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卫内阁顾问尾崎秀石案 震惊日本的谍报案
Posted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日本近卫内阁顾问尾崎秀石案 震惊日本的谍报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日本近卫内阁顾问尾崎秀石案 震惊日本的谍报案
如果大家看过一部叫做《东风雨》的电影,就会看到开场时,就出现的一个场面,尾崎秀实被处以死刑。尾崎秀实是谁?他做过什么?为什么而死?这些问题,我们当中,有些人不知道,有些人知道,却不清楚。讲一讲尾崎秀实的故事,也连带的讲述,在那场战争时,为和平努力的日本人的样貌!
“ 尾崎,新闻记者,精通德语,知识广博,为人也可靠。”——这是鲁迅对尾崎秀实的印象
尾崎秀实出生于一个汉学家家庭,曾长期随父亲居住在台湾,从小就对中国问题感兴趣,在台湾长大并读完中学,少年时代对殖民地、对民族问题便有痛切的认识。从东京大学毕业后,他担任《朝日新闻》中国问题记者,1922年,他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政治学科,开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一名真诚的共产主义者。
1926年,他离开校园到朝日新闻社工作。从1928年11月到1932年2月,他任《朝日新闻》常驻上海的特派员。在上海3年多的时间里,除新闻报道之外,他撰写有《暴风雨中的中国人》、《现代中国论》等政论性著作。
作为《朝日新闻》特派记者,尾崎秀实在上海结识许多中国左翼文化人士,并为“左联”活动提供帮助,在此期间他与鲁迅成为至交
从1928年11月到1932年2月,尾崎秀实任《朝日新闻》常驻上海的特派记者。在上海3年多的时间里,除撰写新闻报道外,他还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考察、了解中国社会实际情况,撰写有《暴风雨中的中国人》、《现代中国论》等政论性著作。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尾崎秀实结识鲁迅并立即被鲁迅的人格魅力所深深吸引。他与陶晶孙、夏衍、山上正义等人合作,出版了日文版的鲁迅作品集,收入日本四六书院的《国际无产者丛书》,于1931年10月出版。
日文版的鲁迅作品集第一部作品是《阿Q正传》,译者就是山上正义(笔名林守仁)和尾崎秀实(笔名欧佐起)。尾崎秀实为《阿Q正传》撰写了《论中国左翼文化战线的现状》一文,展望了中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发展前景,描述了这场运动受到迫害的情况,并全文引用了“左联”的声明,以表示对反动势力的强烈反抗。
1931年2月7日,国丅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残酷杀害了殷夫等24位革命青年。对此,左联向反动当局发表了抗丅议声明。尾崎秀实默默地反复读着这个声明,他决定把这一声明译成日文,并满怀悲愤,描述了这24位烈士壮烈牺牲的情形:“他们先被迫挖好自己的墓穴,然后一些士兵被命令将他们活埋,有五名革命青年就这样被活埋了,这种方法连行刑的士兵看了也觉得惨不忍睹。其余的牺牲者被枪杀,他们的尸体被扔在前面五个人的上面。据狱中的其他囚犯说:这二十四人是7日夜半前被押解出去的,当士兵来到时,男女同志都唱起了《国际歌》,歌声不断从牢房墙壁的对面传来,接着就响起了枪声,随着歌声稍停;又响起了六个人的歌声,这悲壮的歌声断断续续,消逝在最后的六声枪响中。”尾崎秀实还怀着满腔悲愤,用日语翻译了24烈士之一、诗人殷夫在牺牲前两年创作的诗歌《让死的死去吧》。
1930年经史沫特莱介绍认识佐尔格,并将史沫特莱的《大地的女儿》一书译成日语。这本书他曾送给鲁迅。在三十年代的中国,尾崎秀实以进步文化人士著称,他和朋友山上正义一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左联的工作。
从鲁迅说的有关尾崎秀实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视尾崎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尾崎充满了信任感。鲁迅与尾崎的个人交往,确实也发展到了这种程度,这在鲁迅1931年至1934年的日记中均有记载。
衍在他的《懒寻旧梦录》中,还专门介绍了尾崎秀实等日本友人在这方面的事迹,并且写道,他专门“补写了这一段,为的让中国读者不要忘记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还有那样热爱中国人民的日本朋友。”
尾崎秀实在上海期间接触和参加的另一个进步组织是日支反战同盟。1930年7月,以田中忠夫和王学文(中共党员)等人为核心组织了一个读书会。以后该读书会从最初进行研究活动逐渐转向实际斗争,其成员包括:小松重雄(日本满洲铁道有限公司职员)、西里龙夫(上海日报社记者)、杨柳青(中共党员)、川合贞吉(上海日报社记者)、王学文(中共党员)和侯朝宗(台湾人)等。
1931年夏,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意见,川合贞吉、小松重雄等人开始向尾崎秀实学习怎样从事情报工作,并于同年10月接受尾崎秀实、理查德·佐尔格(共产国际重要间谍)、史沫特莱的领导,开始搜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情报。尾崎秀实、川合贞吉认为,这是他们当时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惟一可行、有效的办法。
1933年9月,理查德·佐尔格奉命来到东京搜集日本战争动向情报。次年4月,他同尾崎秀实再次相聚并合作。尾崎把在上海一起工作的日本同仁又组织起来,潜伏到日本的一些重要军政部门。而他自己则在朝日新闻社的东亚问题调查会从事研究工作。
从1935年底到1936年初,尾崎秀实为了解华北局势而专程来到中国,耳闻目睹了抗战的新形势和中国共丅产丄党的抗战主张。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对事变因由、实质和解决方案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日本引起了轰动,从日本新闻界的一个“中国通”一跃成为社会各界公认的中国问题专家。他的好友、日本著名和平人士西园寺公一后来回忆说,他是“一位对历史的发展具有远见卓识的人”。
东京法庭在宣判尾崎秀实及其同伴的“罪行”时称:“彼等不怕牺牲,积极努力,用巧妙之手段,长期进行侦察活动,其于帝国圣业、国家安全、大东亚战争及友邦胜负危害之大,令人战栗。”
尾崎秀实一直对日本侵略中国怀有反感,对反抗殖民侵略的中国人民充满同情。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且坚信,只有制止日本侵略中国的罪恶战争,才能使两国人民从毁灭性的灾难中解脱出来,实现两国人民的和睦相处及世代友好,而这是两国的根本利益所在。正是出于这种理念,尾崎秀实与帝国主义的间谍完全不同,提供情报完全出于信仰而从不要报酬,党组织困难时还以个人积蓄倾囊相助。
1944年11月7日是苏联“十月革命”27周年纪念日,尾崎秀实和理查德·佐尔格在日本东京巢鸭监狱先后罹难。
2003年,日本著名电影导演筱田正浩以他们的故事为蓝本自编自导其封镜之作《间谍佐尔格》,上映之后震动了日本电影界。
相关参考
日本东京大学国际关系学副教授川岛真曾经指出,“1900年《辛丑条约》签订以后,西方列强对清朝中国似乎进入了一个‘国际共管’时代。”但是,西方列强并非团结得犹如铁板一块,而是同床异梦,表面上实行着“共管
日本在1937年9月中旬至10月初的20余天内,第二次大规模增兵淞沪战场。近卫内阁由此走上扩大战争之路。日本放弃七七事变之初所谓“不扩大”方针,全面转入战时体制,准备实行所谓的“举国圣战”。9月4日,
历史人物 近卫文麿简介资料 近卫文麿和他的近卫声明 近卫内阁泄密案
中文名:近卫文麿(mí) 外文名:このえふみまろ 国籍:日本 出生地:东京 出生日期:1891年10月12日www.cha138.com 逝世日期:1945年12月16日 职业:日本首
历史人物 尾崎秀实简介资料 让日本首相没有秘密的尾崎秀实 尾崎秀实和佐尔格的拉姆扎小组
中文名:尾崎秀实 国籍:日本 民族:大和 出生地:日本 出生日期:1901年www.cha138.com 逝世日期:1944年 职业:记者,间谍 毕业院校:东京帝国大学 信仰:共产
1937年9月日本发起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指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第一次近卫内阁动员民众支持战争的运动。运动的骨干为旧军人。运动从1937年9月开始,10月成立内阁外围团体国民精神总动员中央联盟,参
1940年7月26日日本通过《基本国策纲要》1940年,德国法西斯发动了对西欧的进攻。同年夏季,日本近卫内阁乘德国军队席卷西欧、逼近英伦三岛之际,提出了所谓“不要误了公共汽车”的口号,唯恐失去其在亚太
1938年4月1日国家总动员法公布中日战争期间,近卫文麿内阁政府公布的战时统制法。1938年4月1日公布,同年5月5日施行。国家总动员的中枢机关为企画院。法案在众议院审议时,受到民政党和政友会自由主义
震惊:死得最窝囊日本中将中国马伕一巴掌扇死楠木实隆,日军驻伪满洲国最高顾问。陆军中将a>军衔要说死法,鬼子各有各的特色,可论窝囊程度,还是这位楠木顾问当仁不让,因为好歹别的将官都是死在前线,而且
近卫文麿,日本第34、38、39任首相,是日本侵华战争和二战的罪魁祸首之一。1937年6月4日,年仅46岁的近卫文麿,成为日本第34任首相。这位首相上任之后,侵华战争就迅速升温。1937年7月7日,近
由于中国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的日益强大,武汉沦陷以后,日本侵华军事即陷入胶着状态。日本近卫内阁在1938年12月发表了调整中日邦交的三原则,企图诱使国民党政府投降,缓和他本国人民厌战的情绪。汪精卫抓住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