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伤心词人 清朝初期的词人纳兰性德
篇首语:曲直都是经历,好坏都有风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千古伤心词人 清朝初期的词人纳兰性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千古伤心词人 清朝初期的词人纳兰性德
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一位清朝初期的词人,他的词以凄清隽美见长,他就是一代千古伤心词人,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和康熙是表兄弟(比康熙小八个月) 一代权臣纳兰明珠之子。文武兼备:武,为康熙身前一等侍卫;文,通晓满汉文化、涉猎广泛,被梁启超先生称为“清初学人第一”、国学大师王国维评价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甚至有人把纳兰和曹雪芹看作是清代文坛上的两座高峰。
纳兰性德是诗、词、文三体兼备的奇才。纳兰词以真情、自然赢得世人称赞,往往透着对往事的追忆,情到浓时,让读者潸然泪下。王国维先生评价纳兰的词:“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纳兰挚友顾贞观如此说:“容若词一种凄忱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的诗词在当时广为流传,其流行程度堪比北宋大词人柳永,其同事曹寅(曹雪芹的祖父辈)这样说:“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甚至流传到国外,朝鲜人评价“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纳兰身在相门是一位偏偏贵公子,但却生性淡泊名利、向往自由,心向“江湖”。哀惋凄楚的情感经历也造就了一位千古伤心词人,31岁就早早地离开人世。
纳兰的词力透纸背的伤感,读来不觉凄美,悲从中来难以自拔。好了,本期的节目就介绍到这了,希望喜欢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
相关参考
纳兰性德,字容若,原名成德(1655-1685),满族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家世显赫,清康熙大学士纳兰明珠之子。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短短四句诗,是否让你想起一个伟大的词人,对他就是这首词的作者纳兰性德,纳兰性德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那么有哪些佳作呢?纳
清朝的大词人纳兰性德(又称纳兰容若)凭借着其婉丽凄清的词风,谱写了一个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成为无数人心中追逐的风流才子。那么,你知道纳兰性德有几位夫人吗?她们分别又是谁呢?第一任妻子卢氏生于顺治十四
清朝人物本名:纳兰性德别称:纳兰成德,纳兰容若字号:容若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满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时间:1655年去世时间:1685年主要作品:《通志堂经解》、《侧帽集》、《饮水集》、《渌水亭杂识》
,字容若,原名成德(1655-1685),满族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著名词人。家世显赫,清康熙大学士纳兰明珠之子。自幼勤于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
清朝初年,京城里有一个才华横溢、侠义豪爽的满族青年词人,叫纳兰性德。他只活了三十一个春秋,便去世了。但他那超众的才华,精彩的词章,却名垂后世。>>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荣若,号椤伽山人,满州正
人物生平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纳兰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
纳兰性德此人,想来大家都不陌生。纳兰性德的词,偏婉约清丽,不同于大多数男词人的报国壮志,他最擅长的是替闺怨的女子,道出心中的哀叹。那句“人生若只如初相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i,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
纳兰性德此人,想来大家都不陌生。纳兰性德的词,偏婉约清丽,不同于大多数男词人的报国壮志,他最擅长的是替闺怨的女子,道出心中的哀叹。那句“人生若只如初相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想来大家应该都听过。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