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历史事实的背景和意义

Posted 史实

篇首语:心境是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如何分析历史事实的背景和意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何分析历史事实的背景和意义

首先,我们要学会分析历史背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高中学生的阅历还很浅,理性思维能力还相当欠缺.他们常常机械地记忆教材中有关历史背景的大段内容,囫囵吞枣似的学习这些重点,结果导致考试时记忆混乱,张冠李戴,笑话百出.有很多学生为此极苦恼,感觉自己花了时间,费了精力,可效果就是不让人满意,以至对自己能否学好历史感到很困惑.确实,历史背景的分析(而不是机械记忆)需要学生具备相当的逻辑分析能力,对学生来说这确实有一定难度.

如何突破这一问题?笔者教学生是这样理解的.历史上每个事件的发生都事出有因,那些直接或间接导致事件在某一特定的时空里发生的所有因素都包含在广义的历史背景里.从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来看,历史背景有时划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如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有时划分为国内、国际因素(如五四运动的背景);有时历史背景部分又包括历史条件(如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导火线或借口(如两次鸦片战争)……分析所有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可以归纳发现:历史背景虽然包罗方方面面的内容,但从导致事件发生这一角度看,它不外乎是提供了事件得以发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必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可以这样理现实中存在对历史行为实施者的不利因素,不解决这些问题,历史行为的实施者将无法继续其对历史的影响,也就是不利的现实迫使他们不得不采取措施解决这些存在问题.比如:分析鸦片战争的必要性时,我们认为战争行为的主动者是英国政府,因此从英国政府的角度分析,其必要性就是“现实的不利因素是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这阻止了作为‘世界工厂’的英国向它大量出口商品.英国政府必须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再比如: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必要性时,历史行为的实施者是中国共产党,从执政党的角度分析,必要性就是“现实的不利因素是‘文革’中的‘左’倾错误并未纠正,‘两个凡是’ 继续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言行,这使中国的前途仍令人堪忧.党必须领导人民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其它如中国近代各阶层人士的抗争、探索等大大小小的所有历史事件,大到象太平天国运动的出现,小到如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的背景都可以套用此法.当然,历史行为实施者认定的必要性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色彩,在分析时我们要注意辨别立场,区分正误.如列强发动六次侵略战争时认定的必要性、毛泽东当初发动‘文革’的必要性等等就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就犯有阶级的或认识的错误.许多回答原因的题目都与必然性有关.

可能性则这样理历史事物的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转化为现实,可能性就是提供了史实能够顺利实现的有利因素的现实.这些有利的现实因素中包含了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客观条件是外在于历史行为实施者、但对其是有利的社会因素;主观条件自然就是历史行为实施者自身具备的有利于历史行为发生的主观努力和准备.比如:分析鸦片战争的可能性时,从战争行为的主动者英国政府的角度考虑,可能性是:主观方面“英国建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完成了工业革命,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强大.具备通过任何一种手段打开清朝大门的有利条件”;客观方面“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对外闭目塞听.”同样再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可能性是“邓小平复出,党的工作出现前进.这是有利于党召开一次重大转折会议的推动力量和有利现实”.同样,分析历史上众多的史实都可以套用.许多回答原因、条件、前提的题目与可能性相关.

再谈谈历史意义的分析.教材中介绍历史意义常常是洋洋洒洒,大篇幅出现者有很多.分析时我们同样进行分解.所有的意义都不外乎包括这些内容:性质、作用、影响三方面.

性质反映的是史实的内部联系,它是事物的本质,相当于人们对必然性或规律性程度的认识深度.它往往涉及到史实的阶级属性、民族属性等深层次的内涵.比如:义和团运动是农民反帝爱国性质;抗日战争是中国各阶层联合进行的反法西斯侵略的性质;四五运动是人民反“左”拥邓的群众运动,等等.题目中的性质、本质、实质属于一个类型.

作用主要指史实在当时对各派政治力量强弱对比的冲击.教材中多用“打击了,削弱了,增强了”等词.比如: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也指史实在当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如农村实行责任制的作用是“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

影响主要是指史实对未来产生的积极作用或消极影响(相当于后果).同样如国民大革命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是“宣传了共产党的主张,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使共产党开始掌握部分武装,使群众普遍受到革命的洗礼”.再如二月抗争被污蔑为“二月逆流”,其后果是中央政治局被中央文革小组取代.

另外,意义中还可能包括特点、地位等内容.这些主要是将史实放在历史长河中,与不同时期的同类史实相比较而言的.分析这部分内容,应注意在比较后识记.

相关参考

历史的历史意义怎么背

1.如何分析历史事实的背景和意义中学历史教材实际是由历史上一个个重大事件串成的.因此,对学生而言,要理解教材实际就是尽可能透彻了解教材上的一桩桩史实,而对高中学生来说,要理解历史那就得学会分析史实的背

历史军事 孟良崮战役背景 孟良崮战役意义

孟良崮战役发生在国民党与共产党对峙时期,提到孟良崮战役背景,要从两个方面分析。孟良崮战役背景之一是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恢复了和平,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确定领到中国的政权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于是这两党为了掌

历史分析方法的概念

历史分析方法和“公式”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

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

1.分析十九世纪英国蒸汽火车铁路发展的背景及其原因一相关行业的促发作用19世纪初,英国开始“铁路时代”。现代意义上的铁路首先出现于英国并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而工业革命对英国铁路

摊丁入亩的内容和意义,论述摊丁入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论述摊丁入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背景:第一,清初仍然沿用明朝的一条鞭法,但是由于地主藏匿人口和流民增多,使得土地和人口清查很难得到准确的清查;第二,由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和人口增长,丁银已经成为农民一项

历史的构成要素

一、构成历史的要素是什么:①背景(原因、历史条件、目的、动机)、②内容(过程、经过、活动、情况)、③意义(性质、影响、评价、教训)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历史的基本规律和原理,探求出历史学习方法与规律,以

黄河大合唱的产生并分析其特点及意义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杰出的代表作。他很早就有一个宏愿:用音乐表现中华民族的苦难、挣扎和奋斗,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和最终取得胜利的信心。《黄河大合唱》的诞生,正是作曲家孕育已久的创作冲动的必然结果。19

秋收起义历史背景内容历史意义

历史背景1927年,是中国人民饱经血和火洗礼的一年。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的反革命政变和血腥屠杀,国共合作彻底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惨遭失败。国民党反动派在全国各地进行疯狂的阶段报复,残酷镇压工农革命运动

历史秘闻 试分析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自然教育主义教育理论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其核心是“归于自然”.他认为教育应顺从于大自然的法则,发展人的天性.在教育中更侧重只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性的能力,他与人类的“自然状态”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之类的

怎样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方法提示】1.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意义:该起义的特点+沉重打击了(或动摇了、瓦解了、推翻了)**朝的反动统治+迫使**统治者调整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