一座;祭祀殿外广场三万八千平方米,其中麻石广场一万五千五百平方米,植草砖广场九干五百平方米;新建停车场一万三千平方米;新建仪门一座。

二零零五年四月二十五日,一期工程正式开工。

为确保一期工程在全省祭舜大典前完厂,工程指挥部殚精竭虑,科学调度,工程建设者夜以继日,精心施工。

为解决建设资金,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募捐,各个市州慷慨解囊,各界人士踊跃捐款。

同年八月二十日,一期工程竣工。

同年九月十五日,湖南省祭舜大典在舜帝陵顺利隆重举行。

舜帝陵位于舜陵景区,是九疑山风景区的目标人文景观,是九疑山风景的目标人文景观。

是我国最古老的陵墓。

舜帝陵陵区由陵山(舜源峰)、舜陵庙、神道及陵园组成,占地600余亩。

陵山舜源峰上小下大,呈覆斗状,海拔600余亩,气势恢宏。

山北麓建有陵庙,陵庙坐南向北,规模宏大,占地24644平方米。

分为前后两重院落,五进建筑。

陵庙内建有庄严肃穆的山门、午门、拜殿、正殿、寝殿、厢房。

陵庙外有长200米的神道。

舜陵是中国五大古帝陵之一,是中国唯一的舜帝陵墓,乃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而葬于九疑山。

陵庙祭碑廓内保存的历代祭碑36方,它们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

在古木参天的陵区内,陵庙建筑上的石雕、楹联、壁绘栩栩如生,令人流连忘返。

附近有娥皇峰、女英峰、美大峰、梳子峰、舜峰(三分石)、箫韶峰、斑竹岩、舜池、舜溪皆与舜帝奏九韶之乐及二妃挥泪斑竹的传说有关。

2.山西运城舜帝陵

从山西省运城市市区北行15公里,在蜿蜒百里的鸣条岗西端,坐落着全国闻名的舜帝陵庙。

对此,许多文人墨客曾著文褒赞。

明人相宗皋写道:“观庙之形胜,北枕孤峰,涑水之波涛绕于后;南对条山,鹾海之盐花献于前。

右缠黄河玉带,妫油厘降之风犹存;左拱香山瑶台,历山耕稼之迹如故。

”其地理环境可谓形胜壮美。

舜帝陵庙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后毁于元末战火中。

明正德初(1506),乡人重建。

但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大地震中又遭毁坏。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安邑县令吴愈再次重建。

在清嘉庆二十年(1815)的大地震中又为瓦砾,仅存正殿。

次年,在乡人王步洲等倡导下,重建舜庙。

舜陵坐北朝南,占地70亩,神道13亩,奉祀香火地17亩。

沿舜陵外城遗址缘坡而上,即为神道,两旁夫妻柏夹道耸立。

行百余步,进陵庙大门,便见到砖砌的方形墓冢,陵高3米,周围51米。

陵前嵌有邢其任书写的“有虞帝舜陵”石碑,旁立“有虞氏陵”石碣1块。

陵冢上槐相交翠,郁郁葱葱。

绕陵北行约三十米,即是皇城,又名离乐城。

进拱形城门,内以戏楼、卷棚、献殿、正殿、寝宫为中轴线,东西两侧配以廊房及钟、鼓二楼,构造布局严谨,左右对称。

主建筑正殿,建造于台基之上,重檐歇山顶,斗拱五铺作,面阔五间,进深五椽。

殿内泥塑的舜帝坐像,头戴冕旒,身着衮服,神态庄严,栩栩如生。

正殿之后,原建寝宫三楹,内塑娥皇、女英像,昔已毁于战火。

陵庙东南,旧时曾建大云寺,为守陵僧侣居住,亦称“守陵寺”,于解放初拆毁。

2006年舜帝陵庙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浙江上虞舜帝庙

《水经注》引《晋太康三年地记》:“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

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

”亦云:“舜与诸侯会事讫,因相娱(古通虞)乐,故曰上虞。

”《辞源》亦记载:“上虞今县名,地名虞宾,舜避丹朱于此。

”还有一种说法,是舜的后代封于上虞。

《路史》云:“舜之支庶或食上虞。

”《越中杂识》记载:“虞舜子庶封于余姚,又封于上虞,以虞称国,故曰上虞。

”(明·万历县志)称:舜述之在上虞者遗迹之多,意者南巡时或驻跸之故地涉方后,或为子庶之封邑,民感其恩,子孙思表其德。

在唐以前,上虞由舜的子孙建立家庙,对舜祭祀。

到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百官里人集资,在百官上街堰头附近建起了舜帝庙。

到清道光23年(公元1843年)和民国10年(公元1921年)又多次重修。

使舜帝庙成为气势壮观,建筑雄伟的名刹。

被称为浙江两大祀之一。

浙江两面大祀:一曰禹庙在绍兴;一曰舜庙在上虞。

舜帝庙宽约23公尺,为五开间,山门前有荷花池,石拱桥。

庙径深约100多公尺。

第一进为舜帝殿;有虞舜全身坐像。

虞舜姓姚,字重华,因双目重瞳,故又名重华。

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

尧曾叫舜到大森林里,老虎碰上不咬他,毒蛇碰上不避他,在狂风暴雨中行走不迷路。

第二进为太祖殿。

舜的太祖父名句望又名句芒,他因开始播种有芒的作物,因此被子历代崇奉为祭祀的春神,人民期望年年丰收。

第三进为四岳殿(舜任用之大臣)。

每一进均有戏台,二边为廊房。

庙内有石雕、砖雕、木雕、浮雕。

飞檐龙顶等能工巧匠之绝作。

庙前有重华石,击之有声。

庙北有舜井,东西各一,均有涌泉。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历史上舜的儿子商均最后结局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舜的儿子怎么死的?我们先来看看舜的儿子是谁。舜的儿子是商均,被舜认为只知道唱歌跳舞,却不会治理朝政和国家大事,因而史书记载和民间对他的传说故事就特别地少。后世有商均祠,想必他还是有一定的贡献

历史人物 历史上舜的儿子商均最后结局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舜的儿子怎么死的?我们先来看看舜的儿子是谁。舜的儿子是商均,被舜认为只知道唱歌跳舞,却不会治理朝政和国家大事,因而史书记载和民间对他的传说故事就特别地少。后世有商均祠,想必他还是有一定的贡献

舜的故事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音yáo)、舜(音shùn)和禹(音yǔ)。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

华夏至圣――舜的故事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音yáo)、舜(音shùn)和禹(音yǔ)。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

帝王故事 华夏至圣——舜的故事

  舜(shun):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姓姚又姓妫,名重华,字都君。出生地一说在诸冯,一说在姚墟;为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禅让”为有虞氏首领。  

帝王故事 华夏至圣——舜的故事

  舜(shun):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姓姚又姓妫,名重华,字都君。出生地一说在诸冯,一说在姚墟;为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禅让”为有虞氏首领。  

大禹究竟是做了什么功绩才得到舜的重视?

禹治水成功,使他建立了极高的威望。天子的声威教化甚至达到了荒漠的边陲。于是帝舜召集各部落酋长举行隆重的祭祀,在祭祀仪式上,将一块黑色的玉圭赐给禹,以表彰他的功绩,并向天地万民宣告治水成功和天下大治。不

大禹究竟是做了什么功绩才得到舜的重视?

禹治水成功,使他建立了极高的威望。天子的声威教化甚至达到了荒漠的边陲。于是帝舜召集各部落酋长举行隆重的祭祀,在祭祀仪式上,将一块黑色的玉圭赐给禹,以表彰他的功绩,并向天地万民宣告治水成功和天下大治。不

大禹做了什么功绩使他得到舜的重视上位?

禹治水成功,使他建立了极高的威望。天子的声威教化甚至达到了荒漠的边陲。于是帝舜召集各部落酋长举行隆重的祭祀,在祭祀仪式上,将一块黑色的玉圭赐给禹,以表彰他的功绩,并向天地万民宣告治水成功和天下大治。不

大禹做了什么功绩使他得到舜的重视上位?

禹治水成功,使他建立了极高的威望。天子的声威教化甚至达到了荒漠的边陲。于是帝舜召集各部落酋长举行隆重的祭祀,在祭祀仪式上,将一块黑色的玉圭赐给禹,以表彰他的功绩,并向天地万民宣告治水成功和天下大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