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位列战国七雄之列:最大功臣相国申不害

Posted 战国 功臣 战国七雄

篇首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韩国位列战国七雄之列:最大功臣相国申不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韩国位列战国七雄之列:最大功臣相国申不害

2、郑国和韩国势均力敌,韩国是如何灭亡郑国,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

韩国位列战国七雄之列:最大功臣相国申不害

申不害,亦称申子,战国时期郑国京县(今河南荥阳,属郑州)人,约公元前385--公元前337,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家,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以“术”著称于世。韩灭郑后,他被韩昭侯起用为相,进行改革。他在韩为相19年,使韩国走向国富兵强。公元前337年,申不害卒于韩都郑(今河南新郑,属郑州)。其著作《申子》,已失传,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别人引用的零章断句,比较完整的只有《群书治要》卷三六所引《大体篇》。

郑国灭国之时,申不害年岁约在20~30岁之间。作为一个亡国之贱臣,申不害可能杂学诸说。因为在他之前的管子、李悝、慎到的学术理论中都有“术”的成份。有人根据申不害思想中有道家思想的痕迹,认为他是由道入法。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能把他的思想仅归为道法两家。

申不害相韩时,韩国已处弱势。韩昭侯即位不久,颇具雄心,任用贱臣申不害即为一例,申不害才华得有用武之地。

申不害学术思想及变法

申不害的学术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的影响,但他的直接来源是老子还是慎到,不得而知。但他的哲学思想与慎到有极相似之处,他们都遵循老子的大统一哲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申不害认为,自然运行是有规律的,也是不可抗拒的。他认为宇宙间的本质是“静”,其运动规律是“常”。他要求对待一切事情应以“静”为原则,以“因”为方法,“因”指“因循”,“随顺”。“贵因”指“随事而定之”,“贵静”的表现就是“无为”。申不害把这些原则用于人事,构成他的社会哲学思想。“无为”主张的渊源即《老子》的“绝圣弃智”,申不害的“无为”,要求的是君主去除个人作为的“无为”,以便听取臣下的意见。但是,申不害仅仅把这种“静因无为”的哲学思想用于“权术”之中。为了完善这种方法,他进一步发挥《老子》“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要求君主“示弱”,决不是指君主无所作为,只是君主决策前的一种姿态。在关键时刻,申子要求君主独揽一切,决断一切。申不害的哲学思想,是君主哲学,是政治哲学。这种哲学由道家的“天道无为”演化发展来,是他的法家“权术”思想的基础。

申不害主“术”,但他所说的“术”,是在执行法的前提下使用的,而“法”又是用来巩固君主统治权的。因此他并不是不讲“法”与“势”的。

关于君主的权势,申不害认识得很清楚。在战国诸侯争霸的情形下,君主专制是最能集中全国力量的政权形式,也是争霸和自卫的最佳组织形式。他说:“君之所以尊者,令也,令之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之。”令是权力的表现,是一种由上而下的“势”能。“权势”是君主的本钱。

申不害提出“君必有明法正义,若悬权衡以秤轻重。”为了说明“法”,他提出“正名责实”的理论。“正名”主张,首先由孔子提出。申不害吸收了这个主张,是名分等级,不得错乱。与孔子“正名”不同之处在于包括责任、分工的内涵。申子“正名”的意义在于确定了“主处其大,臣处其细”的大原则,而且把这个原则具体化,即把名分按实际情况规定下来,然后进行任命,听取意见,检查监督。

申不害的“名”,主要是政治概念,他的“名”是法的等值概念,是为人君制定的工具。所谓实,也就是君主给臣下规定的责任和职权,是臣下遵从君主的规范。申不害本来是劝戒君主发号施令要慎之又慎的,但其效果是加强了君主的个人专制。申不害找不到如何提高君主权威,而又能制约君主的方法,这是一个二律背反的问题。什么是“术”?申不害没有明确规定。“术”是君主的专有物,是驾驭驱使臣下的方法。“法”是公开的,是臣民的行动准则,而术却是隐藏在君主心中,专门对付大臣的。申不害说,“君如身,臣如手”,既然如此,君主仍要对付大臣是由复杂的社会斗争所决定的。春秋战国时,臣下弑君,酿成习气。现实告诉申不害,人君的主要威胁不是来自民众或敌国;而是来自大臣。所以他一再告诫君主,对君臣关系要有清醒的认识,那就是不相信所有的大臣。

申不害认为,君主有了势,定了法,其地位还不是稳固的,必须有两面之术,不然势与法就会变得威严而不受用,刻板而不通达。如果以术来联通势与法,就如虎添翼,无论动静,都会使臣下慑服。他的术分两类,一类是控制术,像前面提到的“正名责实”,就是讲规定职责,考校监督的。还有如君主以静治动的,无为而治的,这些属于领导管理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另一类是搞阴谋,耍手腕,弄权术。

玩弄权术,当然不是自申不害开始,但他是第一个在理论上的系统研究者,这在官场的政治斗争中,很受历代统治者的喜爱。但从本质上说,无补于稳固政权。因为既然有驭臣之术,必有欺君之方,尔虞我诈,你争我斗,加剧了政权的不稳定性。

申不害研究术,有正面的领导控制方法,也有阴谋诡计,我们现在不能说他是否道德,但可以说,他的思想和研究是可以启迪后人的。

郑国和韩国势均力敌,韩国是如何灭亡郑国,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策命三晋(韩、赵、魏)为诸侯,中国历史也进入了战国时期。战国早期,三晋最为强大,常常联合兵力进攻其他国家。 三晋中最为弱小的当属韩国,韩国地处黄河中游地区,东部、北部被魏国包围、西有秦国、南有楚国,国土面积十分狭小,因而发展空间极其有限。韩、赵、魏三家并瓜分晋地,韩国成为与郑国接壤的国家。 其实当初瓜分晋室之时,韩国的相国就开始谋划吞并郑国了,他对韩国国君说:「 ”分地时一定要成皋。"韩康子说:"成皋是贫瘠不长庄稼的地方,要它有什么用?"段规说:"一里那么大的地盘却可以牵动方圆千里的政权,是因为地形有利的缘故。一万人可以打败三军,是因为乘敌人不备的缘故。大王如果能采纳我的意见,韩国一定可以消灭郑国。"韩康子茅塞顿开,于是索要了成皋,为攻打郑国做准备。 郑国在春秋时期是第一个强势起来并称霸诸侯的,从而有"天下诸侯,莫非郑党";名相子产治国有方,使得郑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周室东迁时,郑国尽了保卫的责任。后来,郑国和周王室爆发战争,期间射伤了周王,这使得周天子的权威扫地殆尽。 郑国大肆兼并了周边的小国,侵夺许国,干涉宋、卫、鲁等国,还助齐国赶走入侵的北狄。郑庄公之时的郑国,俨然是春秋初年第一大国。进入战国时期,郑国虽然衰落,但仍是千乘之国。 公元前423年,郑幽公刚刚继位,国内政局不稳。韩国君主韩武子趁机攻打郑国,杀死郑幽公。 韩武子去世后,其子韩景侯继位。韩景侯继位后随即对郑国发动进攻,攻克雍丘。郑国修筑长城阻挡韩军继续进攻。公元前407年,郑国对韩国发动反攻,在负黍击败韩军,双方连兵不解。 郑国在楚国和宋国的帮助下,屡次击败韩国,还曾一度包围了韩国都城阳翟。但是韩国有一个靠山,那就是同属三晋的魏国。魏国当时是三晋的军事盟主,小弟有难,大哥自然帮忙。应韩景侯的请求,魏国帮助韩国打击宋国,以便于韩国向郑国发展。 这时候韩、郑两国的局势发生逆转,韩国有了盟友魏国,而郑国国内则发生动荡,郑繻公杀其相子阳,而子阳之党又杀繻公,郑国一分为三。韩国见灭亡郑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于公元前375年举兵攻克郑国都城新郑,并迁都到新郑。 战国初年,韩、郑之间战争的主动权并没有集中于一方,双方势均力敌,不相上下。《韩非子·饰邪》:"郑恃魏而不听韩,魏攻荆而韩灭郑"说明郑国在外交方面的失败,也是其在仍有一定实力的情况下被灭亡的原因。 韩国灭亡郑国之后,国力迅速上升,一举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

相关参考

郑国和韩国势均力敌,韩国是如何灭亡郑国,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策命三晋(韩、赵、魏)为诸侯,中国历史也进入了战国时期。战国早期,三晋最为强大,常常联合兵力进攻其他国家。三晋中最为弱小的当属韩国,韩国地处黄河中游地区,东部、北部被魏国包

还不了解#战国七雄#的小伙伴们进来看看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战国七国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现在我们一起了

秦国和齐国为什么并称 ”东西二帝”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就战国七雄来说,除了楚

楚国曾是战国七雄之一,是什么时候开始推出强国之列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相关介绍,欢迎阅读哦~楚国,这是一个几乎与周王室同岁的诸侯国。进入春秋时期后,因周天子的王权日益衰微,加上不满周王室的分封,楚国国君选择自立为王,以示反抗,从

战国一国家被六国联攻,被挤出 ”七雄”之列,最终崛起成第一霸主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始皇一统六国,带领秦国完成华夏大一统,这是何等壮烈的丰功伟绩,这次大一统封建王朝,还有由此催生的中央集权制和皇帝制度,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中国两千多

和商鞅相比,申不害变法有一严重缺陷,只能令韩国强一时

战国时期秦国变法而强,最终变成碾压山东六国的军事机器,韩国也是经历过变法的,也就是韩昭侯支持的申不害变法,虽然一度令韩国富强,不过和商鞅变法相比,申不害变法算是失败的。韩国国力最强的时期是在韩文侯和韩

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几乎屡战屡败,为何却能位列 ”战国七雄”?

一个国家在世界上,亦或者是在后人眼中的地位,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国力,还包括了一些客观因素。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世人一直知道,这段岁月中,中国处于分裂的状态,并且中国大地上屹立着七个比较强大的国家,他们

战国七雄灭亡顺序,战国七雄灭亡的先后顺序

战国七雄灭亡的先后顺序公元前230年,韩国灭亡。公元前229年,赵国灭亡。公元前225年,魏国灭亡。公元前225年,楚国灭亡。公元前223年,击破项燕,全面占领楚地。公元前222年,燕国灭亡。公元前2

七雄之韩国为什么毫无反抗之力就被灭亡

能成为战国七雄说明韩国即使在弱小也不是一般小国能比拟的,但为什么在秦统一的过程中第一个被灭掉,而且在战争中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其实这个问题也很简单,那就是韩国自建国至灭亡共173年,在数百年的历史中韩国

战国七雄,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赵国)

战国七雄(赵国)赵国先祖造父为周穆王御戎,非常得宠。后平定徐国之乱中,造父军功显赫,乃受封于赵城,立赵氏。赵氏大宗的宗主后位列周王卿士。周幽王时,叔带因见周室腐败,离开镐京,来到晋国。以下七代而至赵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