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蔡琰简介
Posted 胡笳
篇首语: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蔡琰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蔡琰简介
蔡琰 1、蔡琰的身世生平 汉代末年著名学者、诗人蔡邕的女儿,“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初嫁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董卓之乱中,被掳至南匈奴,嫁左贤王,生二子,生活了十二年,生了一双儿女。后来汉朝与南匈奴矛盾缓和,曹操遣使用金璧赎回,重嫁陈留董祀,整理父亲遗文。 2、 琰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真伪问题 其诗今存三首,五言体《悲愤诗》、骚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其中五言体的《悲愤诗》比较可信。苏轼《仇池笔记·拟作》以为非出自蔡琰之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以为是蔡琰所作,以史证诗,当为蔡琰作无疑。(参看余冠英《汉魏六朝诗论丛》) 骚体的《悲愤诗》所述情节与蔡琰生平不合之处,许多学者认为非蔡琰所作。《胡笳十八拍》(载《乐府诗集》和朱熹《楚辞后语》)相传是她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但由于不见《后汉书》,而且文体与汉魏间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不同,有人怀疑是后人伪托。(参见中华书局《胡笳十八拍讨论集》) 3、 言《悲愤诗》
www.cha138.com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歔欷,行路亦呜咽。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自传体的叙事诗,长108句,540字。受汉乐府叙事诗的影响,叙事为主,夹以抒情。表现汉末战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不幸命运,是建安时期最优秀的诗篇之一。
相关参考
蔡琰,陈留郡圉人,博学多才而又精通音律,早期嫁给河东卫仲道,卫仲道早亡,二人又没有子嗣,于是蔡琰回到自己家里。兴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乱关中,匈奴趁机劫掠,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
蔡琰简介蔡琰的父亲是东汉时期大文学家蔡邕。蔡琰的出生年月不详,字文姬,是三国时期的一大才女。蔡琰的一生可以说是比较离奇的。最初的时候,她是嫁给了卫氏家族的卫仲道,在丈夫死后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中。之后又因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1]。生卒年不详。东汉陈留郡圉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儿子。十二年后,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1]。生卒年不详。东汉陈留郡圉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儿子。十二年后,
三国人物本名:蔡琰别称:蔡文姬、蔡昭姬字号:文姬、昭姬所处时期:汉末三国民族族群:汉人重要作品:《悲忿诗》、《胡笳十八拍》重要造诣:初次制造五言体长篇自传叙事诗籍贯:陈留郡圉县人物平生蔡琰,陈留郡圉人
谁能讲一下蔡文姬的故事?1、默写古籍蔡琰为丈夫董祀求情时,天气非常寒冷,曹操见蔡琰没有穿鞋又披散着头发,于是赠给蔡琰头巾鞋子袜子。蔡琰的父亲蔡邕家里曾经收藏了很多古书,曹操问蔡琰:“听说你家原来有很多
如何解读蔡琰传陈留董祀的妻子,同郡蔡邕的女儿,名字叫做蔡琰,字文姬,十分有博学,有才华,善于辩论,而且又精通音律。她嫁给了河东的卫仲道,丈夫早年逝世,没有儿子,于是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在汉武帝兴平年间
默写古籍蔡琰为丈夫董祀求情时,天气非常寒冷,曹操见蔡琰没有穿鞋又披散着头发,于是赠给蔡琰头巾鞋子袜子。蔡琰的父亲蔡邕家里曾经收藏了什么多古书,曹操问蔡琰:“听说你家原来有很多古籍,现在还能想起来吗?”
默写古籍蔡琰为丈夫董祀求情时,天气非常寒冷,曹操见蔡琰没有穿鞋又披散着头发,于是赠给蔡琰头巾鞋子袜子。蔡琰的父亲蔡邕家里曾经收藏了什么多古书,曹操问蔡琰:“听说你家原来有很多古籍,现在还能想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