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官场上人脉最好的官吏死后评价却很差 封德彝

Posted 人脉

篇首语:有些人不管变得多么衰老,却从不失去他们的美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初官场上人脉最好的官吏死后评价却很差 封德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初官场上人脉最好的官吏死后评价却很差 封德彝

李世民因为常年统兵在外,注意人才的招募,在被封为天策上将后,建立的天策府,谋臣武将一抓一大把,更重要的,这帮人,效忠的,是秦王李世民,而不是李渊。势力庞大的李世民,对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构成了严重威胁。作为应对,李建成一方面积极要求,统兵镇压刘黑闼,另一方面,拉拢地方势力,培植亲信,杨文干就是太子安插在庆州的自己人,同时拉拢的,还有罗艺和李瑗。武德七年,因为一次私运铠甲事件,杨文干谋反被杀,李建成在众多大人物的保举下,太子之位安然无恙,同时针对事件本身,李渊决定,各打五十大板,李建成的谋士王珪和韦挺,还有秦王府的杜淹,都流放到了四川。

李世民和李建成,因为杨文干事件,矛盾公开化了,同时,作为长子,李渊将重心,也慢慢偏向了太子,秦王府处处受到挤压。

王子夺嫡,历来是最凶险的,无数名臣武将,都葬身在这里,但是在这其中,有一个人的生活,过的却很滋润,他跟过杨素、虞世基,甚至宇文化及,最后投靠了李渊,和李世民、李建成的关系都不错,这种万金油般的存在,就是今天的主角,封德彝。

彝,读yi,字挺难写,意思是盛酒的器具,封德彝的原名叫封伦,德彝是他的字,河北景县人,来自大家族渤海封氏,根据史书记载,这个封氏,年代相当久远,连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都有封氏的祖先记载。

远到上古,虽然有点扯,但是不可否认,封德彝的家族,的确很大,在隋朝,也是当官的命,他的爷爷叫封隆之,年轻的时候,也是青年才俊,前途一片光明。

正当封隆之,畅想美好未来的时候,北魏皇宫爆发内乱,皇帝希望亲政,密诏尔朱荣进入京城,事前得到消息的胡太后,直接把儿子给毒死了,同时紧闭宫门,阻挡尔朱荣。

尔朱荣是镇压叛乱的主力统帅,历史总是有惊人的巧合,不过和尔朱荣相比,董卓是个好人,老董只是把皇帝废了,糟蹋一下宫女,尔朱荣不仅换了皇帝,把所有的高级官员,都杀了。

本来是希望大洗牌,把整个权力层都给换掉,但是这么一杀,引起反弹了。

在那个豪门才能当大官的年代,在朝廷里的,都是大家族,人多、钱多、粮食多,河阴事变后,他们都选择了抱团,也不是为了谁,报仇,关键是为了,活命。引起这么强烈的公愤,事先尔朱荣也没想到,现在人已经杀了,后悔也没用,在京城当老大,是没机会了,临时以元子攸为皇帝,自己回晋阳,至少军权还在自己手里,当个太上皇也不错。封隆之的老爹封回,官拜镇东将军、冀州刺史、右光禄大夫,作为高级别官员,也在这支倒霉队伍里,死在了河滩。作为儿子,封隆之也不去河内,当太守了,老爹死后,第一时间,跑回大本营冀州,在河北,依靠家族影响力,成为冀州刺史,后来主动投降高欢,北齐建国后,官拜太子太保。战乱年代,作为掌握人口和资源的大家族,在几个势力之间来回,也很正常,官老爷要人要钱,家族要安定,各取所需。

封德彝的老爹叫封子绣,曾经也是渤海太守、霍州刺史,南朝陈国唯一的一次北上,封子修被吴明彻打败,俘虏去了南朝,后来陈国内乱,封子修才跑回北朝,杨坚建立隋朝后,担任通州刺史。

封德彝出生在公元568年,在看年鉴的时候,发现这么两件有意思的事件:

第一,北周武帝宇文邕,向突厥公主求婚,两家达成战略联盟;

第二,突厥和东罗马帝国结盟,共同出兵攻打波斯,仗打了二十年;

这似乎可以说明,为什么中原大乱,突厥人兵强马壮,硬是没来攻城略地,只是把中原,当成提款机,拿点粮食、金银和女人就走,因为他们的主战场,不在这里。

继续说,封德彝,九岁的时候,也就是公元577年,吴明彻北伐,然后封德彝的父亲,因为战败,被俘虏到了扬州。

史书上没有记载,封德彝是不是也去了江东,但是在公元590年,江南大叛乱,杨素奉命镇压的时候,22岁的封德彝,作为记室跟在身边,杨素看中的,可能就是封德彝对江南的熟悉。

杨素对这个机灵的年轻人很看重,从江南回来,就把自己的堂妹,许配给了他,当时的封德彝,应该算是杨素的助手,行军记室的日常工作,和秘书差不多,能把堂妹许配给他,也是看中了封德彝的潜力。

开皇十三年,也就是公元593年的时候,杨坚想要在陕西麟游县,建一座避暑山庄,也就是后来的仁寿宫,唐太宗以后改名叫九成宫,任命杨素为总负责人,封德彝,就是仁寿宫的土木监。

史书记载,仁寿宫的位置,在岐州以北,而当时李渊,正好在岐州,担任刺史,或许,两个人的关系,是从这里认识的。

杨素在杨坚后期,官位是尚书右仆射,朝堂上的第二号人物,得到杨素推荐的封德彝,在公元595年,正式进入中央,官拜内史舍人。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中的中书省,改名叫内史省,杨广时期,掌管内史省的,是内史侍郎虞世基,而封德彝,就是他的第一助手。

关于虞世基的评价一直不好,杨广在史书里,是类似商纣一样的昏君,虞世基作为杨广身边的第一号大臣,待遇肯定也没好到哪里。

其实虞世基和他弟弟虞世南,都是隋唐时期有名的书法家,虞世南在贞观年间,还是李世民的家庭老师,专门研究书法,去世后,由魏征推荐,褚遂良顶替了他的位置。

后来江都兵变,虞世基被杀,宇文化及的大部队,到达洛阳后,被李密打败,封德彝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大唐,投靠他的老同事李渊。

李渊对待这位前同事的态度,史书上记载的,有点奇怪,封德彝刚到长安,李渊原先是不接纳他的,等两人一番长谈,随着几声大笑,李渊决定,升封德彝为内史舍人,不久,再次升职,做了内史侍郎。封德彝来长安的时间,是武德二年,武德三年,李世民就带着大部队,进攻王世充。王世充怎么说,也是隋朝统兵将领中的精英,虽然刚得到的河南大片土地,被李世民给夺了,但是主城,洛阳,依然防守的固若金汤,战争持续了大半年,洛阳城依旧是王世充的。洛阳被围的第一时间,王世充就找窦建德,请求增援。作为隋朝的东都,洛阳建设的相当豪华,更是整个隋朝的中心,窦建德得到王世充的增援请求后,第一时间就兴冲冲的去了。隋末这几支队伍,当家的,王世充、窦建德、李密和李渊,都不简单,现在李密第一个掉队了,剩下三家。

窦建德很聪明,他先给李世民和李渊,写了封信,按照当时的形势,王世充和窦建德联合,整体实力上,高出一大截,况且,李世民进攻王世充的同时,李靖把李唐剩余的精锐,带出去打萧铣了。

关中空虚,这是谁都知道的秘密。

窦建德信的内容很简单,既然我来了,咱三家也不要伤了和气,我不去攻打关中,不去攻打长安,你们呢,洛阳也不要打了,回去吧。

老窦的这个威胁,很实际,也很有效,大家都摊开了说,敞亮。

李渊是皇帝,对于这个威胁,当然最担心,和大臣们一番商量,就决定,把李世民召回来,先缓一缓,等聚集实力,下次再打,于是任命封德彝为大使,去洛阳,向李世民转达皇帝的意思。

李世民呢,不愿意。

之所以这么快能围困洛阳城,说到底,就是趁王世充刚刚收复李密的土地,人心不稳,这次退兵了,王世充有了时间,整顿力量,到时候还不知道,谁打谁呢。

这时候的封德彝,已经56岁了,在政坛上,是老江湖。

他决定赌一把,赢了,不仅和秦王勾搭上了,自己的地位,还能再上一层楼;输了,他也只是一个传话的。

从李世民那回来,封德彝就转达了秦王的意思,而且开始说服李渊,更重要的是,类似封德彝这种,熟悉人性的家伙,对窦建德也研究过,认为,老窦看上的,是洛阳,打长安?他看不上。

结果,武德四年,李世民不仅攻陷了洛阳,连窦建德,也一并收拾了,加上李靖南下平定江东,天下,已经是李氏的天下了。

封德彝,如愿以偿,加官进爵,爵是平原县公,官是天策府司马。

武德四年,窦建德在长安被杀,同时征召,窦建德在河北的主将,去长安,因为害怕被杀,这帮人在半路,叛乱,以刘黑闼为首,重新聚集实力,起义;

同年,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李渊的三个儿子,都和刘黑闼交了一次手,在武德五年,被李建成打败,被杀。

武德六年,封德彝官拜吏部尚书。

武德七年,杨文干事件爆发。

武德八年,封德彝再次升职,成为密国公,中书令。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封德彝和萧瑀,都是李渊时期的宰相,分别被封为,尚书右仆射和尚书左仆射。贞观元年,封德彝因病去世,另一位仆射萧瑀,同时也被罢官,唐太宗在登基后,把权力全部收归中央。故事说到这,印象中的封德彝,形象好像不大好,成了两面三刀的人物,但是有一件事,却是和这种形象相反的:武德九年到贞观元年,贵为右仆射的封德彝,得到了皇帝李世民的一项新任务,推举人才。这是个好活,推荐的人,就算是封德彝的门生,如果表现好,皇帝李世民又喜欢,加官进爵的同时,自然都是封德彝的人脉,但是在面对唐太宗的询问时,封德彝是这么回答的:“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为了这事,皇帝和大臣们,也是一种嘲笑,老爷子看不起人,眼光不行了。

其实,当时的封德彝已经是,一个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了,属于李渊的老臣,如果收了门生,自己遭到贬黜,这些门生的处境就尴尬了,救老师?要被皇帝罚,不救老师?还是要被皇帝罚。

所以何必去害人呢。

非两面三刀,生存技能罢了。

贞观十七年,封德彝的长期饭票,爵位,没了,食邑也没了,谥号从明,变成了 缪。

原因,史书记载,是被人告发,就是因为他的两面三刀,人还在老单位,新单位的工作就找好了,这人不厚道,哈~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封德彝人物简介 封德彝怎么读 封德彝是24功臣吗 上令封德彝举贤

本名:封伦字号:字德彝所处时代:隋唐时期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观州蓚县主要成就:担任宰相www.cha138.com官职:中书令→右仆射爵位:道国公→密国公  590年(开皇十年),内史令杨素率军征讨

历史人物 封德彝后人 封德彝是佞臣吗

封德彝封德彝出身名门之后,母亲出身范阳卢氏,妻子出身弘农杨氏,儿子娶得是唐高祖的女儿淮南公主。他在隋朝为官时担任内史舍人,然而却暗中依附虞世基,败坏朝政,尽管在唐朝时颇有作为,却仍不改阴持两端之事。封

历史人物 封德彝是谁 杨素为何自叹不如封德彝

封德彝封德彝原名封伦,出身名门渤海封氏,曾在隋朝为官,后投靠宇文化及,又投降唐朝,在担任李世民属官的同时又暗中支持李建成,可以说是一位表里不一、善于揣摩人心之人,就连他曾经的“主人”杨素都自叹不如。封

隋朝历史 隋朝的乱世奸臣 唐朝的治世宰相

封德彝(568年-627年),名伦,字德彝,以字行,观州县(今河北景县)人,唐朝宰相,北齐太子太保封隆之之孙。封德彝出身于渤海封氏,早年曾为杨素幕僚,后负责督建仁寿宫,升任内史舍人。隋炀帝年间,封德彝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十步芳草的故事

  十步芳草的故事  【成语故事】唐朝初年,唐太宗十分重视选拔人才,他吩咐右仆射封德彝推荐人才,封德彝没有完成使命。唐太宗教诲他: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关键看你能否发现他们,用人就要用他们的长处。封德彝

李渊起义改变的第一个男人 裴寂

武德年间的老臣封德彝,来自大家族渤海封氏,爷爷因为和尔朱荣的矛盾,投降了高欢,随着陈霸先的崛起,南朝迎来了最后的疯狂,趁着北周平定北齐,吴明彻进行了一次北伐。结果,封德彝的老爹,战败被俘,去了扬州,十

李渊起义改变的第一个男人 裴寂

武德年间的老臣封德彝,来自大家族渤海封氏,爷爷因为和尔朱荣的矛盾,投降了高欢,随着陈霸先的崛起,南朝迎来了最后的疯狂,趁着北周平定北齐,吴明彻进行了一次北伐。结果,封德彝的老爹,战败被俘,去了扬州,十

盘点名声很大、人品却很差的名人,他们既是人才也是人渣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所以我们不应该对人或和过分苛求。小编认为这种没有错,谁也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每个人都应该尽量完善自己。有些客观事实我们无法改变,可我们可以在人品

历史秘闻 盘点名声很大、人品却很差的名人,他们既是人才也是人渣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所以我们不应该对人或和过分苛求。小编认为这种没有错,谁也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每个人都应该尽量完善自己。有些客观事实我们无法改变,可我们可以在人品

他被隋炀帝嘲讽,被李渊排斥,死后16年,被李世民夺爵改谥

俗话说浩劫不死,必有后福。封伦封德彝也许就是如许的人。据《新唐书》记载――隋开皇末,江南乱,内史令杨素讨之,署伦行军记室。泊海上,素召计事,伦坠水,免,易衣以见,讫不言。他跟杨素征讨东南,掉到海里,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