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白求恩的白求恩的生平介绍 白求恩精神

Posted 白求恩

篇首语:没有道路直接通向成功,我们必须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来凝结这条漫长的道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白求恩的白求恩的生平介绍 白求恩精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白求恩的白求恩的生平介绍 白求恩精神

中文名:诺尔曼·白求恩

外文名:Norman Bethune

国籍:加拿大

出生地: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

墓地: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www.cha138.com

参考资料:《1938年,毛泽东延安会见白求恩》《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白求恩生平事迹展》《“八路军最老战士”白求恩:创治愈率世界纪录》

  1890年3月3日,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的格雷文赫斯特小城一个牧师家庭。

  1924年,白求恩身患肺结核,仍然顽强拼搏,发明了“人工气胸疗法”,并在自己的身上实验大获成功。其独创的胸外科医术在医学界享有盛名。

  1931年夏,白求恩和美国费城皮林父子公司签署了特许专利协议,后者负责全权制造和销售由白求恩发明、并以“白求恩器械”命名的外科手术器械——这类器械共有22种之多,这些器械在当时处于极为领先的地位。

  1936年至1937年,白求恩到西班牙作为支持国际反法西斯志愿者投身西班牙内战。在此期间他创办了一个移动的伤员急救系统,成了日后被广泛采用的移动军事外科医院的雏形。为了输血以抢救失血过多的伤员,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运输血液的方法,在医学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白求恩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4月经延安转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两年,他的牺牲精神、工作热忱、责任心均称模范,直至以身殉职。他的事迹受到中国人民的广泛赞扬。

相关参考

中共人物传 白求恩人物传,白求恩生平事迹,白求恩评价

诺尔曼·白求恩(Dr.NormanBethune),加拿大人,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专家,一九三九年在中国的抗日前线以身殉职,终年五十岁。(一)一八九○年三月三日,诺尔曼·白求恩诞生在加拿大安

历史军事 被誉为“又一个白求恩”的医生

柯棣华是毛泽东盛赞的国际主义精神的代表。他是印度人,却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柯棣华毅然来到八路军中,把壮丽年华乃至生命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柯棣华,原名德瓦卡纳思·桑塔拉姆·柯棣

历史军事 被誉为“又一个白求恩”的医生

柯棣华是毛泽东盛赞的国际主义精神的代表。他是印度人,却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柯棣华毅然来到八路军中,把壮丽年华乃至生命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柯棣华,原名德瓦卡纳思·桑塔拉姆·柯棣

走近延安窑洞的忠诚加拿大朋友 抗战英烈白求恩

抗日英烈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加拿大人。加美援华医疗队医生。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诺尔曼白求恩烈士简介诺尔曼编写了多种战地医疗教材并亲自讲课。他的牺牲精神、工作热忱、高度...

被誉为“又一个白求恩”的医生 抗战英烈柯棣华

柯棣华是毛泽东盛赞的国际主义精神的代表。他是印度人,却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柯棣华毅然来到八路军中,把壮丽年华乃至生命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柯棣华,原名德瓦卡纳思·桑塔拉姆·柯棣

被誉为“又一个白求恩”的医生 抗战英烈柯棣华

柯棣华是毛泽东盛赞的国际主义精神的代表。他是印度人,却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柯棣华毅然来到八路军中,把壮丽年华乃至生命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柯棣华,原名德瓦卡纳思·桑塔拉姆·柯棣

白求恩的故事50字

白求恩的不同故事:1、儿时白求恩从小勇敢,爱冒险。6岁那年,白求恩独自到离镇很远的多伦多去游玩,走着走着迷路了,但他并不哭。当警察把他送回家,妈妈批评他时,他说:“我想尝尝探险的滋味。”有8岁时,白求

中国历史 白求恩大夫

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党员,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著名的胸外科医生。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初,他率领一支“加美援华医疗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武汉、西安分别会见了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朱德

奇妙而又曲折 揭秘:白求恩在婚姻上的悲欢离合

白求恩在婚姻上的悲欢离合奇妙而又曲折,其经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恋爱-结婚-离婚-复婚-离婚。1890年3月3日,白求恩诞生在加拿大马斯科卡湖畔的一个小市镇。由于家境贫寒,他靠当伙夫、打短工挣来的钱维持

走近延安窑洞的忠诚加拿大朋友 抗战英烈白求恩

抗日英烈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加拿大人。加美援华医疗队医生。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诺尔曼白求恩烈士简介诺尔曼编写了多种战地医疗教材并亲自讲课。他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