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的“阿玛施”节为何又叫“祭母”节

Posted 哈尼族

篇首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哈尼族的“阿玛施”节为何又叫“祭母”节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哈尼族的“阿玛施”节为何又叫“祭母”节

阿玛施节又叫祭母节,时间是中国农历二月龙日举行。哈尼族民间祭祀节日。“阿玛施”是哈尼语音译,“玛”意译为“女性”、“母亲”、“雌性”及“大”。“阿玛”,有的地方叫“伏玛”、“普玛”,意译为“神树”或“神树林”,所以有人把该节译作“祭母节”或“祭神树”。流行于云南省广大哈尼族地区。

哈尼族虽信仰多神,但最崇敬神树,认为神树是哈尼人的保护神。因此,在安村立寨的同时,要在村子上方选定一“神树林”,并把其中一棵最壮实的长青树当作“神树”。平时严防牲畜进入这神圣的林地。传说,远古时代,人鬼乃兄弟,后因不合而分家过,鬼常作崇扰人,人告于天神,天神让其女儿变作神树,为人护寨,并教人每年于此日到鬼的住地敲锣打鼓,烧灰压草,以镇鬼邪。历代相沿,因此成节。

哈尼语“龙日”叫“罗糯”,“罗”是“增长”,“糯”是天、日。因此把龙日当作节日。

祭祀时,每户出一名男人,带上米饭、酒和一碗红、黄、白的花糯米饭,饭上插一束栗树花,神树边上摆一大碗花椒水,参祭者入林前漱口去污。祭司要穿白色土布女装,向神树祈求村寨安泰、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在林中杀一只猪,煮熟平均分食,饮酒欢歌。入夜,开始迎神进寨,全村民众高举松明火把,敲打锣鼓至林外迎接。参祭者倒退出林后,方可转身行走。当夜整个村寨尽情歌舞,一片欢腾。第二天,祭司与寨老送树神回林中归位。至“阿玛施”活动告毕。

相关参考

有啥习俗 拉祜族“新米节”为何又叫“尝新节”

“新米节”又称“尝新节”,拉祜语称“扎西长”是拉祜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传说,拉祜族的祖先扎迪、娜迪从葫芦出来后,地面上没有吃的,只能用山茅野薯充饥、“厄萨”天神把五谷种子给了他们,教会他们种地了;拉祜族

雷山苗族的吃新节为何又叫马郎节?有何历史

雷山苗族“吃新节”又称“马郎节”,是未婚青年男女借机寻找意中人的节日。赶集和斗牛是吃新节的节庆特色。吃新节是苗族人民庆丰收的节日。节日前,人们精心把自己的牛和马喂得膘肥体壮;姑娘们绣好美丽的衣裙、飘带

雷山苗族的吃新节为何又叫马郎节?有何历史

雷山苗族“吃新节”又称“马郎节”,是未婚青年男女借机寻找意中人的节日。赶集和斗牛是吃新节的节庆特色。吃新节是苗族人民庆丰收的节日。节日前,人们精心把自己的牛和马喂得膘肥体壮;姑娘们绣好美丽的衣裙、飘带

苗族花山节又叫什么?苗族花山节历史简介

花山节,亦称踩花山。这是居住在川南苗族的一个盛大节目。花山节一般在较平缓的地区举行。花场中竖立一根有五、六丈高的竹竿或树杆,这就是花杆,花杆上还分别挂着两块红黑布。每年,花山主持人就把花杆立好,让人先...

含泥足的苦扎扎节银河而得名?又有何风俗

苦扎扎节,也叫六月年,在每年农历六月中旬举行。是红河哈尼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犹如汉族过春节一样热闹隆重。届时,哈尼山寨到处兴高采烈,热气腾腾。人们穿上五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成群结队的相聚到磨秋场,打磨

云南哈尼族人过年都要干啥呢?有啥风俗呢

哈尼族过年习俗:每年要过两次年。一是十月节,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即“大年”。过年这天,人们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六月年节”期间杀牲祭祖,开展荡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体活动。除夕妇女忙着

云南哈尼族人过年都要干啥呢?有啥风俗呢

哈尼族过年习俗:每年要过两次年。一是十月节,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即“大年”。过年这天,人们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六月年节”期间杀牲祭祖,开展荡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体活动。除夕妇女忙着

历史新知 彝族插花节

  每年二月初八,是彝族的插花节,又叫马缨花节。它是怎么来的呢?   很久以前,整个世界洪水连天,淹没了土地,世界上只剩下了两兄妹,他们躲在一个大葫芦里,葫芦口用蜡封住。这个葫芦在洪水中漂流了许多天

九月九日是什么节 古人有什么的习俗

九月九日是什么节古人有什么的习俗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啊?重阳节习俗有哪些?重阳节又叫“登高节”。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重阳节习俗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重阳节的习

春秋战国 第7节 错位

  伍员、熊胜继续向吴的国都走,来到了梅里(又叫太伯城,吴城。吴国的都城,在今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梅里镇)。看到这里城破路窄,市场凌乱,船挤车闹,自己又举目无亲,就把熊胜藏在了郊外,自己披发装成狂生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