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王剪一直向秦始皇讨要赏赐,背后有何深意

Posted 君主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王剪一直向秦始皇讨要赏赐,背后有何深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王剪一直向秦始皇讨要赏赐,背后有何深意

在历史长河中,王翦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孙子的这句名言表明:用兵做战不是一件随意的事,将帅在决定战争策略时一定要慎重对待,不可轻易改变。在战争中,君主对前方将帅是否有疑心而控制军队,导致失败的事件是太多了。像南宋时岳飞,大破金兵,正欲直捣黄龙,却因奸相秦桧进谗言,宋高宗更是连下金牌调岳飞回师,导致抗金战果白白流失。再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第四次出祁山,由于后主刘禅的猜疑,致使北伐失败。

但也有很聪明的将领,他们在出征时,为了确保胜利,就想方设法的打消君主对自己的疑心,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就是秦朝大将王翦。

公元前225年,秦王赢政连续灭掉了韩国、魏国、赵国、燕国等国家后,就留下了实力最为雄厚的楚国了,秦王此时召集众将,询问该如何征讨楚国。此时老将王翦提出来自己的意见,楚国地大人多,实力雄厚,远不是燕赵等国可比,再有楚国更有大将项燕带兵,更是不可轻视,应集合全国兵马方可打败楚国。

但是当时有个年轻将军叫李信,却说自己只需二十万兵马就可打败项燕,秦王派他出征,但是没过多久李信反被项燕打的大败。

秦王为早日统一天下,决定让老将王翦挂帅,率六十万兵马出征。一般在出征前,君王都要为大将饯行,秦王也不例外,在宴会上王翦并没有向秦王雄心壮志的表决心,而是向秦王要赏赐,要房要地。

后来,王翦领兵再外,快到武关时,还连续派人回朝,请求秦王多赐他一些房舍。引得朝野上下都不满,连身边的服侍人员都觉得王翦有点要的过份了。

王翦却这样说:秦王交给我的差不多是秦国全部兵马,如果我不表现的贪心一点,一旦心生疑忌,肯定会派人监督我,管制我的权力,到时候稍有不妥就会有大麻烦了,轻则解除兵权,重则把我斩首灭族。我这样一再的向秦王要赏赐,就是为了打消他的疑虑,从而平定楚地。最后王翦不负重望,灭掉了楚国。

从王翦不断要赏赐可以看出来,王翦很聪明,明白只有君主全力信任你,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相反如果君主猜忌心重,不断的束缚将帅,最后只能是失败。

而在我国历史也有很多因为君主猜忌而导致失败的故事,像上面说到的诸葛亮四出祁山,岳飞被杀,还有太平天国后期,石达开不被天王洪秀全信任而出走导致太平天国灭亡等等,屡见不鲜啊。

但也有像王翦这样聪明的将领,远的不说,就秦朝之后,汉朝刘邦手下的萧何,他看到一个个开国功臣都被杀掉了,明白迟早会轮到他,所以他假装很贪心,不断的贪财,受贿,最后刘邦认为他只是贪财,所以没有杀他。

其实这也是在阐述另外一个道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的技巧最重要的就是信任。

相关参考

司马懿临终说后代不准给他扫墓,背后有何深意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回顾三国末期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曹操还是刘备,两个人最终并没有完成自己心中的宏图大业。三国终结后,天下落入了司马懿的后代手中,

历史秘闻 司马懿临终说后代不准给他扫墓,背后有何深意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回顾三国末期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曹操还是刘备,两个人最终并没有完成自己心中的宏图大业。三国终结后,天下落入了司马懿的后代手中,

历史人物 诸葛亮不惜消耗国力也要北伐,背后有何深意

你真的了解诸葛亮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诸葛亮出山之前,给刘备谋定了一份匡扶汉室的战略计划。这份计划的主要内容,先夺取荆州,然后再夺取益州和汉中,然后由汉中,荆州两路兵马,同时北上夺取天下。

历史人物 雍正对鄂尔泰用了一招“苦肉计”,背后有何深意

对鄂尔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雍正十三年,已经升任保和殿大学士,位居内阁首辅并获封伯爵爵位的雍正帝宠臣鄂尔泰,再次被委以重任,负责平定“改土归流”地区的苗疆叛乱。在这次平

历史人物 司马懿没让郭太后废帝另立,背后有何深意

你真的了解司马懿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不难看出,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其手中的力量还是颇为庞大,他既能让朝中的老臣听他的指令,不仅迅速占据了曹爽等人的营地,同时还让这些人对曹爽进行劝说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主人到底是谁?背后有何隐情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之北,被世人称为“人类文明的精神瑰宝”,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然而,其中依旧藏着许多未解之谜。我们一直以为,只有统一天下的秦始皇,才能拥有这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主人到底是谁?背后有何隐情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之北,被世人称为“人类文明的精神瑰宝”,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然而,其中依旧藏着许多未解之谜。我们一直以为,只有统一天下的秦始皇,才能拥有这

李适之的罢相作有何深意 李适之为相

李适之是唐朝的宗室,恒山王李承乾之孙。或许是因为宗室的关系,他进入仕途不需要经过科举。年纪轻轻就被任职为左卫郎将。日后平步青云,一直做到河南府尹。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黄河的支流谷水和洛水泛滥,朝廷屡次

李适之的罢相作有何深意 李适之为相

李适之是唐朝的宗室,恒山王李承乾之孙。或许是因为宗室的关系,他进入仕途不需要经过科举。年纪轻轻就被任职为左卫郎将。日后平步青云,一直做到河南府尹。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黄河的支流谷水和洛水泛滥,朝廷屡次

阮籍长啸背后有什么深意

阮籍长啸魏晋时期社会政治无比黑暗,阮籍空有一身才华与一腔济世之志无法得以施展,只能整日喝酒抚琴,作文赋诗,以此来度过自己的人生。阮籍喝酒弹琴时常常长啸,以此来抒发自己心中满溢的感情。后人为了纪念阮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