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公孙弘简介
Posted 公孙
篇首语:枕上从妨一夜睡,灯前读尽十年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公孙弘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公孙弘简介
公孙弘
公孙弘 (公元前200~前121)
汉武帝时丞相。
www.cha138.com淄川薛(今山东滕县南)人,出身贫寒。早年为狱吏,有罪免职,以牧豕为生,四十余岁时开始学《春秋》杂说。
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征召贤良文学,公孙弘被淄川国推举,以贤良征为博士。后因使匈奴忤旨,称病免归。元光五年(前130)再度应征贤良文学,因对策第一,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公孙弘熟悉法律政事,并以儒术加以文饰。每逢朝会,善于体察武帝心意,提出各种意见以供选择,如果不合旨意,他也不坚持己见,因此博得武帝的欢心,不久被提拔为左内史。元朔三年(前126)迁御史大夫,五年代薛泽为丞相。汉初常以功臣列侯或其后嗣充任丞相,公孙弘是第一个以布衣擢居相位的人。为此,武帝特地下诏以高成平津乡的六百五十户封弘为平津侯,丞相封侯遂成定例。公孙弘以布衣拜相,结束了汉初功臣列侯及其后嗣独占相位的局面,表明儒家士人开始进入最高权力阶层。但因士人势力尚不强,故此后丞相逐渐居职充位,成为皇帝一手操纵的工具。
公孙弘为人忌刻,外宽内深,睚眦必报。但他生活节俭,虽位居三公,俸禄丰厚,盖的依然是布被,吃的也是普通饭菜,俸禄都用来供养故人宾客。淮南王、衡山王谋反后,么孙弘自以奉职不称,上书归侯辞职,武帝不许,任丞相四年,元狩二年卒。
相关参考
公孙弘公孙弘是西汉时期的名臣,担任过博士、左内史(左冯翊)、御史大夫、丞相等职,被封为平津侯,也是西汉第一位以丞相之职封侯者,开创了“以丞相褒侯”的先例。那么,公孙弘都有什么贡献能让他如此特殊?公孙弘
公孙弘一汉文帝君临天下的第十七年(前164)四月,分齐郡(郡治临淄,今属山东)东部置菑川国(都治剧县,今山东寿光南),封齐王刘肥的后代刘贤为王。菑川后来出了位名人,叫公孙弘。公孙一姓,来源于王公的子孙
公孙弘公孙弘原本在家乡薛县做狱吏,后来因犯法被免职,这下没了经济来源怎么办?他只好到海上去牧猪。后来因为被贾谊看中而再度出仕,一路升迁,坐上了相位,且在丞相之位上去世,得朝廷追谥献侯,一生可谓圆满。公
公孙弘(前200~前121),中国汉代武帝时丞相。淄川薛(今山东滕州南)人,出身贫寒。早年为狱吏,有罪免职,以牧豕为生,40余岁始学《春秋》杂说。汉武帝征召贤良文学,公孙弘被淄川国推举,以贤良征为
汉武帝独尊儒术,但实质上是儒法并重,阳儒阴法(儒表法里)。他重用公孙弘与张汤,便明显地代表了这种政治倾向。公孙弘是狱吏出身,犯罪免职后曾牧猪为生。40多岁了才向胡毋生学习春秋公羊学。前130年,65岁
历史人物 七十多岁当上宰相大器晚成,西汉名臣公孙弘是个怎么样的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西汉名臣公孙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西汉的时候,有一位老人大器晚成,在七十多岁的时候才当上丞相,这位老人就是公孙弘。在公孙弘四十岁之前,他的仕途并不顺利,甚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自汉武帝刘彻独具慧眼,听取董仲舒等人的意见,推行“更化”政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生的遭遇宛然新旧两重天,“换了人间”,其身价地位就像当今股票市场的“牛气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自汉武帝刘彻独具慧眼,听取董仲舒等人的意见,推行“更化”政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生的遭遇宛然新旧两重天,“换了人间”,其身价地位就像当今股票市场的“牛气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自汉武帝刘彻独具慧眼,听取董仲舒等人的意见,推行“更化”政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生的遭遇宛然新旧两重天,“换了人间”,其身价地位就像当今股票市场的“牛气
公孙弘寿终后,继任丞相的有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除了石庆,这些丞相都没有好下场,或被杀,或被灭族。其中公孙贺,既是武帝亲戚,又是功臣。他一听说要拜相,吓得叩头悲哭,仍推辞不掉;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