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管仲死前警告齐桓公远离小人,为什么不直接将他们除去呢

Posted 管仲

篇首语: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管仲死前警告齐桓公远离小人,为什么不直接将他们除去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管仲死前警告齐桓公远离小人,为什么不直接将他们除去呢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管仲为什么不除去易牙三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齐襄公十二年,齐襄公诸儿被公孙无知弑杀,早年逃亡国外的兄弟公子纠、公子小白动身回国,两人都有继承齐侯之位的权力,谁先回国谁就是新的齐国之主。

管仲让自己的主君公子纠往齐国赶,他本人则去阻拦公子小白。管仲埋伏半道上,一箭射向公子小白。一声“啊”的惨叫传来,公子小白身上插着箭躺在地上,不再动弹。

公子小白的护从怒吼连连,纷纷向管仲冲来。管仲看任务完成,毫不恋战,立即抽身复命,根本没想到公子小白是炸死。公子纠收到兄弟的死讯,失了警惕,懈怠下来。

公子纠赶回齐都的时候,等着他的不是众臣的欢呼,而是公子小白的士兵,最后公子纠被杀,而公子小白成为齐侯,他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心有大志,想为这纷乱的天下出分力,于是他不仅饶恕了差点要他命的管仲,更对他予以重任——拜管仲为相国。管仲则投桃报李,拿出看家的本事来帮助齐桓公。

管仲一面从制度上入手,改组官制、军制,一面发展齐国经济,创造财富。管仲也是第一个打破“世卿世禄制”的人,他的举措给齐国带来大量的人才,而人才是一国发展壮大的根本。

齐国用管仲之前和之后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以一个例子来说明。我们还有回到齐桓公和公子纠的恩怨上。公子纠有自己的支持势力,其中之一便是鲁国,而齐桓公老想着报复鲁国的“帮弟之恩”。

齐桓公二年(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发兵攻打鲁国,齐鲁两军决战于长勺。齐国这么一个大国,被小小的鲁国打得大败而归。曹刿论战的典故便出于此战。齐国之败固然有曹刿的因素,却不能忽视齐国战力低下。

有长勺之败的奇耻大辱,齐桓公大力支持管仲改革,而管仲也不负众望,助齐桓公登上霸主宝座,开启齐国霸业。可以说,没有管仲就没有春秋的第一位霸主。

管仲身为相国,又负责改革齐国弊政,在齐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有些事却管不了。什么事呢?那就是易牙、竖刁、卫开方三奸的问题。

三奸做了什么事呢?易牙将自己的儿子做成“美食”,来讨好齐桓公。竖刁为侍奉齐桓公则自阉。卫开方是卫人,为取悦齐桓公,十五年不归家看望父母。

管仲临死前告诫齐桓公:万万不可用此三人,否则后患无穷。结果“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专权”。

管仲能革除一国之弊端,既然发现三奸的问题,为何不出手除掉他们?其实不是管仲不想,而是不能,其中涉及的“职场”潜规则连诸葛亮都不得不避让。

我们看看管仲是怎么形容三奸的:易牙“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竖刁“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卫开方“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

管仲用三人的“私事”行为套用到齐国的“公事”上,认为他们至亲的家人都不管不顾,怎么能处理好“彼此无关系”的国事呢?但我们以齐桓公的视角来想想,便会豁然开朗。

齐桓公认为,易牙三人为了自己,放弃血脉亲人,难道不是更忠于自己的表现吗?易牙他们侍奉齐桓公是私事,对待自己家人是私事,治理齐国是公事,但在齐桓公眼里:侍奉自己的私事和治理国家的公事,有什么区别?

一国之君(对某些上司、领导一样适用)没有严格的公私之分,下属眼里的公事,也许是君主的公事,反之亦然,管仲便明白这点。

管仲可以革除国家弊端,因为国家是死物,没有“七情六欲”,但君主有喜怒哀乐,管仲怎么革除的了?管仲也不能过分插手,以“公事”之名干扰君主“私事”,这是大忌。

三国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他也很明白“职场”的潜规则,哪怕以他的权势、地位,也不得不小心避让,以防陷入“公私不分”的险境。

建安十九年,刘备平定成都后大封功臣,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这时候刘备的合法官位是大汉左将军,左将军府便是管理益州的小朝廷,诸葛亮其实相当于丞相。而此时的法正为蜀郡太守,相当于宋朝的开封府尹。

法正这个人小心眼,“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有人看不下去,找到诸葛亮,想让他出手管管法正,至少给主公刘备提一提,诸葛亮拒绝了。

京城长官权力虽大,却比不得一国丞相,但诸葛亮为何不敢管法正的事?诸葛亮原话是:“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隐藏的意思是法正正受刘备信任,没法管。

法正“睚眦必报”这是私事,辅佐刘备是公事。究竟私事重要还是私事重要,不在诸葛亮,而在主公刘备。刘备认为法正能帮自己平定天下,那所谓的私事便不重要。若法正只是个占据高位的庸人,也不能讨得刘备欢心,“私事”也许会成为他的催命符。

身为下属,首先要搞明白主君的“私事”、“公事”之分,不能轻易踏入其中,否则会陷入险境。历史上诸多的小人,不是他们多厉害,而是有个强势的后台,因讨得皇帝欢心而如同坐火箭般上升的人,还少吗?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 管仲和齐桓公的对话_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

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很为人称赞,其中的曲曲折折我们已经讲述过很多,的确在春秋乱世中,各方诸侯都在极力拉拢人才,他们网罗各方人才成就自己的霸业,期待在各国征战中分一杯羹,这就造就了春秋时期人才的大规模流动

齐桓公和管仲是什么关系 齐桓公和管仲之间有什么故事

  历史上多用“管鲍之交”来形容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刻的友谊,后人也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两人之间要好的关系。而齐桓公和管仲的关系很神奇,或者说他们两人的相遇就是个意想不到的安排。管

春秋战国 鲍叔牙和钟子期 鲍叔牙鱼管仲的交往,为齐桓公找到了一代名将,成就了春秋五霸的

与同学交往: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

历史人物 齐桓公和管仲是什么关系 齐桓公和管仲之间有什么故事

  历史上多用“管鲍之交”来形容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刻的友谊,后人也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两人之间要好的关系。而齐桓公和管仲的关系很神奇,或者说他们两人的相遇就是个意想不到的安排。管仲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和政

历史人物 齐桓公和管仲是什么关系 齐桓公和管仲之间有什么故事历史名人

  历史上多用“管鲍之交”来形容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刻的友谊,后人也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两人之间要好的关系。而齐桓公和管仲的关系很神奇,或者说他们两人的相遇就是个意想不到的安排。管仲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和政

郭偃是谁?他为何能与管仲齐名呢?

  郭偃,又被称为卜偃、高偃,是春秋时期晋文公手下的地位极高的大夫。春秋有五位霸主,一般将其归纳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其中齐桓公是第一位成为春秋霸主的,晋文公则是第二位。也正是因为

齐桓公和管仲是什么关系

历史上多用管鲍之交来形容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刻的友谊,后人也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两人之间要好的关系。而齐桓公和管仲的关系很神奇,或者说他们两人的相遇就是个意想不到的安排。管仲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和政敌成为朋

管仲和齐桓公的故事

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很为人称赞,其中的曲曲折折我们已经讲述过很多,的确在春秋乱世中,各方诸侯都在极力拉拢人才,他们网罗各方人才成就自己的霸业,期待在各国征战中分一杯羹,这就造就了春秋时期人才的大规模流动

为何说春秋霸主齐桓公的最大功臣是鲍叔牙

...牙直接拒绝了不仅拒绝了还把位置让给了齐桓公的死对头管仲。这个人不仅辅助自己的竞争对手,还差点射杀自己。难道仅仅因为是管仲的朋友,就推荐给了齐桓公。这么一个人齐桓公只想杀之而后快。但是鲍叔牙知道齐桓公的...

两位国君被活活饿死,最后一人令人惋惜

1、齐桓公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之下成为诸侯霸主,但他晚年昏庸腐化,宠信三个奸佞小人易牙、竖刁和开方。管仲死后,三人拉帮结派,争夺权力,齐国从此陷入混乱。后来桓公病重,这三个奸佞小人掌握了朝廷大权。此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