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印制40亿巨款 新史料披露二战日本对华伪钞战
Posted
篇首语: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渡春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共印制40亿巨款 新史料披露二战日本对华伪钞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共印制40亿巨款 新史料披露二战日本对华伪钞战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那段艰苦卓绝的日子里,中国不仅需要抵挡拥有装备优势的日军进攻,还要防备来自各个领域的“阴招”。日本《朝日新闻》近日披露,最新公布的证据显示,日本曾在二战期间秘密印制大量假钞,意图摧毁中国的战时经济。
特殊纸张揭露伪钞战元凶
日本《朝日新闻》称,明治大学和平教育登户研究所资料馆公布了最近在静冈市骏河区“巴川造纸厂”发现的印钞特殊用纸。经明治大学专家确认,这些特殊用纸由原日军秘密武器研发机构——登户研究所制造。在该造纸厂发现的279张约30厘米见方的特殊纸张,全部有孙中山侧脸水印,并镶嵌了丝纤维。其中还有“天坛”水印的印钞纸以及留有对水印和丝纤维密度等进行检测的痕迹。据明治大学日本近代史教授、登户研究所资料馆馆长山田朗证实,尽管日本作为国家有参与制造伪钞的犯罪活动,但具体负责实施的是保密性极高的日本陆军登户研究所。至于还有民间企业卷入其中,目的可能是为了大量制造伪钞,以便用伪钞大量调配物资、在中国扩大战线。因而,登户研究所成为日本陆军在二战期间非法印制伪法币、冲击中国经济市场的真正“元凶”。
位于川崎市多摩区的登户研究所正式名称为“陆军第9技术研究所”,于1937年由其前身陆军科学研究所登户实验场设立,虽然多次更名,但一直被统称为“陆军登户研究所”。据原职员证实,该研究所主要从事制造氢气球炸弹、生化武器研发和毒物合成等秘密武器和军事技术的研究。1942年,登户研究所规模扩大,受命于从事间谍活动的陆军参谋本部第2部第8科,进行化学武器研究,据称部分化武提供给731部队用于人体实验。1944年,登户研究所处于鼎盛时,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共有100栋建筑,职员超过1000人。
除了研制武器,登户研究所当时还负有另外一项绝密任务。明治大学讲师渡边贤在《明治大学和平教育登户研究所——从史料看战争与和平》的论文中提到,被称为“36栋”的登户研究所本身从事的是秘密战、间谍战、谋划和宣传等日本陆军最高机密活动,而研究所中的第3科则是“秘密中的秘密”。这个由3米见方的木板围成的科室是日本陆军为向中国展开经济战而特设的部门,除了第3科工作人员外,只有研究所所长才能进入。第3科由印刷班、制纸班和中央班3个班组成,由于各自高度保密,因此研究所内的印刷班称“南方班”,制纸班称“北方班”。第3科人员的工作就是专门伪造法币。
印制巨额伪币“真假难分”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依靠武力胁迫发行的“军票”在中国许多地方不通用,致使日军在华物资采购时阻力很大。为改变这一状况,日本陆军提出“通过伪钞破坏法币工作”的计划。据登户研究所原工作人员伴繁雄所著《陆军登户研究所的真空》一书称,作为对华“经济谋略”的一个环节,日本陆军将制造伪钞当做一项秘密工作。
1939年,日本陆军省和陆军参谋本部制定“对华经济谋略计划”,目的是“破坏蒋介石政权的法币制度,继而搅乱中国国内经济,毁坏蒋政权的经济能力”。负责实施该计划的部门被称为“松机关”,总部设在上海,分部或活动据点设在便于搜集情报的要害地区。“松机关”同时还负责伪钞在中国的流通工作。“松机关”负责人由日本陆军参谋冈田芳政中佐担任,但实际负责事务的是受陆军委托的企业家阪田诚盛。阪田为使伪钞在上海流通,不但与上海青帮头目的女儿结婚,还将“松机关”总部设于蒋介石心腹杜月笙的家中。
制造伪钞工作称为“杉工作”,由登户研究所具体负责。必要时,登户研究所还能以政府大臣名义全部或部分借用民间企业印制伪钞。负责实施此项绝密计划的是登户研究所第3科科长山本主计少佐。第3科利用从德国购买的高性能印刷设备,经过多次试制和试行失败之后,于1940年制造出逼真伪钞,开始小批量伪造法币,并源源不断地提供给“松机关”。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日军占领香港,迅速将被扣押在此的多台印钞机运至登户研究所,大量印制伪法币。据曾在印刷厂工作的大岛康弘回忆,由于仿制逼真度很高,“几乎不存在真钞与伪钞之分”。当时预计日产量达10万张,面额相当于中国国内货币流通量的约10%。负责将伪钞每月2次通过海上运到上海的则是在战争期间共培养了2131名间谍的日本陆军中野学校的毕业生。
据称,登户研究所在战争期间共印制了金额达40亿元的伪法币,相当于日本陆军在中国战场初期2至3年的军费总和,对中国经济市场造成严重伤害。在日本陆军参谋总部看来,第3科制造的伪法币不仅可扰乱中国经济,还能扶持汪伪政权和培养收买亲日分子,同时为日本陆军购买军需和战略物资,甚至支付日军士兵的生活费。
虽然日本陆军在1942年通过印制最高面值为5元和10元的伪法币一时获得了巨大“成果”,但后来美英通过空投,向南京国民政府提供面值千元和万元的法币,使伪法币渐渐失去作用,日本陆军的对华经济战宣告失败。
历史罪证险些被销毁
1944年以后,由于频繁遭到美军战机轰炸,登户研究所不得不将第1科、第2科和第3科分别疏散。当时,第1科和第2科被疏散至长野县伊那地区,第3科被疏散至福井县武生市。因为缺乏原材料,第3科只好借用加藤造纸厂来制纸。但印刷工厂半数器材和技术人员当时均被疏散,加藤造纸厂内新建设施推进缓慢,器材安装也不到位,第3科到战争结束再也没有印出一张伪钞。
由于利用国家权力伪造他国货币是违法行为,日本战败后为销毁证据,将登户研究所第3科假币印刷厂的设备和资料全部烧毁,并严禁原职员说出真相,加之上世纪70至80年代在该研究所旧址修建新的大学校园,令历史留下一段空白。《朝日新闻》称,2006年,巴川造纸厂制作完成企业史料。时任该企业常务总监吉田宏光称,编纂史料的目的是“将曾是历史空白的战争期间的活动公开”。即将退休的吉田担心“偶然发现的珍贵史料会因自己退休而遗失”,在明治大学的询问下,吉田将这些史料向对方公开。2010年4月9日,明治大学开设和平教育登户研究所资料馆,向民众公开日军战败时证据被毁的秘密活动痕迹,并将2014年11月29日至2015年3月21日的主题定为“纸与战争——登户研究所与氢气球炸弹和伪钞”。《东京新闻》称,明治大学校园内至今仍保留着当时印有日本陆军标志的消防栓,但代号“26栋”的伪钞仓库因建筑老朽已被拆除,代号“5栋”的伪钞工厂原本也准备解体处理,但在市民团体的要求下得以保存。
相关参考
世界历史 二战将日本坑的最惨的盟友,战后成战胜国,还坑了日本150亿
二战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争,亚欧国家几乎无一幸免,不仅经济破坏严重,人口伤亡更是惨重。但是唯有一个国家,却保存完好,不仅没有受到损失,反而成为坑死日本的最好盟友。其战时成日本盟友,向美英宣战,战
在1945年初,正在走向战败之路的日本,提出了“一亿玉碎”的战略,妄图用人海战术淹没登陆日本本土的美军。于是又历史学家试图论证,在二战末期,日本的一亿玉碎计划如果真的实施,会有什么后果?其实,日本就是
按照美国学者根据日本战中统计计算,在大陆被击毙的日军,共计四十四万余。一位研究抗战历史的专家张忠义先生,旁征博引日军史料,也得出一个接近的数字,45.5万人。国民党军参谋总长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中公布
在很多人看里,日本的失败是始于偷袭珍珠港,在这场偷袭战中,日本海军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此次事件共造成美军阵亡2000多人,伤1000多人,并且损失了四艘战列舰、两艘驱逐舰和188架飞机,炸伤的船只、
日本航母潜艇:二战期间,日本曾打造巨大的海中钢铁怪物:它既可以在深海游弋攻击,也能弹射轰炸机在空中投弹破坏。德国《明镜》周刊最近披露了这种被称为“伊-400级”的航母潜艇。2005年3月17日,海洋学
原题:40年后重回唐山的追忆——原38军113师无线电连抗震救灾纪实作者:胡中乐----用铁锨、镐头挖,很容易伤人,所以直接用手挖、刨,指甲磨没了,成了血手。没有口罩和防毒面具,指战员们忍着臭味难闻,
中文知識界長期流傳一個神話:明治維新前夕,日本民眾的識字率已高達40%以上。這種說法,不止見於通俗歷史讀物,也見於學術著作。下圖即截取自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書中說:「江戶末期男子的識字率是40%~50
原题:40年后重回唐山的追忆——原38军113师无线电连抗震救灾纪实作者:胡中乐----用铁锨、镐头挖,很容易伤人,所以直接用手挖、刨,指甲磨没了,成了血手。没有口罩和防毒面具,指战员们忍着臭味难闻,
二战时期日军最后悔的一件事,杀了四人,搭八万人赔偿5.5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军事实力是当时很少国家能抵抗的,因此日军扩张的野心在某种很短的时间内也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战后日军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小的,与中国不同,有一个国家是不想善待战俘的,因为日军在制造
日本没有真正反省二战侵略罪行的根源 日本长达14年之久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经济损失达6000亿美元以上。战败的日本,理应对侵略战争罪行进行深刻反省,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