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李嗣源简介 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妻子儿女 李嗣源是怎么死的
Posted 大臣
篇首语:好汉不吃闷头亏,好鸟不钻刺笆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李嗣源简介 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妻子儿女 李嗣源是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李嗣源简介 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妻子儿女 李嗣源是怎么死的
中文名:李嗣源
国 籍:后唐
民 族:沙陀族
出生地: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
出生日期:867年
逝世日期:933年
主要成就:协助李存勖光复唐朝,同光中兴 杀酷吏,褒廉吏,罢宫人伶官,废内库,宽仁为政,五代小康
www.cha138.com职 业:皇帝
庙 号:明宗
谥 号: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陵 墓:徽陵
李嗣源——五代十国后唐第二位皇帝李嗣源(867-933年),原名邈吉烈,应州金城人,沙陀族,晋王李克用养子,生父李霓,五代时期后唐王朝第二位皇帝(926年6月3日-933年12月15日在位)。嗣源初以战功官至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同光元年(923年),唐庄宗李存勖领兵取汴梁,灭后梁。同光四年(926年),李嗣源于魏州起兵,后来庄宗在兵变中被杀,李嗣源便在大臣的引导下进入洛阳监国。即位后,改名李亶,改元天成,杀酷吏,褒廉吏,罢宫人伶官,废内库,注意民间疾苦,号称小康。
但不通汉文,难理朝政,用人不明,不能分辨庸贤奸善。后期残忍嗜杀,朝政昏暗,姑息藩镇,停止了自庄宗开始的中央集权运动,孟知祥据两川而反,权臣安重诲跋扈而不能制,次子李从荣骄纵而不得法,以致变乱迭起,朝政混乱。弥留之际,李从荣举兵而反,明宗饮恨而死,享年六十六岁,谥号圣德和武钦孝皇帝,庙号明宗,葬于徽陵。
在李嗣源统治时期,掌权的基本上是安重诲和任圜两个人。这两个人虽然对李嗣源很忠贞,办事也很认真,但两人之间却不能互相配合,相反却互相攻击,弄得朝政混乱,大臣们也不能团结。任圜的才华比较出众,任平章事兼判三司,任三司使(三司即盐铁、户部、度支)判三司相当于财政大臣。任圜大权在握,初期也能尽力选拔贤能之士,杜绝以人情任命官员的弊端,忧国忧民,尽职尽责,政绩也很突出,使国库充实,军民富足。
而安重诲出身于内迁的少数民族,有文化但不精通为官之道,对于管理平衡大臣们的关系更是门外汉。《旧五代史》中说他“志大才短,不能回避权贵,亲礼士大夫,求周身辅国之远图,而自恣胸襟。”说的就是他治国有雄心,但治政却无才。对大臣不能包容,量才使用。作为枢密使他大权在手,就变得日益骄横,肆意排挤他人,不但和任圜争夺权力,有时竟当着李嗣源的面和任圜争执,互相谩骂,更不知在李嗣源面前要顾及皇帝的尊严,收敛一些。结果不但自己和任圜双双送命,更重要的是使李嗣源无能人可用,对国家政事起到了反面作用。
相关参考
明宗李嗣源皇后曹氏曹皇后大约生于公元9世纪末叶,死于后唐清泰三年(936),经历了唐、后梁、后唐三朝。曹氏为人简朴大方,和善慈悲,端庄严肃。她是李嗣源的原配夫人。当时,李嗣源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收为义子
唐明宗是五代十国这个大时代下,后唐的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叫做李嗣源。李嗣源出身并不好,只不过是沙陀的平民而已,就连姓氏也没有,历史记载,唐明宗的真实名字,只有一个小名叫做邈佶烈。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
【五代十国皇帝列表】后唐明宗李嗣源简介 明宗李嗣源(866或867—933),五代后唐皇帝。公元926—933年在位。沙陀部人,原名邈吉烈。李克用养子。以战功官至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同光元年(9
明宗李嗣源妃王氏在后唐明宗诸妃中,数着韩国夫人王氏最得宠,后来晋封为德妃、淑妃,她伙同宦官奸臣,把持朝政,陷害忠良,使后唐王朝很快陷于众叛亲离、内外交困的境地,直至最后灭亡。王氏,唐代末年生于邠州(今
李嗣源是古代历史上的一位皇帝,是五代的后唐皇帝。李嗣源并不是汉族人,而是沙陀族人。李嗣源从小被李克用收为养子,并且饱读兵法,立下不少战功。李嗣源的简介要先从他为人处世方面说起。李嗣源在为人处事方面是非
李嗣源最后是怎么死的?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李嗣源是后唐第二位皇帝,他出生于一个没有姓氏的部落,后来被晋王李克用收养,还赐给他一个全新的名字。不少人好奇,出生平凡的李嗣源究竟是如何当上皇帝的呢?实际上
在中国本站网上,皇帝是个特殊的群体,什么人都有,文人墨客、庶民小贩、伶人戏子、和尚道士、屠户武夫、跳梁小丑,可谓异彩纷呈,然而目不识丁者仅五代十国之后唐明宗李一人而已。他是怎样当上皇帝又如何治国的
五代后唐同光四年,魏博军发生叛乱,因手下无兵,李存勖不得不派他的政敌李嗣源去魏州平乱,这也就为之后的第一次陈桥叛乱埋下了伏笔。在李存勖统治的后期,狐疑越来越重,起头猜忌李嗣源,他想到若是本身不幸早逝,
五代后唐同光四年,魏博军发生叛乱,因手下无兵,李存勖不得不派他的政敌李嗣源去魏州平乱,这也就为之后的第一次陈桥叛乱埋下了伏笔。在李存勖统治的后期,狐疑越来越重,起头猜忌李嗣源,他想到若是本身不幸早逝,
五代后唐同光四年,魏博军发生叛乱,因手下无兵,李存勖不得不派他的政敌李嗣源去魏州平乱,这也就为之后的第一次陈桥叛乱埋下了伏笔。在李存勖统治的后期,狐疑越来越重,起头猜忌李嗣源,他想到若是本身不幸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