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柳宗元的主要事迹 柳宗元的人物生平 柳宗元的人物简介

Posted 历史人物

篇首语:少年乘勇气,百战过乌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柳宗元的主要事迹 柳宗元的人物生平 柳宗元的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柳宗元的主要事迹 柳宗元的人物生平 柳宗元的人物简介

  本 名:柳宗元

  别 称:柳河东、河东先生、柳柳州

  字 号:字子厚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长安

www.cha138.com

  出生时间:773年

  去世时间:819年11月28日

  主要作品:《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

  主要成就:倡导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之一

  籍 贯:河东信 仰儒学

  官 职:柳州刺史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着姓”),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 773年,柳宗元生出生于京城长安。四岁时,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公元785年(贞元元年),柳镇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久,他回到了长安。 父亲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简介

唐朝人物本名:柳宗元别称:柳河东、河东先生、柳柳州字号:字子厚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长安出生时间:773年去世时间:819年主要作品:《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主要成就:倡导古

历史人物 柳宗元与刘禹锡 柳宗元的故事

柳宗元柳宗元是唐朝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作品多大600多篇,其中文方面的成就大于诗歌,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等,其中散文论说性强、讽刺辛辣。柳宗元与刘

历史人物 柳宗元的子女 对柳宗元的历史评价

柳宗元柳宗元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又和刘禹锡并称“刘柳”、和韩愈并称“韩柳”,是唐朝大文学家。柳宗元一生官场沉浮,家庭清贫,才高八斗却官场失意、家庭生活不幸,临终不得不将子女托孤给好

历史人物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本站网小编整理,欢迎阅读!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

历史人物 柳宗元个人资料,柳宗元个人资料

   柳宗元个人资料,本站网小编整理,欢迎阅读!  (406—465.9.18),字孝仁,河东解县(今山东临猗西南)人,南北朝时期宋朝名将。  柳元景的曾祖父,将柳家从解县迁到襄阳,官至汝南

历史人物 对柳宗元的历史评价

柳宗元柳宗元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又和刘禹锡并称“刘柳”、和韩愈并称“韩柳”,是唐朝大文学家。柳宗元一生官场沉浮,家庭清贫,才高八斗却官场失意、家庭生活不幸,临终不得不将子女托孤给好

历史人物 柳宗元如何从一个政客转变成了一个文豪?

柳宗元生于公元773年,卒于公元819年,共享年47岁。以现在的地名来说,柳宗元的祖籍为山西永济,柳宗元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曾担任侍御史等职位。柳宗元柳宗元二十一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得以

历史人物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 他的教育主张

   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二的柳宗元,文的成就大于诗歌。《天说》为其哲学论文代表作。文章着重批判天能赏罚的唯心主义天命观,阐发天没有意志、是物质实体的观点。毛泽东曾经说过:“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

历史人物 柳宗元改革陋俗释放奴婢 死前托孤好友刘禹锡

柳宗元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其“河东先生”,一生诗文作品丰富,其中文的成就最高,严羽称:“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毛泽东则称他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柳宗元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唐朝历史 柳宗元 永贞革新的目的 柳宗元与永贞革新有什么关系

永贞改革是唐顺宗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革新运动,永贞改革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抑制藩镇割据,二,防止宦官专权,把权力从宦官手中争夺过来,三,整顿朝廷风气,使得唐代又一次强盛,巩固唐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