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丧葬礼节有哪些 苗族丧葬文化
篇首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苗族的丧葬礼节有哪些 苗族丧葬文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苗族的丧葬礼节有哪些 苗族丧葬文化
一:离不开芒筒芦笙。在丧葬期主家和客人都吹奏芦笙追悼死者。苗语称为“补你哪录”。吹奏的原因是芒筒和芦笙是苗族同胞生活的一部分。苗族人又认为在阴间有“打杆队牛”即芦笙场。阳间的人吹奏了,死者在阴间拥有芒筒和芦笙。才能够快乐。芒筒和芦笙声音宏亮,让主家少冷清些。芒筒和芦笙有很多丧葬调,可以表达人们的哀思。在丧葬期,每次吃饭前要吹奏一下,才能吃饭。在进客当晚人们则通宵顺时针绕棺跳芦笙舞。送葬时也吹奏。到坡上后仍然跳芒筒芦笙舞。下葬时也吹。客人向主人告别时以吹芒筒和芦笙的方式告别。只是不同的时间段吹的曲调有所不同。主人和客人吹的曲调又有所差异。
二:祭牲。苗族传统观念认为死者在阴间需要猪和羊喂。更需要水牯牛到阴间参加斗牛比赛.同时也需慰劳前来治丧的人员。故需要宰杀猪和水牛、山羊。杀水牛祭亡灵是苗家最高规格的葬礼。往往是经济实力雄厚或人丁十分兴旺的家庭才在葬礼中杀水牛。选水牛是非常讲究的。要求“雾沙雾水”,即牛之五官没有缺陷,‘献’没有差错,四肢正常。
否则会给主家带来厄运。杀水牛时前,用白纸制一个有铜鼓图案的,苗家称为“游把”的头饰给牛戴。把牛拉到斗牛场游一圈。然后鸣枪三次。才把牛杀了。把'游把'高挂在粮仓上永久保存改革开放后,加勇社区饲养水牛少之又少。
就罕有人家在葬礼中宰杀水牛。该社区正统的短裙支系苗族也不杀黄牛祭奠亡灵。认为杀黄牛会“析克”,会使亲戚关系淡化。猪则不可缺少了。所杀的猪大部分由主家自备外,往往其女婿和外子、内子等亲戚赠送给主家。而没有抬猪而关系又密切的亲戚则赠送山羊。上世纪九十年代山羊价格暴涨之后,就很少有有人赠送山羊,而改送小猪或若干斤猪肉。
对于赠猪者主家要回赠该头猪的一支带尾猪腿。若由于某方面的原因,他所赠送的猪没有杀。可用其它没有尾巴的猪腿代替,但要向客人说明清楚。否则客人要么生气要心灰意冷。说明后客人也会予以理解。对于赠送其它礼物的客人,主家也适当的回赠。向主家赠送猪羊等礼物,是对死者的尊重,更是对主家在治丧过程中造成的巨大经济负担予以援助。而回赠礼物则是一种感恩。
三:舅公礼。若死者系已婚女性。需砍一只带有尾巴的猪腿给舅家。该猪腿的规格为:本次葬礼所宰杀的猪中最大的一头的一腿。砍该猪腿时必须以猪肾的中间为中线。即该猪腿必须有半个肾。
若对方认为,家属对死者及娘家尊重足够,收到猪腿后会把猪尾连带一两斤肉砍下回赠给主家。并说:“以后我们世世代代通婚,双方都人丁兴旺荣华富贵”。
若对方不砍回猪尾,就表示对方不想与主家继续通婚。这样双方的关系也就就淡化。假若主家不给舅家赠送带尾猪腿,会受到舆论的强烈谴责。从此舅家也不认这门亲戚。这是舅权的又一体现。苗语称为“溜多睹鞑内”。四:为了表示对死者的悼念与尊重,主家当年不能办其它喜事如起房等。改革开放前,三年内男不婚女不嫁。现改为一年。五:在死者死后至没有安葬前是不能洗脸的。
相关参考
苗族的丧葬,分天殇、凶死、产死、善终、寿终等,而葬法不同。夭殇:未成年而死者,谓之夭殇。凡夭殇均不办丧仪式,也不能从门抬出。七岁以下夭折的,用稻草包裹着埋葬,七岁以上的装在用木板钉成的棺埋葬。产死,也
苗族的风俗传统: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湘西苗族属其中之一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一、服
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酒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东酉。从家中的每口三餐到办喜事、丧事,乃至大型的民族节口活动,喝酒是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客人来了以美酒相待,是一种神圣而不可改变的待客礼节。你如果来到了苗寨,那
苗族招待客人分为两次进行:首先,把一些弄得不是很干净的食物,拿给客人吃,如果你能把食物吃几口,他们就会觉得你不嫌弃他们;接着,他们就会把家里最好吃的,舍不得吃的东西都拿来弄得干干净净地煮给你吃个饱。要
水族人浓厚的祖先崇拜观念,使他们格外注重丧葬仪礼,并在丧葬过程中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原始信仰习俗。水族的丧葬过程比较复杂繁纷,其主要程序包括报丧、入殓、择吉、安葬、立碑、除服用等六个阶段,其中不少具有水族
水族人浓厚的祖先崇拜观念,使他们格外注重丧葬仪礼,并在丧葬过程中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原始信仰习俗。水族的丧葬过程比较复杂繁纷,其主要程序包括报丧、入殓、择吉、安葬、立碑、除服用等六个阶段,其中不少具有水族
古埃及丧葬 古埃及的历史文化研究中,丧葬习俗是不得不提及的重要内容,埃及人相信灵魂,而且将人的死看作是新生,因此对于尸体的处理相当隆重具有仪式感,由此就产生了与之相伴而生的丧葬习俗。在来世信仰的
凉山是彝族聚集最多的地方,现在还保留着自己丧葬文化。丧葬文化在彝族文化中是特别重要的仪式,而且在丧葬时他们会聚集在一起饮食,彝族称之为“古止古舍切”。凉山彝族传统的丧葬习俗是火葬,火葬在凉山彝族地区传
古埃及丧葬 古埃及的历史文化研究中,丧葬习俗是不得不提及的重要内容,埃及人相信灵魂,而且将人的死看作是新生,因此对于尸体的处理相当隆重具有仪式感,由此就产生了与之相伴而生的丧葬习俗。在来世信仰的
丧葬文化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众多的传统文化之一,丧葬文化包括了中国道家、儒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而丧葬文化被流传到中国各地后,被当地人们加入自己民族的特色,以此就形成了中国各地的丧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