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霍光作为能够权倾朝野的权臣 霍光为什么没有篡位称帝

Posted 汉武帝

篇首语: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霍光作为能够权倾朝野的权臣 霍光为什么没有篡位称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霍光作为能够权倾朝野的权臣 霍光为什么没有篡位称帝

对权臣霍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霍光,西汉著名的政治家,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他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权臣。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代皇帝。霍去病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汉昭帝的皇后是他的外孙女,汉宣帝的皇后是他的女儿,可以说,他是名副其实的外戚。武帝去世前,因为巫蛊之祸,汉武帝决定立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作为储君,也就是后来的汉昭帝,而于此同时,送给霍光一幅《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暗示让其辅政。

汉武帝临终前,霍光被任命为大司马大将军,位列辅政大臣之首,与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一同接受武帝遗诏辅佐尚且年幼的汉昭帝。汉昭帝即位第二年,霍光被封为博陆侯。之后,经过残酷的政治斗争,霍光最终击败了试图推翻自己的政敌,取得了汉昭帝的信任,从此独揽大权。

而霍光的权势达到巅峰之时,是在汉昭帝驾崩之后,他凭自己的意志,先拥立了昌邑王刘贺为帝,又在仅仅27天后,废掉了他,转而拥立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为帝,即后来的汉宣帝。而这难免会让人感到好奇,既然霍光权势之大已经达到了可以以自己的意志决定皇帝的废立的地步。那么,为什么他没有选择更进一步,夺取皇位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首先,汉朝在武帝到宣帝的这一段时期里正处于鼎盛时期,人心是朝向刘家的汉朝的。我们都知道,中国是有着统一的传统,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中,中国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象,而历朝历代的君主也都把国家统一作为自己治国的首要问题。而这一深入人心的印象真正开始建立起来,正是在刘邦所建立的汉朝时期。

在汉朝前,统一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常态,周王朝建立后大肆分封诸侯,使得各个诸侯在他们的领地里有着基本上不受约束的权力。随着社会发展诸侯的势力逐渐强大,周王室的地位不断下降,诸侯之间肆意攻伐,兼并战争旷日持久,持续了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在商鞅变法后逐渐强大起来,最终实现了统一,但由于过于严苛的统治,在短短的15年里,二世而亡。天下又陷入豪强并起的战争时代。

汉高祖刘邦在秦末农民起义中逐渐崭露头角,率先攻入关中结束了秦朝的统治。之后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废除了秦朝的严苛律法,受到了关中百姓的拥护,之后在与西楚霸王项羽的战争中击败项羽,建立了汉朝。

到了汉文帝与汉景帝,更是在统治期间让国民休养生息,百姓免受战乱的影响,国力逐渐强大。汉武帝时期出击匈奴,击败了之前的"天之骄子",改变了汉朝只能被动地受到匈奴侵略的局面。

可以说,在汉朝建立后到霍光掌权前的这段时间里,汉朝真正使得整个国家的民众了解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应该是什么样子,以及它的强大对国民的重要性。所以霍光如果在这个汉朝的声望正处于如日中天的时候进行夺权,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刘邦曾说过:"非刘氏为王者,天下共击之。"而如果有人甚至还有在这之上的想法,试图夺权为帝,那么结果就会像后来篡权登基为帝的王莽一样,被全天下所反对。

第二,霍光作为汉武帝的托孤重臣,从情理上来说是没有办法夺位的。在古代,很多事情讲究一个名正言顺。孔子曾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一个人如果试图夺权成为一个君主,那么这个要求就会更加苛刻,因为这关乎到他建立的这个政权的合法性,也就是国民对政权的认可度。

这一要求使得中国古代很多的夺权者在真正夺得政权之前都必须通过某种手段使得自己的即位显得似乎是天命难违。如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让他把位置"让"给自己,而不是直接杀掉汉献帝,在禅位是还要不断地假意推脱;努尔哈赤在起兵反明建立后金时,甚至列出了对明朝的"七大恨"。这些行为,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为自己的行为提供一个正当的理由,让自己看上去似乎师出有名。

而霍光,他是汉武帝亲自任命的托孤重臣,汉武帝将辅佐尚且年幼的汉昭帝托付给他,甚至送出《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以表示对他的信任与期望。可以说,他的定位就只能作为汉昭帝的"周公",而汉昭帝就是那个"成王"。这一定位,使霍光夺位在情理上彻底失去了支持,他只能是那个辅佐君王的臣子,哪怕拥有像周公一样的地位。而他若是有不臣之心,那他不但声誉会随之毁于一旦,而且之后他建立的政权也会因此缺乏其合法性。

第三,皇帝的能力与大臣的制约,也是霍光夺位的重要制约因素。霍光在汉昭帝即位之初,他的权势尚未达到独揽大权的地步。在前文中笔者已经提到了,和霍光同时接受武帝遗命的大臣还有三位,在汉昭帝继位的前几年,霍光一直是和另外几位辅政大臣一同联合执政。之后,霍光和辅政大臣中的另外两位: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有了矛盾,双方成为政敌,进行了试图致对方于死地的政治斗争。

然而,在这场斗争中,霍光能够获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得到了汉昭帝的信任,当上官桀等人趁霍光休假的时候上书诬陷霍光有不臣之心,打算里应外和准备一举擒杀霍光时。年仅十四岁的汉昭帝识破了其阴谋,不但不予理睬还安抚霍光,并下令追查上书之人的来历,并表示如有人上书毁谤霍光必追究到底。之后,上官桀等人试图谋反,废黜汉昭帝,被霍光灭族。可见,汉昭帝并不是一个傀儡皇帝,他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而他可以看穿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自然也能够判断霍光是否有谋反之心。而霍光自然也会掂量一下,自己如果试图夺位,会不会像上官桀他们一样,被提前看穿。

所以,综合来看,霍光在昭宣之际虽然有着权倾朝野的权势,但由于民心向汉、以及他作为托孤重臣的身份,和政敌的制约以及昭帝与宣帝本身作为皇帝的素质也不弱等多重因素,使得霍光在那个时代选择夺位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而霍光作为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自然不会作出这样的决定。

相关参考

霍光与霍去病有何关系霍光是如何能够权倾朝野的?

霍光,西汉着名的政治家,权谋家。根据史料可考,霍光是西汉马踏匈奴的大将军霍去病同母异父的弟弟。霍光一生共辅佐过三任皇帝,分别是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三朝元老。霍光出生在河东平阳,其父

历史人物 权臣霍光把持朝政20年为什么不篡位

权臣霍光把持朝政20年为什么不篡位?只能说先帝眼光还不错!历史新知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朝自刘邦创建以来,这个朝代虽然文治武功很厉害,但西汉一直到王莽篡位,此朝一直在权臣外戚把持之下。比如

他是古代年轻权臣,12岁权倾朝野,14岁被杀后留下4个遗腹子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乎历朝历代都会有权臣出现。如秦朝的赵高、西汉的霍光、三国的曹操等人,无不是权倾朝野,威名赫赫。但这些人能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和打磨,最终才在中年以后取得那般

历史上有没有权倾朝野,不受皇帝猜忌的大臣

古代的时候,出现了很多权倾朝野的大臣,不过这些大臣都被皇帝给杀了。原因很简单,他们的权力太大,威胁到了皇权。即使是没有被杀的权臣,几乎都成为了篡位的人。比如说司马懿,在曹魏后期,司马懿的野心就显现了出

历史人物 霍光竟敢逼皇帝下岗,为何反而被人夸是忠臣?

自古以来,人们都会欣赏忠于主君的臣子,并把他们称为忠臣,世代传颂。然而,在西汉的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臣子。他独得皇帝信任,权倾朝野,却敢把刚上任不到一个月的皇帝给赶下了台,更惊奇的是,他这样做不仅没有

西汉权臣霍光为何要废帝王霍光的权利从何而来

霍光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权臣与政治家,一生仕途顺遂,最后官至大司马。霍光一生共辅佐过三任皇帝,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霍光位高权重,其外孙女上官氏是汉昭帝刘弗陵的皇后,其小女儿霍成君是汉宣帝刘询的皇后。与此...

霍光家族的败亡,感悟上下级关系的微妙处理,懂了不走弯路

汉朝的霍光,是大将军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是汉武帝时的重要谋臣。后来刘贺即皇帝位,昏庸无道,霍光聚集群臣废掉了刘贺,历仕三朝,摄政二十年。霍光可谓权倾朝野,他安排家人亲属纷纷为官。有个叫徐生的人,曾经对

历史人物 来俊臣作为一个权倾朝野权臣 为什么武则天会不管不问呢

来俊臣权倾朝野为什么武则天不管,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天资残忍,喜反覆,不事产。客和州为奸盗,捕送狱,狱中上变,刺史东平王续按讯无状,杖之百。

霍光架空了劉弗陵,權傾朝野,如果漢武帝沒死,霍光敢嗎

首先漢武帝晚年,漢帝國中央內部大量官員是被霍光提拔起來的,因此,漢武帝僅僅是一個有名無實的皇帝。特別是在軍隊方面,霍光的兒子霍禹以及哥哥霍去病的孫子霍雲都是中郎將,霍雲的霍山為奉車都尉侍中。中郎將和都

霍光架空了劉弗陵,權傾朝野,如果漢武帝沒死,霍光敢嗎

首先漢武帝晚年,漢帝國中央內部大量官員是被霍光提拔起來的,因此,漢武帝僅僅是一個有名無實的皇帝。特別是在軍隊方面,霍光的兒子霍禹以及哥哥霍去病的孫子霍雲都是中郎將,霍雲的霍山為奉車都尉侍中。中郎將和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