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朱元璋为保大明江山派刘伯温战龙脉 明朝最后为什么还是灭亡了

Posted 江山

篇首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朱元璋为保大明江山派刘伯温战龙脉 明朝最后为什么还是灭亡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朱元璋为保大明江山派刘伯温战龙脉 明朝最后为什么还是灭亡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保大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历史上,总有一些神奇的故事或者一些神奇之人,尤其是关于古代袁天罡、李淳风以及刘伯温的传说,简直多得数不胜数,今天要说的这个传说也是其中一个,至于传说真实性,很难考证,姑且就当一个传说看看,里面很多故事也许还能给人一些启迪。

传说是这样的,朱元璋做了一个梦,醒来之后担心大明江山会不长久,因此命令刘伯温去斩断影响大明江山的99条龙脉,朱元璋以为这样就能保住大明江山,奈何最后大明还是亡国了,整个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但是又蕴含深刻哲理。

一、斩杀龙脉的故事

刘基,字伯温,23岁中进士,为人聪明伶俐,是明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曾经与朱元璋共同经历过很多患难,并且为朱元璋出了很多军事方面的战略战策,比如当时攻打张士诚等,刘伯温都是立下汗马功劳的,不过此人最后的结局也不算很好,毕竟朱元璋时期的开国元老结局都不咋地。

基、濂学术醇深,文章古茂,同为一代宗工。而基则运筹帷幄,濂则从容辅导,于开国之初,敷陈王道,忠诚恪慎,卓哉佐命臣也。至溢之宣力封疆,琛之致命遂志,宏才大节,建竖伟然,洵不负弓旌之德意矣。—《明史》

刘伯温从小熟读历史,精通天文、地理、兵法,是一个旷世奇才,后人经常拿他与诸葛亮做比较。朱元璋更是对刘伯温高度评价:

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御乎一方。

从以上这些描述来看,一定觉得刘伯温确实很厉害,不过这些都是美化后的刘伯温,后来朱元璋论功行赏的时候,刘伯温不过就得到一个二等爵位,与徐达、李善长等人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这可以说明其实刘伯温并不是传说那么神奇。

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人,为什么还会斩杀龙脉呢?这个还得从朱元璋的一个神奇之梦说起,传说朱元璋有一次睡得正香,突然做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一条金龙张牙舞爪向自己扑来,感觉像是要吃掉自己一样,可把朱元璋吓惨了,直接从睡梦中惊醒。

朱元璋醒来之后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本来天子就是龙,龙就代表天子,如今自己成了大明江山的皇帝,为何还会有其它的龙对自己有所意图呢?难道是这个梦预示着将会有人与自己抢夺皇位么?还是说大明江山会不长久?

带着这些疑问,朱元璋一整晚都没有睡着,第二天一早就将刘伯温叫来给他分析一下这个梦究竟是怎么回事,刘伯温听完之后不慌不忙说道:“龙者,天子之也”。

朱元璋听刘伯温这么一说,感觉就是故弄玄虚,于是命令他解释清楚一点,这时刘伯温才乖乖好好说话:“趁草龙还未成形,斩断龙脉,失去滋养,断其根,祸即除。”

听完刘伯温的话,朱元璋恍然大悟,立刻命令刘伯温去斩断那些龙脉,免得自己夜长梦多,刘伯温也不负使命,立即开始动身去寻找那些龙脉,等待将其全部斩杀,让大明江山更加长久。那么龙脉究竟是什么呢?其实这个东西就是一种山的走势以及结构构造,但是经常被人们用来评判一个地方是否会出人才,因此才被叫做龙脉。

每座大山都有自己的龙脉,刘伯温觉得当时全国主要的龙脉就是昆仑山龙脉、西倾山龙脉、长白山龙脉、峨眉山南龙山脉、太行山龙脉、秦岭龙脉6大条,但是主脉斩断之后还有支脉,这些都是得斩断方可,要不然都会影响大明江山根基,刘伯温就这样一直斩杀龙脉,最后只剩下长白山龙脉刘伯温觉得应该留一条后路,因此没有赶尽杀绝,其余龙脉都斩断完成,一共斩断99条龙脉,刘伯温才回去找朱元璋报告。

二、斩断龙脉后果怎样呢?

斩断龙脉之后,朱元璋觉得是比较放心了,自己朱家大明江山应该可以永垂不朽,然后朱元璋开始为所欲为,为了让自己的皇太孙朱允炆能够成为皇帝,朱元璋大肆解决那些开国功臣,胡惟庸一案,涉及人员几千,蓝玉一案涉及人员几万,就这样,开国大臣基本都被朱元璋搞定。

按理来说给朱允炆如此开路,应该已经十分不错了,可是朱允炆上任之后不久,便效仿他爷爷想继续集中权力,因此搞了一个削藩,惹怒他的叔叔们,朱棣更是火大直接发动靖难之役,将朱允炆打得落花流水,最后不知下落,朱棣才登基称帝。

基本从朱棣之后,明朝皇帝越来越弱,要么就是大胖子,要么喜欢搞点木工活或者炼丹,好不容易有一个厉害一点的朱祁镇,结果还去打蒙古被俘虏,弄得真是尴尬,最后更是在崇祯皇帝等人的带领下将明朝推向低谷,直接被努尔哈赤慢慢侵蚀,建立后金与之对抗,将大明江山搞垮,重新建立大清江山,而据说大清江山的满人就来自于长白山龙脉一带,一切似乎比巧合还要更加巧合。

虽然说整个故事充满嘲讽以及对封建王朝很多思想的挖苦,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就是在历史上的这些朝代,是不能妄想一家人统治永远的,历史不断前进,除了发展也只能发展,倘若不思进取,最后的结局很明显就是落后就要挨打,至于什么龙脉不龙脉的,哪怕你去将所有山脉移位,也都无济于事。

结语

比起一些还未来临的以及不确定的东西,我更加相信眼前看到的东西,做人做事,不要总因为怀疑或者一些不好的想法,就去为非作歹,还美其名曰为了千秋万世着想,实际上那些做法反而暴露了自己残暴以及懦弱的一面,难道不是么?

朱元璋一直担心自己大明江山会不长久,从而叫刘伯温去斩断99条龙脉,尽管费尽心思,最后朱家的大明江山不一样还是亡了么?你说是怪龙脉问题么?其实非也,自古以来,事在人为,切莫怨天尤人!

相关参考

明朝的龙脉在哪里?崇祯帝和李闯王的风水之斗

元朝末年,群雄并起,朱元璋在风云际会中凭着超人的胆识,气吞蒙元,逐鹿中原,一统天下,建立大明江山,成为真龙天子。按封建迷信说法,他家祖上是埋在了龙脉之上,老朱才做了江山。那么,明朝耀灵发源、肇基帝迹的

明朝的龙脉在哪里?崇祯帝和李闯王的风水之斗

元朝末年,群雄并起,朱元璋在风云际会中凭着超人的胆识,气吞蒙元,逐鹿中原,一统天下,建立大明江山,成为真龙天子。按封建迷信说法,他家祖上是埋在了龙脉之上,老朱才做了江山。那么,明朝耀灵发源、肇基帝迹的

只为保大清龙脉

谜团之一,罕王仓促迁都只为保江山龙脉?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以锐不可挡之势挺进辽东,并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辽东重镇辽阳,大兴土木,修筑宫室。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625年三月初三早朝时,

朱元璋灭掉日本为什么刘伯温会阻止呢 主要还是打下来也没有用

朱元璋灭掉日本为什么刘伯温会阻止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中国历史上是能排前几名的帝王,毛泽东对朱元璋的评价是:“自古能

明朝第二谋臣,功绩堪比刘伯温,并有一项神技能,甩刘伯温几条街

刘伯温,明朝开国元勋,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辅佐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王朝,名副其实的明朝第一谋臣。朱元璋多次称刘伯温为:““吾之子房也”,更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美誉。其实,在朱元璋打天

历史秘闻 明朝第二谋臣,功绩堪比刘伯温,并有一项神技能,甩刘伯温几条街

刘伯温,明朝开国元勋,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辅佐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王朝,名副其实的明朝第一谋臣。朱元璋多次称刘伯温为:““吾之子房也”,更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美誉。其实,在朱元璋打天

刘伯温的《百战奇谋》有多神

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学识渊博,还精通奇门八卦之术,时常在战争中出奇谋,杀得敌军措手不及,帮助朱元璋上位。朱元璋登上帝位后,他自知功高盖主的后果,就辞官回乡养老,最后写了一本兵法《百战奇谋》,究竟这本书

刘伯温挥剑斩龙脉

明代皇帝朱元璋开国重臣刘伯温斩西北龙脉的传说老少皆知。在有关史书的传说中,记载着刘伯温与西北黄土高原陇右明珠——榆中兴隆山的许多神话故事。  兴隆山地处甘肃省省会兰州东45公里、榆中县西南6.8公里处

刘伯温为大明推算国运,然后只说了8个字,朱元璋听后大喜不已

打江山难,守江山也不容易,古代的那些开国皇帝,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大多都勤于政事,想为子孙后代多积累一点。每个朝代刚建立的时候,皇帝都想着能一直延续下去,千世万世而为君,即使再昏庸的皇帝,也不会想

吃着烧饼唱着歌,就算出大明江山传万子万孙,刘伯温哪来的勇气

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功勋,有着通晓古今的大智慧。后世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一、神机妙算在历史上有两本神奇的预言书,一本是《推背图》,另一本就是刘伯温写的《烧饼歌》。而刘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