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河本大作简介 河本大作生平事迹 河本大作怎么死的 河本大作评价
Posted 关东军
篇首语:好人的天生欲望是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河本大作简介 河本大作生平事迹 河本大作怎么死的 河本大作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河本大作简介 河本大作生平事迹 河本大作怎么死的 河本大作评价
中文名称:河本大作
外文名称:こうもと だいさく
国籍:日本
出生地:日本兵库县
出生日期:1883年1月24日
逝世日期:1953年8月25日
www.cha138.com职业:关东军高级参谋
河本大作(こうもと だいさく、1883年(明治16年)1月24日 -1953年(昭和30年)8月25日),关东军高级参谋,炸死民国东北军大元帅张作霖的首犯。
1949年4月太原解放时被捕,直到1953年病死于太原战犯管理所之前,河本大作不但未能认罪服罪,痛改前非,相反却采取种种手段,抵制和对抗我人民政府对他的审查和处理,妄图蒙混过关,逃避惩罚。
1928年河本大作便部署谋杀张作霖,河本大作曾说过:"一切亲日的军阀,我们统统抓住。能利用的时候就援助,不能利用的时候就设法消灭。"1928年4月18日,他给挚友矶谷廉介大佐的密信中,就直言不讳地透露了"干掉"张作霖的计划和决心:"若张作霖辈死一二人又有何妨,此次定要将他干掉,即使因此获咎革职,亦在所不惜。"而当时准备暗杀张作霖的还有奉天特务机关长秦真次少将、张作霖的军事顾问土肥原贤二中佐等人,可河本断定他们的计划不周,绝无成功可能。他重新策划布置,精心选择了两条铁路交叉点的皇姑屯,以200公斤烈性炸药,布下了张作霖"必死之阵"。
作为日本法西斯分子,老牌特务,河本大作的帝国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根深蒂固。在他的供述中,经常美化日本军国主义者和法西斯分子。他在供述中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瓦德西借口西太后逃往太原,便主张派遣山西远征军,但当时八国联军中的日军司令官"福岛(安正)少将看穿并制止德国对中国的侵略阴谋。";"\'9·18\'事变最初只是为了维护日本在东北的既得利益,由关东军干部板垣及石原等人策划发动的,日本政府并未有计划地设想如此深入地侵略满洲,成立伪满洲国"。
1953年8月25日,河本72岁病死于战犯管理所。
相关参考
皇姑屯事件关于谋杀张作霖的真凶,民间有传统的“河本大作说”,也有新奇的“苏俄特工说”。但是,我们通过挖掘日本方面的史料,又发现:传统的“河本大作说”,证据仍然相当充分、相当扎实,其可信性仍然是压倒性的
张作霖离京回东北,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已经为他布下“必死之阵”,在距沈阳一公里半的皇姑屯火车站附近的桥洞下放置了三十袋炸药及一队冲锋队。尽管张作霖行前曾接到部下的密报,说“老道口日军近来不许人通
1928年6月4日炸死张作霖事件中国东北北洋军阀头目张作霖1928年6月4日自北京返回奉天途中,被关东军参谋河本大作等在距奉天站1公里的皇姑屯炸死的事件。田中义一内阁自上台始,就执行干涉中国内政,扶植
1.凶犯变富翁1928年6月24日,日本陆军大佐、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实施满洲爆炸后,并没有受到判刑处理,而是在日本军部的保护下,退出了军籍,编入了预备役。>紧接着,日本人就暗中运作,给这个“有功之
历史秘闻 炸死张作霖的日本军官70岁死在中国,他的后代住在哪里
1.凶犯变富翁1928年6月24日,日本陆军大佐、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实施满洲爆炸后,并没有受到判刑处理,而是在日本军部的保护下,退出了军籍,编入了预备役。>紧接着,日本人就暗中运作,给这个“有功之
世人知河本大作,皆因其亲手实施的张作霖爆亡事件,而对其日后的去向关注甚少。实际上,这个极端的军国主义分子,更大的罪恶是在皇姑屯事件后,最终也是在中国了结了他罪恶的一生。>今天,春哥带你一起看看他的人生
池田大作是日本著名宗教家、作家、摄影师,也是推动中日文化交流的友好人士,与中国也有着不解之缘。1983年获联合国和平奖,1989年获联合国难民专员公署的人道主义奖等荣誉。池田大作>池田大作简介>池田大
池田大作生于日本东京一个贫穷家庭,因为经历了二战的痛苦所以他致力于中日和平友好,得到了中日友好“和平使者”称号等赞誉。那么,池田大作与中国都有着怎么样的缘分呢?池田大作>池田大作名言>青春是人生之花,
历史人物 日本“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简介 夏目漱石的人物影响
夏目漱石夏目漱石是日本享有盛名的近代作家,他的作品在日本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几乎所有日本人都读过他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我是猫》,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作品影响
雨果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他不仅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人道主义的发展者,他一生为法国的文学历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那么雨果简介中是怎样介绍这一人物的呢?雨果图片雨果出生在法国的一个军官的家庭,他从上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