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乾隆钦点的武状元,历史上的王懋赏有多厉害

Posted 武状元

篇首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乾隆钦点的武状元,历史上的王懋赏有多厉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乾隆钦点的武状元,历史上的王懋赏有多厉害

王懋赏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他,力压群雄,乾隆钦点武状元。随后,投身行伍效忠大清,屡立战功。一生以武功高强为傲,却在率军大战白莲教时,冲杀挥刀在前,不幸中白莲教数枪,临终悔悟,大喊一声功夫再快,不如枪快,之后为大清捐躯。征战二十七年,官至二品总兵,此人就是山东福山人——大清武状元王懋赏。

王懋赏曾凭借自己一身好功夫在乾隆四十年的武举殿试中,技压群雄,在马、步射“技勇”的成绩中一举夺魁,成为名副其实的武状元。第二天,乾隆皇帝御赐王懋赏盔甲、腰刀等佩戴,并授其为一等侍卫。那一天,全国最风光的当属王懋赏了。既然,端了皇家的碗,吃了皇粮,那就要为皇家办事。

在宫中担任了几年侍卫后,王懋赏被外调到地方上锻炼,这一调可不近,直接去了千里迢迢的云南。这次不仅离京城远,离故乡也很远。但这不能打消王懋赏对大清的忠诚度。由于起点很高,王懋赏升官也是风风火火。从在云南只是一名游击到十多年后调任广西时已是协副将。就是在这一年,乾隆退位,嘉庆上台。嘉庆朝南方相当不太平,出现苗族人起义反清。王懋赏有了用武之地,先是被派去湖南镇压起义。此人作战如疯子一般,凭借一身武艺,总是举着刀冲杀在队伍最前面。后面的队伍看到将军这样,没有不拼命向前冲的。就这样,湖南的反清起义很快被镇压下去了。

朝廷对王懋赏相当器重,看到其忠君不二,为国效力的决心。于是,又把他调到了起义力量更大的广西去剿灭叛贼。王懋赏在广西三年,率军斩杀起义军无数,最终平定了此地的起义力量。他也由此成为朝廷信任的得力干将。王懋功的征战使命并没有因苗人起义平定而结束。因为此时,真正让嘉庆皇帝夜夜睡不能入眠的白莲教又成为威胁大清稳定的强大力量。

这次王懋功又被朝廷急令调到湖北,去剿灭日益突起的白莲教。王懋功果然不负皇命,在与当地官员的密切配合下,屡次战败白莲教匪徒。嘉庆特地为此赏他顶戴花翎。接着,又一次与白莲教的大战中擒获义军首领杨天贵等74人,这次朝廷升其为总兵。此时,王懋功达到了人生巅峰。

仕途直上,主子的欣赏,让他效忠的决心更强了。他下决心要剿灭自己本地的起义军。白莲教起义军也知道,与这位武状元硬碰硬是绝对不行了,于是,他们改为游击战术,居无定所,往来山林之中。王懋赏也不只是有勇无谋的将领,不然他也不会爬到现在这个位置。对于起义军的游击战术,王懋功采取了大军分军围剿,就不信灭不了你们。他把大军分成三路,自己率领一路搜寻起义军。但不巧的是,这次就是他率领的这支撞上了起义军。一见起义军,那还有什么话说,直接开打。王懋功以前冲锋陷阵的牛劲依然没减,虽然此时她已贵为总兵。只见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挥舞着手中的大刀,冲在队伍最前面。王懋功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人家手上有枪,他还真以为自己武功唯快不破了。没想到,就在王懋赏想施展功夫,挥刀杀敌时,自己已经身中数枪。临死他才知道功夫与枪哪个更快,不觉大呼功夫再快,不如枪快。

从此,那个曾经风光无限的武状元,那个全村人的骄傲,最终为了效忠自己的国家,献出了生命的代价。一生征战二十七年,官至总兵,王懋赏的人生也值了。

相关参考

乾隆出了个上联 考生因为对不上最后被钦点为状元

皇帝的对联都对不上为何能当状元,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我国最后一个王朝,大清王朝,乾隆皇帝可谓是最有才华的一个,而且其文学,汉字功底,丝毫不亚于

竟因名字被慈禧钦点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

刘春霖是晚清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名状元,被称为“第一人中最后人”,而他能当上状元和慈禧有直接的关系…末代状元因名字被慈禧钦点刘春霖的成功路就是一个典型的励志故

竟因名字被慈禧钦点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

刘春霖是晚清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名状元,被称为“第一人中最后人”,而他能当上状元和慈禧有直接的关系…末代状元因名字被慈禧钦点刘春霖的成功路就是一个典型的励志故

头等侍卫竟是武状元 慈禧太后的贴身保镖有多厉害

先来看一张真实的照片。照片上两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一左一右扶着老迈的慈禧太后面对镜头。大家都看过清朝人的老照片:瘦弱、麻木、没有精气神,但是在这两个人身上你看不到这一点,他们高大、强健而机警。因为他们

头等侍卫竟是武状元 慈禧太后的贴身保镖有多厉害

先来看一张真实的照片。照片上两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一左一右扶着老迈的慈禧太后面对镜头。大家都看过清朝人的老照片:瘦弱、麻木、没有精气神,但是在这两个人身上你看不到这一点,他们高大、强健而机警。因为他们

历史秘闻 别哭,朕钦点你为状元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在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就能混的不错。但是,对于古代的寒门学子来说,科举考试几乎是唯一的出路,十年寒窗苦读,只为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在清朝康熙年间,一位考生在殿试结

历史秘闻 慈禧太后钦点的旗人状元,位极人臣,最终为何全家共赴黄泉?

慈禧太后钦点的旗人状元,位极人臣,最终为何全家共赴黄泉?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科举,无疑是古代士子们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那些金榜题名的状元郎,更是凭借这场考试完成了鲤鱼跳龙门的壮举,就此改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简介 慈禧为何钦点第二名的刘春霖为状元?

  科举制度是古代朝廷选拔人才的最有效的途径,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以来,直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被废除,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不论对中国还是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漫长的一千三百多年里

别哭,朕钦点你为状元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在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就能混的不错。但是,对于古代的寒门学子来说,科举考试几乎是唯一的出路,十年寒窗苦读,只为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在清朝康熙年间,一位考生在殿试结

历史秘闻 奸臣后代参加科举考试,只对皇帝说了“七个字”,立马被钦点为状元

自从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度以来,直至清朝灭亡的一千多年间,它一直是历朝历代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途径。一般来说,状元都由皇帝钦点,不仅要求考生智商过人,对人品及家庭背景也有很苛刻的要求。若祖上曾触犯过律法,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