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李世民临终前,为什么一定要除掉李勣
Posted 和政
篇首语: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李世民临终前,为什么一定要除掉李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李世民临终前,为什么一定要除掉李勣
还不知道李勣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大唐天下在李世民的治理下,文化倡进,事业发达,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一代君王李世民在公元649年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他临终前,他对儿子李治交代身后的事情。在遗训中,他提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李勣。
李世民对李治说:\'\'彼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为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也就是说,李勣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但你对他没有恩德,恐怕他对你不信服。我现在先把他降职,让他到外地当一个小官,如果他立刻就动身上任,你以后可以亲自任用他担任仆射这一官职,他如果犹豫不决,就立即杀了他。
原来,李世民对李勣早就心有疑忌。这个李勣就是徐懋功,史料中记载,徐懋功原名徐世绩,后改名李勣。李勣早年是瓦岗寨的将领,后来,李勣投降了大唐,他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打下了大唐的江山,后来又打败了突厥和高句丽,是唐朝功劳最大的功臣之一。后来更是被列入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当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曾经征询过众将的意见。结果,尉迟恭、程咬金、侯君集等将领坚定地站在了秦王李世民的一边,而李勣认为,这是皇族的家事,他没有选择站在任何一边。李世民当时对他的圆滑和政治远见也是十分佩服,但是,也就是在那时,李世民对他有了疑心。
李勣当年跟随李世民征战四方的时候,就身怀韬略,可以说是智计百出,每次打了胜仗,立下军功的时候,李勣都会把获得奖励的金银分给下属,因此,李勣也是深得军心。李世民知道,这样的人如果谋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其实,李世民对李勣十分了解,李勣对上级的心思也是十分的清楚。当李治任命他为外地小官的时候,他二话没说,立刻就走马上任了。他知道,稍有停留,就立刻会招来杀身之祸的。李治登基作了皇帝后,几次升了李勣的官职,李勣也得到了重用。
在李治废除王皇后,册封武则天的问题上,李勣一句: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也同时获得了李治和武则天的信任,为他的后世子孙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基础。669年,78岁高龄的徐懋功病死,徐懋功历经李渊、李世民、李治三朝,出将入相,凭借着低调谨慎,聪明才智,平稳的走完一生。各位网友,你对此怎样看,请留言分享。
相关参考
慈禧何时决定杀死光绪的?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就明白,仅仅这个政变,光绪与她之间就没有了重新和好的可能,所以从那时起,慈禧就一直谋划着废黜光绪,这个计划因种种原因未能实施,慈禧只好先维持现状,之所以维持现
无论是东方朔还是刘伯温,他们未卜先知的本事,让后人百思不得其解,却也无法参透内中的缘由。隋朝末年的英雄好汉里,有一个叫做徐茂公的人,他就凭借这样的本事受到了重用。当时秦琼等人都和他是生死与共的兄弟,就
历史人物 李渊临终前察觉武后和儿子有猫腻,他为什么什么都没做
唐太宗看人很透,临终前察觉武后和儿子关系密切,为何不将其除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世民是唐朝大帝国的一代雄主,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天可汗”。他
还不知道:李世勣为何要去掉“世”字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武则天这一喊,与其说把众人喝住,还不如说把众人给雷懵了,要知道,当时的她只是一个后宫的昭仪,不要说议政,就是
大家好,这里是本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世民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李世民在我国历史上也是出了名的明君,在很多的学者眼中,历朝历代很多帝王在他面前都要逊色几分。虽然李世民亲手杀了自己的兄弟,逼迫自己的父
刘备一生跌宕起伏,青年时期心怀壮志,想要干出一番事业来,可是当他人到中年,回首过往依然毫无建树,既没有地盘也没有兵马。但刘备最令人敬佩的就是不放弃,而且善于笼络人才。就说关羽、张飞吧,他们二人跟随刘备
历史人物 唐初名将中最讲兄弟义气的李勣和秦琼,却排在凌烟阁倒数前二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秦琼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唐朝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即公元643年3月23日,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之一阎立本在凌烟阁内画了二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曹操麾下猛将如云,但是除了他嫡系的八虎骑之外,能力最卓越,也最受倚重的,仅有五子良将,即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这五个人中,张辽逝于公元222年,乐进逝于公元218
李世民能够上位成功,其实是因为他的杀伐果决。当初就是他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最后才逼得父皇李渊退位。而李世民在做了皇帝多年以后,自然要为后事做好谋划。他在临终前问将武则天:朕死了你怎么办?武则天只说了八个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城太极宫两仪殿召开御前会议。会议结束前夕,唐太宗屏退左右,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褚遂良四位重臣。就在四人纳闷皇帝为何留下自己时,让他们傻眼了一幕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