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明朝兴济伯杨善,害死于谦最后为何能善终
Posted 都督
篇首语: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明朝兴济伯杨善,害死于谦最后为何能善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明朝兴济伯杨善,害死于谦最后为何能善终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杨善的故事。
此人就是明朝的兴济伯杨善!据史书记载,杨善是北京大兴人,原本是一介书生,十七岁那年参加了靖难之役,“预城守有劳,授典仪所引礼舍人”。朱棣即位侯,封杨善为鸿胪寺序班,官职虽小,却掌管庆典朝仪,能够经常见到皇帝。杨善长得风度翩翩,而且声音洪亮,引起了朱棣的关注,“累进右寺丞”。
明朝任用官员,看重的是科举出身的人,所以杨善这种没有参加过科举的官员,升官速度很慢。明英宗即位后,杨善终于升任高官了,“擢礼部左侍郎,仍视鸿胪事”。原来杨善这个人能说会道,是靠着向宦官王振谄媚,才得以升官的。杨善这个人品德有问题,“为士论所弃”。
1449年,土木堡之变爆发,明英宗被俘,王振被杀,许多官员也死于这场灾难,而随驾出征的杨善居然逃了回来。在北京保卫战期间,杨善“与都督王通提督京城守备”。战争结束后,杨善“进右都御史,视鸿胪如故”。1450年,此时朱祁钰继承皇位,即景泰帝,群臣“相贺于朝房”,而杨善却哭了。
杨善哭着说:“上皇在何所,而我曹自相贺乎!”众人听了这话,都感到非常惭愧。后来景泰帝派杨善出使瓦剌,并没有嘱咐他迎回明英宗。然而杨善却非常认真,甚至捐出家财,“悉市彼中所需者”。到了瓦剌后,杨善凭借着自己的伶牙俐齿,居然成功说服也先,将明英宗迎回。
景泰帝非常不爽,所以没有厚赏杨善,“迁左都御史,仍莅鸿胪事”。此后,杨善一直与石亨、曹吉祥交好。1457年,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杨善作为骨干力量也参与了政变的谋划。明英宗复辟后,大封夺门功臣,杨善“封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兴济伯,岁禄千二百石,赐世券”。
此外,明英宗居然还让文官杨善“掌左军都督府事”,俨然是封爵拜将。杨善很聪明,利用自己迎回英宗的功劳,向皇帝邀功,他的儿子、从子、养子“得官者复十数人”。一时间,杨善“气势烜赫,招权纳贿”。更令人不齿的是,在害死于谦这件事上,杨善是主谋之一,“于谦、王文之戮,陈循之窜,善亦有力焉”。
1458年5月,杨善病死,终年七十五岁。明英宗下诏赠兴济侯,谥忠敏,并让杨善的儿子承袭爵位。后来虽然革去了夺门之功,但杨善的后裔仍然世代承袭金吾指挥使的职务,一直到明朝灭亡。另外杨善的孙子杨伟还迎娶了英宗的女儿崇德公主,成为当朝驸马。于谦惨死在刑场之上,而害死他的杨善却成为人生赢家,大明不明!
相关参考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贾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贾诩,字文和,三国第一“毒士”,这不是说他善于用毒,而是说的他算无遗策。贾诩原为董卓手下,在董卓被杀后,他成功地劝说其部将李傕、郭汜、
本名:石亨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去世时间:1460年 主要成就:数破瓦剌www.cha138.com 籍贯:渭南 官职:太子少师 封爵:忠国公石亨——明朝将领 石亨(?
瓦剌的太师也先其时抓到朱祁镇今后,用朱祁镇要挟明朝。但明朝在于谦的主导下,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立朱祁钰为皇帝。也先很生气,率军南下打明朝。最终在于谦的支撑下,明朝取得了北京守卫战的胜利。(于谦浮雕)能
瓦剌的太师也先其时抓到朱祁镇今后,用朱祁镇要挟明朝。但明朝在于谦的主导下,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立朱祁钰为皇帝。也先很生气,率军南下打明朝。最终在于谦的支撑下,明朝取得了北京守卫战的胜利。(于谦浮雕)能
历史秘闻 瓦剌两次败给于谦,于谦被杀后,瓦剌为何不趁机攻打明朝
瓦剌的太师也先其时抓到朱祁镇今后,用朱祁镇要挟明朝。但明朝在于谦的主导下,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立朱祁钰为皇帝。也先很生气,率军南下打明朝。最终在于谦的支撑下,明朝取得了北京守卫战的胜利。(于谦浮雕)能
汤和(1326年--1395年),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军事家。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人。他为人谨慎,沉敏多智。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参加郭子兴农民起义军,后以功授千户。次年归属朱元璋。伴君如伴虎
对徐有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此人就是明朝历史上备受争议的徐有贞!徐有贞是苏州人,本名徐珵,26岁时考中进士。别看徐有贞长得貌不惊人,“为人短小精悍”,但很有智谋,且博学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汤和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汤和26岁参加起义军,为人沉稳多智,很快就得到了重用,做饭了千户的职位。不过,就在朱元璋投军后,眼光独到的汤和看准了朱元璋的能力,自愿让出了自己的位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仇士良。公元835年,唐文宗手下官员借口甘露吉兆,派仇士良前去查探,结果被仇士良察觉异常,将那些人屠戮殆尽,而参与谋划此次事件的唐文宗也被嫉恨。仇士良为报复,以搜捕盗贼的名
说实在话,明朝中期大臣杨善是一个挺传奇的人物。自从科举制度出现并逐渐完善之后,就成为国家选拔良才的重要途径。虽说并不是绝对,但是在科举道路上能走多远,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你能在官场上能走多远。不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