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张郃之死到底是什么样的 究竟是司马懿失算还是为了铲除异己

Posted 朝廷

篇首语:人们在诗中赞美鱼的自由,在餐桌上吃掉自由的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张郃之死到底是什么样的 究竟是司马懿失算还是为了铲除异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张郃之死到底是什么样的 究竟是司马懿失算还是为了铲除异己

很多人都不了解张郃之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诸葛亮苦心筹谋的前两次北伐都无功而果,第三次北伐取得了汉中之西的武都和阴平两郡,这是诸葛亮北伐过程中首次取得的巨大战果,此次的收获也令蜀军士气大振。蜀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在经过了一系列的休整与布置之后,开启了第四次北伐的征程。然而,此次北征的过程中,却留下了一个至今未解的谜团。

首战告捷;

与前几次北伐相比,诸葛亮此次的战略意图并没有太大的新意,目标还是陇右战场上的天水地区。不过,在此次出征中,诸葛亮根据特殊地形需要,设计改进的运粮车“木牛流马”,首次映入大众的眼帘,这也算是蜀军后勤保障中的一大亮点。

得知蜀军再出祁山的消息后,曹魏朝廷非常震惊,大将军曹真重病在身,无法统兵御敌。于是,魏帝曹叡紧急下诏,命还在荆州的司马懿迅速赶往西北地区,统领三军抵御诸葛亮的北伐大军。而这一任命,也为名将张郃的陨落埋下了伏笔。

司马懿命魏将费耀、戴陵等将率领四千精锐严守上邽,以此来吸引蜀军的主力,自己统领各部继续西进。诸葛亮根据魏军的动向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部署,命蜀将王平率部按原计划继续率兵攻伐祁山地区的魏军,自己亲率主力北上迎击司马懿的主力。

司马懿与蜀军相遇之后改变了战术,竟然以身体不适为由,命诸军屯驻险地坚守不出。司马懿认为,蜀军长途奔袭,兵疲力乏且军粮准备的又不充足,此次来袭必然想速战速决,与其跟蜀军直面硬战,不如对峙消耗,等诸葛亮军粮耗尽,蜀军必然不战自败。司马懿的分析没错,蜀军的军粮确实不算太充足。所以,诸葛亮看到魏军据守不出非常焦急,终日命将士们在敌营门前叫阵,各种方法用尽也不见任何效果。

诸葛亮眼看僵持日久,军粮几乎消耗殆尽,不得不一面派人回汉中崔粮,一面率部奇袭上邽,不仅打败了上邽的守军,还趁势收割了上邽地区的小麦暂时应急。司马懿一看上邽失守,蜀军还补充了军粮,再也坐不住了,随即命张郃率部进攻在南围的蜀将王平,命魏将贾嗣、魏平等将率部进攻蜀军的主力。

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载,诸葛亮命大将魏延、吴班、高翔等将分三路迎击魏军,大获全胜,斩敌三千,缴获军械、盔甲等战利品八千余件。另据《三国志·蜀书·王平传》载,王平见张郃率部来攻,也收缩兵力据城坚守。结果,张郃使尽浑身解数,仍然久久没能攻克。这次战役的初期,可以说诸葛亮首战告捷,取得了不小的战果。

张郃之死;

时间进入六月之后,关陇地区连降大雨,各地的通道泥泞不堪,魏、蜀两军只得罢兵休战。此时,诸葛亮还收到了一份蜀汉朝廷的诏书。诏书称,连日大雨使军粮的筹措与运输出现了极大的困难,因担心前方将士缺粮,急命诸葛亮退兵。诸葛亮当时对此份诏书深表怀疑,但是,又不敢违抗皇命,只得无奈地冒雨退兵。

然而,向来用兵谨慎、工于心计的司马懿,得知诸葛亮退兵的消息后,却做出了反常的决定:命车骑将军张郃率部追击。

据《三国志·魏书·张郃传》注引《魏略》载,张郃接到司马懿的命令之后,当场提出了异议("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张郃认为,诸葛亮此时撤兵甚是蹊跷,蜀军刚刚得胜,不可能无缘无故的退兵,其中必然有诈,不宜追击。但是,司马懿却坚持认为,诸葛亮既然冒雨撤兵,又走得如此匆忙,必然是内部或者蜀汉朝廷发生了重大变故,此时的蜀军必然是惊惧不安,正是追击歼灭的大好时刻。

司马懿既是骠骑将军,又是此战中的统帅,张郃虽然是副统帅,但也不能违抗统帅的军令,只得率部追击。结果,张郃追击至木门道时,中了蜀军的埋伏,最终葬身于木门道中。此事从表面上看,似乎非常简单,张郃中了诸葛亮的埋伏,中流矢身亡。但是,司马懿的反常举动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司马懿”与“张郃”;

据《晋书·宣帝纪》载,司马懿是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司马懿年轻的时候在家乡很有名气,曹操当时征召他出仕的时候,下了不小的功夫。起初,司马懿称病不去就职,曹操经过多次征召之后怒火冲天,最后一次派人再去征召的时候,直接下了一条死命令,再不出仕就直接定罪下狱。这等于说,是曹操硬逼着司马懿到自己的帐下任职。

司马懿任职期间,曹操通过细心的观察与验证,对他做出了评价,总结起来有十三个字:“有雄豪志,有狼顾相,必预汝家事。”这一评价短小精湛且非常到位。

“雄豪志”很好理解,胸中有大志向,不会屈居于人下;“狼顾相”,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狼的本性谨慎、狡诈、多疑,在走路的时候总是不停的四面观察,一方面是在寻找食物,另一方面则是观察周围的环境,搜寻未知的危险;“必预汝家事”,则是曹操的担忧和明断,他认为,将来司马懿必然是曹氏家族的一大祸患。

曹操是整个三国时期,出了名的能识人、善用人的一位枭雄霸主。司马懿自从到了曹操的身边之后,曹操是既利用他的长处,又无时不刻地加以提防,还时不时地进行一番敲打。所以,曹操在世期间,司马懿始终是谨慎小心、兢兢业业,没有做出过一点出格的事情。但是,后来的结果,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曹操病逝之后,司马懿原形毕露,逐渐架空了曹魏朝廷,建立了西晋帝国的雏形。

据《三国志·魏书·张郃传》载,张郃是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人。张郃自从官渡之战投靠了曹操之后,在早期四处征战的过程屡有战功,尤其是在西北地区与蜀军作战多年,有勇有谋、经验丰富,是蜀军颇为忌惮的一位曹魏名将。张郃能够与张辽、徐晃等人被合称为“五子良将”,这也足见张郃绝非浪得虚名。

在史料之中,未见张郃与司马懿之间有什么过节。然而,司马懿一次错误的命令,却让这位骁勇善战的名将陨落在西北战场。究竟是司马懿头脑发热判断失误?还有另有图谋,假借诸葛亮之手铲除异己呢?这件事,也成了至今未解的一个谜团。

参考书籍:《三国志》、《晋书》

相关参考

司马懿一生只失算这一次江山终归他姓

司马懿眼看着曹操夺得汉家天下,自己又从曹家手里夺得天下,他最害怕别人来夺司马家的天下。曹魏王朝的重将,一个个地去世,也有本来能够高寿的,但是很快就被司马懿以谋反之名杀死了。“可是,我为什么还是心有不安

司马懿一生只失算这一次江山终归他姓

司马懿眼看着曹操夺得汉家天下,自己又从曹家手里夺得天下,他最害怕别人来夺司马家的天下。曹魏王朝的重将,一个个地去世,也有本来能够高寿的,但是很快就被司马懿以谋反之名杀死了。“可是,我为什么还是心有不安...

既非司马懿也非张郃诸葛亮最忌惮的对手竟是郝昭

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十二月,诸葛亮大军出发。直扑陈仓地区。经过艰苦跋涉,诸葛亮数万大军经散关终于来到曹魏西北重镇——陈仓。陈仓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重要。自东汉以来,该城的防御设施完善、坚

既非司马懿也非张郃诸葛亮最忌惮的对手竟是郝昭

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十二月,诸葛亮大军出发。直扑陈仓地区。经过艰苦跋涉,诸葛亮数万大军经散关终于来到曹魏西北重镇——陈仓。陈仓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重要。自东汉以来,该城的防御设施完善、坚固。早...

诸葛亮北伐时为何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究竟是自私还是胆小

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件事发生于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为了振兴汉室,打造一个强大的蜀国而进行了北伐。当时的诸葛亮六出祁山,不过都被曹魏的司马懿给挡住了,最后还死在了北伐的道路上,真的是鞠躬

诸葛亮的师傅水镜先生和司马懿究竟是什么关系

水镜先生和司马懿关系性格清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说的就是水镜先生,水镜先生是别人对他的尊称,他本名司马徽。那么水镜先生与司马懿是什么关系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水镜先生和司马懿。图为司马懿的画像他们二人

诸葛亮的师傅水镜先生和司马懿究竟是什么关系

水镜先生和司马懿关系性格清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说的就是水镜先生,水镜先生是别人对他的尊称,他本名司马徽。那么水镜先生与司马懿是什么关系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水镜先生和司马懿。图为司马懿的画像他们二人...

司马懿梦见贾逵后,很快去世了,贾逵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晋书·宣帝纪》记载:「”帝寝疾,梦贾逵、王凌为祟,甚恶之。秋八月戊寅,崩于京师,时年七十三。”此事发生在司马懿夺权不久,忠于曹魏的王凌,因不满他诛杀曹室子弟,发动叛变,结果事泄,被司马懿残忍杀害并夷

司马懿梦见贾逵后,很快去世了,贾逵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晋书·宣帝纪》记载:「”帝寝疾,梦贾逵、王凌为祟,甚恶之。秋八月戊寅,崩于京师,时年七十三。”此事发生在司马懿夺权不久,忠于曹魏的王凌,因不满他诛杀曹室子弟,发动叛变,结果事泄,被司马懿残忍杀害并夷

历史人物 雍正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 究竟是死于刺客之手还是某种疾病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雍正皇帝之死,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随着这几年清宫剧的热播,“四爷”和他身边的女人们,有太多的故事传了出来,甚至到了今年夏天的《延禧攻略》和《如懿传》,都少不了雍正的影子,更有乾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