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周是谁?为何他饱读诗书却不受君主重用

Posted

篇首语: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谯周是谁?为何他饱读诗书却不受君主重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谯周是谁?为何他饱读诗书却不受君主重用

2、秦穆公有哪些功绩 秦穆公三贤陪葬是怎么回事

谯周是谁?为何他饱读诗书却不受君主重用

有句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历史上有一位能识时务的俊杰却并从始至终都壮志难酬,他便是谯周。我们来探索下他为何没有收到君主的重用。首先我们要知道谯周是一个非常有学问之人。谯周自幼好读书,勤快而努力。他博览群书,博古通今,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后来,刘备已经去世,刘备死前放心不下自己打下的家业,将蜀汉的命运和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诸葛亮由于欣赏谯周的才能,便将他征辟到朝中。

其实在这以前,每次郡县征召他时,他是根本不会理会的,他只是宅在家中一遍一遍地诵读那些典籍。废寝忘食到谯周家中的产业都无人打理,所以原来衣食无忧的他渐渐拮据起来。后来由诸葛亮对他的征辟,他的日子才逐渐好过起来。入朝为官之很长一段时间之后,谯周都没有建功立业,或者说他的功绩一直停滞不前。按理说他可是饱读诗书的有才能之人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他曾多次劝说刘切勿再对魏动兵,还劝刘禅向邓艾投降,就因为这件事,谯周被误认为是一个奸臣,因为大家都觉得如果不去讨伐魏国,就无法复兴汉室。所以,谯周便将刘禅放在了一个远离权力中心的位置了。

其实谯周何尝不清楚,进攻魏国确实是复兴汉室的唯一方法。然而大动干戈受苦的只会是无辜百姓。就算最后汉室复兴了,老百姓也已受尽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的苦难。就是这个原因谯周才屡屡劝说刘禅不要攻魏,在他看来,能让百姓平平安安,免遭苦难才最重。如此之外,面对北伐战争,谯周还写了篇《仇国论》,在这篇文章里,他提到姜维主张用武力侵占他国,并以此削弱魏吴,从而实现复兴汉室之目的。

而在谯周看来,蜀国现在还不强大,如果贸然讨伐他国,非但不能把别过打垮,反而会使自己的国力大大削弱。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国家很强大,那你可以有余力去讨伐他国,但你的国家如果很弱小,你就不适合讨伐他国,而应该安抚百姓,想办法使国力强大起来,只有百姓信任你,你才能越来越壮大,到那时,离复兴汉室的目标也就不远了。如果用儒家思想来看,谯周的这种想法只为了掩饰投降,所以谯周虽有满腹才华,却一直英雄无用武之地。谯周一直都为百姓着想,但当权者为了不背负亡国的骂名无视百姓的死活。所以,其实在今天看来,谯周很是冤枉,他哪里是一个投降者,他才是真的处处为百姓着想的人。

另外,有人说谯周可以预知未来。蜀汉灭国后,包括谯周在内的这些被俘的大臣被调往洛阳,但谯周却在半路病重而无法前行。有官员专门来看他,但由于病的太重,他几乎无法说话,于是他用笔写下了司马昭会在八月去世的预言。结果事实证明他的预言果然应验了。他还对门生陈寿说过:“孔子活了72岁,刘向活了71岁,我已过70,看来命数也要尽。”结果谯周真的在70岁时去世了。陈寿说谯周借古人活的岁数来掩饰自己其实预测到了自己的命数。

秦穆公有哪些功绩 秦穆公三贤陪葬是怎么回事

  秦穆公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君王,他出生在贵胄之家,却没有纨绔子弟的架子,他饱读诗书,年幼的时候恭敬有礼。作为一个年轻的君主,他手里肩负的是发展同样年轻的秦国的重任,秦穆公肩负起了这个责任,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了最好,他的努力或许在当时的秦国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但就是这一点一滴的努力却为秦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秦穆公,又被称为秦缪公。他是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嬴姓赵氏,名任好,是秦德公之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秦孝公后人对他的评价都十分高,而他也的确是个很优秀的君主,在位期间的政绩突出。在秦穆公的上一代,秦襄公时期,秦国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秦国在秦襄公之前,地位并不是很高,而且还没有自己正式的封地。秦襄公这一代,秦国总算成为了一个诸侯国,但也因为长期与戎狄生活在一起,被中原诸侯国排挤,不受待见,这并不影响秦国的发展,相反这个不被人喜欢的诸侯国正在一步步崛起。

  到了秦穆公这一代,秦国的国力尚且还在发展之中,也总算在各个诸侯国站稳了脚跟。秦穆公他上任后励精图治,大力发展军事,鼓励生产,从而让秦国的实力大大增强,特别是他重用贤才,为秦国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条件。秦穆公上台之后就积极寻求国家的发展之路,为了能够争霸中原,秦穆公想了很多办法,任用百里奚、公孙支等贤才为臣,他们能够在秦穆公的左右,诚心竭力地辅佐他,最后才使得秦国的国力大大得到提升。

  秦穆公凭借着良好的人格品德,还将晋国的太子成功送回了晋国即位。公元前654年,秦穆公娶晋国的太子申生的姐姐伯姬为夫人。可以说,是秦穆公开启了“秦晋之好”。这是秦国寻求霸业的第一步,秦晋两国本就是邻国,若是两国联手一定能够有所作为。随后晋国内乱,晋公子重耳和夷吾慌忙地逃亡国外。不久之后,晋献公去世,夷吾答应割让河东五城作为条件,用以获取秦国的支持,秦国便让夷吾即位,夷吾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后,非但没有割让土地,还屡次侵犯秦国的边境,秦国也没有做出出格之举,一再忍让。后来晋国发生饥荒,晋国向秦国求助,秦国不计前嫌帮助晋国,此举赢得了民心,但是随后晋国又出尔反尔,趁人之危。趁着秦国发生饥荒,晋国又派军队将秦国给侵犯了,这个举动实在是太卑鄙了。导致秦国不得不发兵去攻打晋国,这次战争晋军大败,晋惠公被俘。晋国被迫向秦国屈服,并被迫割让河东五城给秦国,秦国这才放过了晋国。后来,由于形势所迫,不得不拉拢晋国,把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晋国的太子,主动归还晋国的土地,两个国家又重修旧好。

  公元前636年,由于晋国再三毁约,失信于秦国。秦穆公再也不会相信晋国的晋惠公。而是选择将逃亡在外的重耳给护送回晋国,晋国同意拥立成王是为晋文公,自此后,秦与晋数次联姻,秦晋两国和好如初史称“秦晋之好”。

  秦穆公在除了政治方面有所作为外,在军事上也相当有建树。当初,他积极寻求向东方扩张,却因为晋国的原因,屡次受挫,并且受到了晋国的阻挠。在百里奚的建议下,秦穆公放弃了东征的想法,转而向西积极扩张自己的势力。于是,挥师向西戎进军,一举获胜,从而瞬间将自己的版图扩充了好多倍,并且得到了西戎这个粮仓,秦国的国力得到提升,一跃而成为了西方的一个大国。

  都说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爱民如子,广纳贤才。不追究吃马的百姓的之过,羊皮换百里奚为相。为什么死时竟会留下让的三贤殉葬?也许是由于穆公对自己的儿子的资质有所了解,没有什么威信力,于是故意命三贤陪葬,好给机会让儿子以君主的身份赦免三贤,这样三贤一定会报答康公。可惜三贤对秦穆公感恩戴德,都愿意为秦穆公殉葬,从而造成了历史上的一幕悲剧。

相关参考

对孙吴两代君主忠心耿耿的张昭为何不受待见?

张昭,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公元156年出生于徐州彭城,字子布。张昭年少时便好学,成年后曾经被举孝廉,但是张昭拒绝了。徐州刺史陶谦慕名察举他为茂才,也被张昭拒绝了。陶谦认为张昭这样做是看不起自己,于是将张昭囚...

赵云之子赵统资料简介 赵云的儿子为何不受重用

  赵云之子赵统资料简介赵云的儿子为何不受重用  赵云的儿子  赵云是三国蜀汉时期的大将军,他共有儿子,名字分别为统和广。虽然赵云一生战功赫赫驰骋沙场,但是他的儿子们似乎并没有得到重用,他们的名声也没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赵云不受刘备的重用的原因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赵云,在民间也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的说法,足以证明赵云在三国时期的能力和名气。不过赵云跟随刘备多年,忠心耿耿、屡立奇功,三闯敌营救刘备之子阿斗,在进军益州和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赵云不受刘备的重用的原因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赵云,在民间也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的说法,足以证明赵云在三国时期的能力和名气。不过赵云跟随刘备多年,忠心耿耿、屡立奇功,三闯敌营救刘备之子阿斗,在进军益州和

赵云为何不被重用 三大因素看赵云不受重用的缘由

三国之后的西晋时期,盛行门阀制度。门阀士族在政治、经济上享有极大的特权,操纵“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在政坛造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以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

石原莞尔为何不受重用

  石原莞尔:应该说石原莞尔是个天才。  在重视武器这点上石原莞尔和日本陆军不同,这也是石原莞尔最后被东条英机排斥的原因之一。  在1941年出版的《战争史大观》中石原不仅强调了飞机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

赵云的儿子为何不受重用 赵云之子赵统能力

赵云的儿子赵云是三国蜀汉时期的大将军,他共有儿子,名字分别为统和广。虽然赵云一生战功赫赫驰骋沙场,但是他的儿子们似乎并没有得到重用,他们的名声也没有他这个父亲影响深远,所以历史上对赵云的两个儿子的记载

贡献却堪比孔明 他竟然是三国投降第一人

一直以来,中国人最痛恨的就是投降派。三国时期,谯周不仅是投降派,还先后投降了两次,被后世的无数人唾弃。然而,在我看来,他的投降或许有其可取之处。谯周是后汉时期有名的大儒家,同时在蜀国也是仅次于诸葛亮的...

贡献却堪比孔明 他竟然是三国投降第一人

一直以来,中国人最痛恨的就是投降派。三国时期,谯周不仅是投降派,还先后投降了两次,被后世的无数人唾弃。然而,在我看来,他的投降或许有其可取之处。谯周是后汉时期有名的大儒家,同时在蜀国也是仅次于诸葛亮的...

刘备曾错过的四大猛将武神赵子龙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刘备曾错过的四大猛将】武神赵子龙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武神赵子龙》赵云浑身是胆,武功高强,终成一代武神,但是在历史上赵云一生却不被重用,到底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刘备曾错过的四大猛将是谁?赵子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