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袍将军陈庆之从书童到战神之路的传奇人生
篇首语:愿你在孤独难熬的时光里,始终没有辜负那个拼命的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白袍将军陈庆之从书童到战神之路的传奇人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白袍将军陈庆之从书童到战神之路的传奇人生
在历史上名将众多,但是,要说到毫无败绩的少之又少,项羽勇武盖世,最终却自刎乌江。但是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人物,他虽然只是一个小小书童,却百战毫无败绩,立下不世之功,堪称一代战神,他是谁?
陈庆之的传奇人生
南北朝时期,洛阳街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其意思是,任凭多么精锐的军队,或者多么出名的将领,见到“白袍”都要望风而逃,避之惟恐不及。何为白袍?为什么能够拥有如此的威名和震慑力呢?童谣中的白袍是南朝梁的一支劲旅,因为他们都身着白袍而得名。这支白袍神兵只有区区七千人,那么南朝如此小规模的军队怎么能够给远在北魏腹地的都城洛阳老百姓留下这么威风的印象呢?因为这支白袍神兵拥有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领导者——陈庆之。强将手下无弱兵,在他的带领下,七千白袍神兵一路北上,不到5个月时间,摧毁北魏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路纵横驰骋大战47场,每战皆胜,连拔城池32座,直至最后攻陷北魏首都洛阳。
如此的战绩,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着实无人能出其右。翻阅史籍,在陈庆之的戎马生涯中,这次奔袭洛阳只是他众多辉煌战绩中的一笔,在《梁书——陈庆之列传》所记载的他一生无数次重要战役中,没有一场败绩,而且没有一场不是在绝对的劣势中大胜敌军,真乃神人也。
英雄莫问出处。出身庶族寒门的陈庆之自幼便随从萧衍,当时萧衍还没有起兵反齐,陈庆之在萧衍府中的身份只是一个小书童。萧衍酷爱下棋,棋瘾一上来可谓废寝忘食,经常通宵达旦的和人对弈。他的那些棋友们即使有心讨好萧衍,无奈心有余而力不从,陪到自己精疲力竭,也不能让萧衍尽兴。唯独陈庆之,精力特别旺盛,只要萧衍想下棋,他随叫随到,甚得萧衍的欢心。
陈庆之7000白袍军大败北魏50万
陈庆之被称为战胜最重要的一次是7000白袍军大败北魏50万,并且斩杀将领37人,荥阳城内所有战略物质全部落入陈庆之之手,一战成名。这次打响了白袍军的名气,因为陈庆之生活简朴,喜爱穿一个白袍子,被称为白袍将军。
陈庆之所在的地方是南朝,一心想要北伐。陈庆之率领7000白袍军从南一直打到北魏都城洛阳,并且以7000兵力大败7万守城军队。之后又以7000之众,横扫河洛,14月内连下魏32城,攻无不克。简直是战神楷模,百战百胜,无一败绩。
当然陈庆之经常以7000兵力大胜敌方十倍兵力,不仅仅是因为军事才能。还有当时的环境:敌方北魏贪污腐败,军队毫无战斗力;而陈庆之虽人少,个个能以一当百,而且纪律严明。再加上陈庆之运筹帷幄,岂有不胜的道理。所以,时事造就了英雄。
关于陈庆之之死,是他的最后一仗,败了。也不能说败,因为当时在于敌军作战时虽处于不利地位,可还是有机会战胜的。关键是天要亡白袍军,部队渡河时候巧遇山洪暴发,部队大部分被冲走,散去。失去了心爱的白袍军,陈庆之也无心苟活,不久之后就抑郁而亡。
历史人物 白袍将军陈庆之:梅长苏原型和日本崇拜的战神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一首洛阳童谣道出了南北朝传奇名将陈庆之的光辉战绩,白袍将军陈庆之一生未尝败绩,每次作战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之前热播电视剧《琅琊榜》主角梅长苏正是以此人为原型,更是被日本人惊羡为“战神”,连毛泽东晚年再读《南史·陈庆之传》时,都曾批注道:“再读此传,为之神往”。其人物魅力可见一斑,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位名将传奇的一生!
早几年,日本作家田中芳树依据中国南北朝时南梁伐魏之战改写的历史小说《奔流》,很是火了一把。被世人惊羡为“战神”、“千古第一名将”的“白袍将军”——陈庆之,也就由此使更多的人知晓了。
江湖传言古今第一名将,武力不强,出身书童,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既非将种,也非豪门。史书记载他“射不穿札,马非所便”,大将的两门基本功都是零蛋,关于他的史料又扑朔迷离!但陈庆之一生未尝败绩,每次都是与兵力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已方的敌军对阵周旋并能出奇制胜,曾经创造了以三千人对阵一万人镇守的虎牢关、却仅以三天攻破的军事奇迹。陈庆之晚年最后一战,梁武帝萧衍听闻老将子云仅有万余人对阵叛军七万多人,火速点兵三万正欲驰援,结果大部队还未出城门,就见一骑飞马传捷报。
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是一位深得众心的儒将。
普通六年(525年)41岁的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还是被梁武帝萧衍以武威将军去接应军队。普通七年(526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陈庆之为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李长钧筑两城以拒之,陈庆之攻拔两城。十一月,李宪力屈而降,陈庆之入据其城。此次作战,梁军共克52城,获75000人。陈庆之转为东宫直阁,赐爵关中侯。
公元529年,北魏永安二年,南朝梁中大通元年。北魏内乱,北海王元颢降梁,并请梁朝出兵助其称帝。梁武帝萧衍派陈庆之率兵七千护送元颢北归,这原本一搪塞之举却成就了历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北伐征程。陈庆之的七千白袍军,纵横千里,屡战屡胜,居然杀进魏都洛阳,扶立元颢为帝。一时间北朝谈陈色变,洛阳城中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大同五年(539)十月,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梁武帝以其忠于职守,战功卓著,政绩斐然,追赠他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赐鼓吹一部,谥号“武”,还诏令义兴郡发500人为其会丧。
陈庆之出身寒门,放在南北朝那样讲血统的时代,这两个字可以让他一辈子不能出头。幸好,他跟对了人。他是梁高祖萧衍的亲随。”他的爱好和皇帝的爱好相同,而且还精力特别充沛,随叫随到,换言之,这也是他得以成长上位的硬实力。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深得众心。陈庆之性格祗慎,每次奉诏,都要洗沐拜受;生活俭朴,只穿素衣,而且不好丝竹;虽身为武将,但善抚士卒,能使部下为其效死力,因此能上位,带兵有方,体恤士卒一步步成为南北朝时代的第一名将。
毛泽东晚年再读《南史•陈庆之传》时,也曾“热血沸腾,掷书而起”,并圈点满幅,批注道:“再读此传,为之神往”。可见陈庆之能力,白袍战神名副其实。
相关参考
在历史上名将众多,但是,要说到毫无败绩的少之又少,项羽勇武盖世,最终却自刎乌江。但是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人物,他虽然只是一个小小书童,却百战毫无败绩,立下不世之功,堪称一代战神,他是谁?陈庆之的传奇人生
在历史上名将众多,但是,要说到毫无败绩的少之又少,项羽勇武盖世,最终却自刎乌江。但是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人物,他虽然只是一个小小书童,却百战毫无败绩,立下不世之功,堪称一代战神,他是谁?陈庆之的传奇人生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一首洛阳童谣道出了南北朝传奇名将陈庆之的光辉战绩,白袍将军陈庆之一生未尝败绩,每次作战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之前热播电视剧《琅琊榜》主角梅长苏正是以此人为原型,更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一首洛阳童谣道出了南北朝传奇名将陈庆之的光辉战绩,白袍将军陈庆之一生未尝败绩,每次作战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之前热播电视剧《琅琊榜》主角梅长苏正是以此人为原型,更
陈庆之是南北朝时期梁军将领,他虽然不善骑射,但是他智谋无双,又善待将士,所以深得人心。又因,他生活朴素,喜爱穿白袍,所以常被人称为白袍将军。白袍将军陈庆之简介陈庆之生于484年,卒于539年,是南北朝
我国的历史浩浩汤汤,涌现出来的名相良将可以说是灿若星河,而南北朝由于是一个较为动荡的时间,所以很容易被大家忽略,因此提及南朝名将陈庆之,大家可能觉得有点陌生。其实前几年热播电视剧《琅琊榜》,相信不少看
白袍战神陈庆之简介: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中国江苏省宜兴市)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后为武威将军,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深得众心。陈庆之
喜欢研究我国古代著名军事战役和军事将领的人,对陈庆之这个人物一定不陌生,陈庆之被称为长胜将军以及南朝战神,他效力与梁朝梁武帝手下,年少就跟随做刺史的萧衍,但直到自己中年才真正开始了辉煌的军事生涯。那么
...始了辉煌的军事生涯。那么大家可曾听说过陈庆之的七千白袍军呢?故事还要从北魏后期的时局说起,在北魏末年,天下已经陷入了混乱之中,各方面的矛盾不断激化。先后出现了萧宝寅、葛荣、尔朱荣等割据一方的军阀,萧衍...
说起陈庆之此人大家应该有所了解,这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著名将领,其一生颇为传奇,陈庆之每次作战都是以绝对劣势的兵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在其中一次作战中,陈庆之仅率领八千人马就大胜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