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刘熙的主要事迹 刘熙的人物生平 刘熙的人物简介

Posted 孟子

篇首语: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刘熙的主要事迹 刘熙的人物生平 刘熙的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刘熙的主要事迹 刘熙的人物生平 刘熙的人物简介

  中文名:刘熙

  别名:刘熹

  所处时代:东

  字号:成国

  出生地:北海(今山东昌乐)

  主要成就:东汉经学家,训诂学家

  主要作品:《释名》和《孟子注》

www.cha138.com 刘熙——东汉经学家

  人物生平

  生当汉末桓、灵之世,献帝建安中曾避地交州。据陈寿《三国志》说,吴人程秉、薛综、蜀人许慈都曾从熙问学。著有《释名》和《孟子注》,其中《释名》是我国重要的训诂著作,在后代有很大影响。《三国志·吴书·韦曜传》记载,韦曜(即韦昭)在狱中上书称:“又见刘熙所作《释名》,信多佳者。”韦昭入狱在孙皓凤凰二年(273年),据此可知,其书在吴末已广为流传,为学者所重视。韦昭还提到,他见刘熙《释名》内容时有得失,所谈爵位之事,亦不免或误,于是作《官职训》和《辩释名》各一卷,为刘熙纠谬补缺。后来北齐颜之推在他的《颜氏家训·音辞》中也提到刘熙的《释名》,他说:

  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以来,固常然矣。自《春秋》标齐言之传,《离骚》目楚词之经,此盖其较明之初也。后有扬雄者著《方言》,其言大备。然皆考名物之同异,不显声读之是非也。逮郑玄注六经,高诱解《吕览》、《淮南》,许慎造《说文》,刘熹制《释名》,始有譬况假借,以证音字耳。”这里明确地指出了《释名》这部书“譬况假借,以证音字”的特点。

  个人作品

  《释名》是一部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字义由来的著作,它就音以说明事物得以如此称名的缘由,并注意到当时的语音与古音的异同,对后代训诂学因声求义的影响很大,同时也是研究汉语语源学的要典。其体例仿照《尔雅》。刘熙在自序中说:“熙以为自古造化制器立象,有物以来,迄于近代,或典礼所制,或出自民庶,名号雅俗,各方多殊。……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凡二十七篇。”这段话说明了他编这部书目的在于探讨各种名称得名的由来,书名就表现了他的旨趣。今本《释名》将27篇分为8卷,所释为天、地、山、水、丘、道、州国、形体、姿容、长幼、亲属、言语、饮食、采帛、首饰、衣服、宫室、床帐、书契、典艺、用器、乐器、兵、车、船、疾病、丧制。这代表了刘熙对语词所表示的事物的一种分类。

  《释名》解释事物的名称,完全从声音上去探索,它要考求语词音义之间的关系,说出事物所以如此称名的缘由。如:“日,实也”,“月,阙也”,这本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但《释名》却要说出道理来,作了进一步的解释。“日,实也,光明盛实也”;“月,阙也,满则[复]阙也”其它如:“冬,终也,物终成也”;“彗星,光梢似彗也”;“身,伸也,可屈身也”;“脊,积也,积续骨节终上下也”等等。诸如此类,都是以音求义,在训诂学上称之为声训,亦称音训。《释名》就音以说明事物如此称名的缘由,有些道理,如在《释水》中对“浍”字的注解是:“浍,注沟曰浍。浍,会也;小沟之所聚会也。”前四字是解释词义的。下文以“浍”的声旁“会”字说明“浍”字得名的由来;这是以声近的字来推究造这个“浍”字的缘故的。又“沦”字的注解说:“沦,水小波曰沦。沦,伦也;小文相次有伦理也”。这是以“伦”释“沦”,又是用同音字来探求词源的。这两条都解释得很自然,有道理。但《释名》的不少解释出于主观臆断,穿凿附会,没有实际的根据,也并非是经过系统的探索而得出来的,因而缺乏科学性。《释名》虽有明显的缺陷,但这部书却是我国音训词典的先河,对后代双声叠韵的词书的编撰,有不小的影响,在古汉语研究方面,也颇有用处。首先是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代的语音和方言;其次是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书中的词义和事物。另外,它也启发我们从语音方面去理解词义和探索义近的形声字之间的关系。一千七百多年以前就有这样具有语源性质的书,这是很可贵的。其所以能流传至今而没有亡佚,既与人们想追寻语源的心理有关系,也与它在语源学上的地位和影响有关系。

  《释名》的传本只有明代的覆宋本,缺误甚多。清代毕沅作《释名疏证》,纠正了其中的不少讹误,有朴尘之功;清末王先谦又作《释名疏证补》,这是一部集解性的书,已包括毕沅的《释名疏证》在内,又吸收了同时代人的成果,续有补正,可称善本,最便于研读。

  刘熙的《孟子注》,今已不传。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十六国时期前赵君主,“刘熙”简介

人物生平公元319年(光初二年),刘熙被立为太子。公元328年(光初十一年),刘曜兵败被后赵所擒,刘熙成为前赵的实际领导人,但并未登基称帝。公元329年(光初十二年)正月,刘熙听说父亲刘曜被擒,大为恐

琵琶的来历

琵琶的来历:琵琶又称“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意即枇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

琵琶的起源发展历史

琵琶是这样;流传过去的??怎么可能啊呵呵,我直接从百科里复制过来的都不好意思啊琵琶又称“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

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佩戴首饰的

  首饰,顾名思义,是指人们用于头部的物品。比如《汉书》中就有“珠珥在耳,首饰犹存”之句,这其中的“首饰”二字,指的就是头上的饰物。汉末刘熙在《释名·释首饰》中说:“凡冠冕、簪钗、镜梳、填珰、脂粉等都

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佩戴首饰的

  首饰,顾名思义,是指人们用于头部的物品。比如《汉书》中就有“珠珥在耳,首饰犹存”之句,这其中的“首饰”二字,指的就是头上的饰物。汉末刘熙在《释名·释首饰》中说:“凡冠冕、簪钗、镜梳、填珰、脂粉等都

书法中“一波三折”是什么意思

运笔的一种技法。为了藏锋铺亳,用逆入的方法,"欲下先上, 欲右先左”,以反方向行笔的称"逆锋”,用逆锋作字,往往具有苍劲老辣的意趣。清代刘熙载称:”要笔锋无处不到,须是用逆字诀。勒则锋右管左

谁能告诉我琵琶的演变历史

琵琶又称“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意即枇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

历史人物 到底其身中几枪又因何被杀死

(选自韩复渠之子的回忆录)几乎所有的传闻都确认:父亲身中7枪,不过有说头部中2弹,躯体中5弹;有说全部击中胸部。纪夫人和五叔为父亲开棺料理遗体时,刘熙众及第三集团军第二十二师军医处长姜墨林等也在现场,

原是为防止女子偷情 耳环最初叫“珰”

女人佩戴的耳环,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最初叫“珰”,东汉刘熙《释名》说:“穿耳施珠曰‘珰’。兴于蛮夷,盛于华夏。”耳环,顾名思义,盼望儿早日归还,俗话讲:不上轿不扎耳朵眼,女儿出嫁的时候,佩戴的饰物!寓

原是为防止女子偷情 历史上耳环最初叫“珰”

女人佩戴的耳环,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最初叫“珰”,东汉刘熙《释名》说:“穿耳施珠曰‘珰’。兴于蛮夷,盛于华夏。”耳环,顾名思义,盼望儿早日归还,俗话讲:不上轿不扎耳朵眼,女儿出嫁的时候,佩戴的饰物!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