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郭璞简介
Posted 诗人
篇首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郭璞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郭璞简介
游仙诗 ⑴十四首选二 郭璞 京华游侠窟,⑵ 山林隐遁栖。⑶ 朱门何足荣?⑷ 未若托蓬莱。⑸ 临源挹清波,⑹ 陵冈掇丹荑。⑺ 灵溪可潜盘,⑻ 安事登云梯?⑼ 漆园有做吏,⑽ 莱氏有逸妻。⑾ 进则保龙见,⑿ 退为触藩羝。⒀ 高蹈风尘外, 长揖谢夷齐。⒁
【作者】 276-324,字景纯,河束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博洽多闻,好古文奇字。 曾为《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楚辞》等书作注。 诗富于文采,又精于阴阳、算历、天文、卜筮之术。因针筮忤王敦,被害。 【注释】 ⑴郭璞的《游仙诗十四首》不象一般的游仙诗专写想象中的仙山灵域,往往自 叙怀抱,辞多慷慨。其歌咏神仙实际是歌咏隐遁,而歌咏隐遁的地方往往见出 忧生愤世之情。 ⑵京华:京师。 ⑶隐遁:指隐居避世的人。栖:山居为 “栖”。 ⑷朱门:指豪贵之家。 ⑸篷莱:似当作“篷藜”,指隐者居住的 地方。此篇“藜”字与栖、荑、梯、羝、齐为韵,于古音属脂部。《杂县寓鲁 门》篇(《游仙诗十四首》之六)“高浪驾蓬莱”与灾、台、杯、颐、垓、孩 为韵,于古音属之部。蓬莱是海上仙山之名,本篇祗言隐遁高蹈,不言求仙, “莱”字当是误字。 ⑹捐:斟。 ⑺荑;初生的草叫做“荑”。丹荑:或是 指赤芝,赤芝又名丹芝,菌类。古人相信芝是灵草,吃了可以延年。 ⑻灵溪: 水名。潜盘:隐居盘桓。 ⑼登云梯:指登仙。仙人升天因云而上,所以说云 梯。这里明说倘能潜隐,就是游仙。 ⑽漆园做吏:指庄周。 ⑾莱氏:指老 莱子。逸:隐。《列女传》:“莱于逃世,耕于蒙山之阳。或言之楚。楚王遂 驾至老莱之门,曰:‘守国之孤,愿变先生。’老莱曰:‘诺。’姜日:‘妾 间居乱世为人所制,能免于患乎?妾不能为人所制。’投其畚而去。老莱乃随 而隐。” ⑿进:指避世更远,入山更深,象老莱子夫妇那样。《周易·乾九 二》:“见龙在田。子日:龙德而正中者也。”这句用《周易》语表示进一步 高蹈便能如龙之见,保中正的美德。 ⒀退:指还居尘俗之中。羝:牡羊。 《周易·大壮》:“羝羊触藩,羸其角,不能退,不能遂。”这句用《周易》 语说明还居尘俗就要如触藩的羊处于困窘的境地。也就是老莱妻所说的“处乱 世为人所制”不能“兔患”的意思。 ⒁高蹈;犹远行。末二句言辞别伯夷、 叔齐而去,比他们更高超。
【品评】 这是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中的第一首,言仕宦求荣不如高蹈谢 世。这首诗的章法经营很见功力。比如开头两句展示了两幅情趣迥异的生活画 面,如两峰对出,起势不凡。接下去的两句则表示作者对生活道路的取舍。在 “未若托篷莱”之后,作者仅仅点染了一下成仙之趣,却别具匠心地牵出另一 段心思:“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人间的山林可以隐居,何必求仙呢? 诗人的心从对仙境的向往转为对人间的留恋。接下去,作者用庄子拒聘和老莱 子携妻逃仕的典故,表白自己隐逸山林的决心。这时诗人的心又从现实飞向历 史。诗意如此反复,波澜叠起.不仅避免了赋体诗常有的平淡散乱之弊,而且 深刻地揭示了诗人慎世疾俗的心情。 诗中展示了一系列对立的形象。如:京华与山林,朱门与蓬莱,游侠窟与 隐遁栖,保龙见与触藩羝。它们的对立使诗歌的情调在飘逸中透出一种压抑感、 紧迫感,将诗人所面临的矛盾形象地呈现出来,而诗人强烈的爱憎感情也在这 种对立之中倾泻出来。这首诗词采精美, 感慨遥深。 清人刘熙载曾说郭璞的 《游仙诗》“假栖遁之言,而激列悲愤,自在言外”。这是很有见地的评论。
www.cha138.com杂县寓鲁门, 风暖将为灾。① 吞舟涌海底, 高浪骂蓬莱。 神仙排云出, 但见金银台。 陵阳挹丹溜,② 容成挥玉杯。③ 姮娥扬妙音,④ 洪崖颌其颐。⑤ 升降随长烟,⑥ 飘摇戏九垓。⑦ 奇龄迈五龙,⑧ 千岁方婴孩。 燕昭无灵气,⑨ 汉武非仙才。⑩
【注释】 ①杂县(音爰):海鸟名,又叫爰居。鲁门:鲁国城门。《茵语·鲁语》略云: “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外三日。展禽曰:‘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 兽恒知风而避其灾也。’是岁也,海多大风,冬暖。”首二句言海上将起大风。 ②陵阳:古仙人陵阳子明的简称。相传子明从鱼腹得书,因知服食之法,服石 脂三年成仙。丹溜:即石脂,或称流丹,石流黄之类。 ③容成:也是仙人名。 与陵阳子明都见《列仙传》。 ④姮娥:即嫦娥。相传后羿从西王母得到不死 药,嫦娥偷吃后逃往月中。 ⑤洪崖:古仙人名。《列仙传》:“洪崖先生姓 张氏,尧时已三千岁。” ⑥“升降”句咏宁封子事。《列仙传》:“宁封子 者黄帝时人,积火自烧而随烟上下。” ⑦九垓:犹“九天”。中央及四正四 隅九方之天为九天。 ⑧五龙:传说中五个人面龙身的仙人,他们是一父四子。 父日宫龙,是土仙;长子叫角龙,木仙;次征龙,火仙;商龙,金仙;羽龙, 水仙。 ⑨《拾遗记》:“燕昭王召其臣甘需曰:‘寡人志于仙道,可得遂 乎?’需日:‘上仙之人去滞欲而离嗜爱,洗神灭念,游于太极之内。今大王 所爱之容,恐不及玉,织腰皓齿,患不如神,而欲却老云游,何异挽圭爵以量 沧海乎?’” ⑩《汉武帝内传》:“西王母曰:‘刘彻好道,然形慢神秽, ……殆恐非仙才也。’”
【品评】 本篇是《游仙诗》十四首中的第六首。此诗的显著特点是富于象征意义。 诗歌以海鸟栖于鲁国的城门这一奇异的传说开篇,纵笔泼墨,描绘了一幅海上 风浪大作的景象:“吞舟涌海底,高浪驾篷莱。”天崩地裂,连神仙居住的岛 屿也被风浪席卷而去。显然,诗人是以此来隐喻现实社会的动乱和险恶。与海 上惊心动魄的场面相对立,诗人以悠然的笔调描绘了一个神仙境界。消遥其间 的群仙,有的正挥杯畅饮,有的正轻歌曼舞,有的随着风烟上下,飘摇于九垓 之中;有的年逾千岁,却貌若孩童。这一片没有忧愁、没有凶险的乐土,正是 诗人理想的象征。而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批评,正是从人间惨景与仙境的鲜 明对照中表现出来的。 这首诗笔法夸张浪漫。风灾之惨,仙境之乐,都得到强烈的渲染。从而造 成一种摄人心魄的艺术效果。最妙的是“高浪驾蓬莱”一句,真是想象奇特, 富于独创性。诗歌的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情绪富于变化。结尾二句:“燕昭 无灵气,汉武非仙才”,又点出仙境的飘渺、成仙的虚妄,牵出一缕惆怅的余 韵。显然,这是诗人清醒地意识到现实灾难不可逃避时吐出的一声无可奈何的 叹息。
相关参考
(pu)(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人(今山西省闻喜县),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他还是风水学鼻祖,其所著《葬经》。>
历史人物 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简介,郭璞怎么算到自己死了
人物生平郭璞的父亲郭瑗,西晋时官至建平太守。郭璞喜好经书学术,学问渊博而有大才,但不善于语言表达,他的词赋自中兴以来首屈一指。他喜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术数及历法算学。有一个叫郭公的人,客居于河东,精通
新中国成立之后,去旧俗。神鬼似乎是迷信,但是风水却并不尽然。风水是中国古来有之的一门玄术,准确的说法应该叫堪舆。通过观测风水变化,山脉地势的走向,而对各类包括城池、宫殿、庙宇、阴阳宅邸进行选址。
晋朝人物本名:郭璞别称:郭弘农字号:字景纯所处时代:两晋时期民族族群:汉人出生时间:公元276年去世时间:公元324年主要作品:《郭弘农集》《葬经》《青囊经》主要成就:游仙诗祖师,词赋为“中兴之冠”;
郭璞郭璞曾任著作佐郎、大将军记室参军等职,是正一道教徒,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有未卜先知的能力。郭璞著有《郭弘农集》《葬经》《青囊经》等作品,尤其是《葬经》对后世风水学影响颇大。郭璞的风水书>郭璞是
两晋时期,有一位十分著名的风水大师,他就是郭璞,乃中国风水文化之宗《葬经》的作者。 传说郭璞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民间流传着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 晋
郭璞,是东晋着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在学术渊源上,郭璞除家传易学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着名的方术士,传说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郭璞,是
历史人物 风水大师郭璞不仅能诗文、善占卜 最终预言了自己的死亡
郭璞郭璞是两晋时期的著名人物,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被称作训诂学家、风水学者,他深谙道教的术数学,擅长预卜先知。在诗文、古文、天文、占卜、奇字等方面都有涉猎,被称作“游仙诗”祖师、诗词“中兴第一”。郭璞
你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风水方士大师吗?他们的事迹说出来真的挺难以置信的。 郭璞是两晋时期最著名的方士,但是他并没有唐朝的袁天罡和李淳风出名,他的事迹很多人都不知道。 晋元帝司马睿还没有当上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