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的谥号是怎么取的

Posted 皇帝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的谥号是怎么取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的谥号是怎么取的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历史上“宣帝”有几个?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谥法中,高皇帝、文皇帝、武皇帝,是评价最高的三个。高皇帝不一定说文治武功有多厉害,一般是开国皇帝才拥有,因为开创帝业劳苦功高,比如汉高帝刘邦(太祖高皇帝)、齐高帝萧道成(太祖高皇帝)、明高帝朱元璋(太祖高皇帝),等等。

文皇帝一般是历史上最卓越、最出色的皇帝才能拥有,比如汉文帝刘恒(太宗文皇帝)、隋文帝杨坚(高祖文皇帝)、唐文帝李世民(太宗文皇帝)、明文帝朱棣(成祖文皇帝),等等。

武皇帝,一般是历史上雄才大略的皇帝才能拥有,比如汉武帝刘彻(世宗武皇帝)、宋武帝刘裕(高祖武皇帝)、周武帝宇文邕(高祖武皇帝)。

根据谥法,圣善周闻曰宣,重光丽日曰宣,力施四方曰宣,哲惠昭布曰宣,所以宣皇帝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在中国历史上,仅有四位宣皇帝,第一位宣皇帝甚至与文皇帝、武皇帝相比都毫不逊色,但第四位宣皇帝却是昏君。

汉宣帝刘询:

汉宣帝是西汉王朝第十位皇帝,生于前91年,原名刘病已,登基后为避百姓名讳,改名刘询。汉宣帝是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史皇孙刘进的父亲。汉宣帝刚出生没多久,祖父和父亲就因为巫蛊之祸蒙冤而死,他也被关到牢狱中,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在牢狱中长大的皇帝。

汉宣帝长大后在民间生活,深知民间疾苦,所以登基后励精图治,爱民如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和贤君,西汉王朝在汉宣帝的治理下国力空前强大,史称“孝宣之治”。前49年,汉宣帝病逝,庙号“中宗”,谥号“孝宣皇帝”,是西汉王朝拥有庙号的四位皇帝之一。后世认为,汉宣帝甚至比汉武帝还厉害,但知名度却没有汉武帝高。

梁宣帝萧詧:

梁宣帝是南北朝时期西梁开国皇帝,生于519年。西梁是西魏扶植的傀儡王朝,后来被北周接手,最后被隋朝吞并。萧詧是梁武帝萧衍的孙子,昭明太子萧统的儿子,因此他是南梁皇室,后来因为南梁内乱而投靠西魏,被西魏权臣宇文泰扶植建立西梁。562年,萧詧病逝,庙号“中宗”,谥号“宣皇帝”。

陈宣帝陈顼:

陈宣帝是南陈第四位皇帝,生于530年。陈宣帝是陈武帝陈霸先的侄子,陈文帝陈蒨的弟弟。陈文帝死后不久,陈宣帝废掉侄子陈伯宗,把皇位抢过来自己坐。陈宣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文治武功和叔叔陈武帝、兄长陈文帝相比毫不逊色,南陈国力依然强大。582年,陈宣帝病逝,庙号“高宗”,谥号“宣皇帝”。

周宣帝宇文赟:

周宣帝是北周第四位皇帝,生于559年。周宣帝是一代雄主周武帝的长子,自幼受到父亲周武帝的严格教育,但他天性顽劣,周武帝对他的严格教育适得其反。周武帝死后,周宣帝继承皇位,在位期间沉迷酒色、荒废朝政,是臭名昭著的昏君。本来周武帝已经灭掉北齐,再南下灭掉衰弱的南陈就可以统一中国。可惜昏庸无能的周宣帝把这个机会拱手相让,后来居上的隋朝代替北周统一中国。580年,周宣帝纵欲过度暴毙,庙号“高宗”,谥号“宣皇帝”。本来宣皇帝是评价非常高的谥号,不知昏庸无能的周宣帝为何能够得到这个谥号。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皇帝的谥号都是怎么取的?开国皇帝谥号为什么都有高文武三个字?

中国古代每位皇帝都会有一个谥号,也是对皇帝的一种评价。不过几乎所有开国皇帝的谥号中,都会有“高”、“文”、“武”这三个字,这是为什么呢?主要还是汉朝的皇帝给开了个头。对于开国皇帝来说,谥号肯定也要体现

年号是从哪个皇帝开始取的?

年号是古代各王朝的帝王用以纪元的名称,据史料记载,帝王中最早使用年号的是汉武帝刘彻,他于公元前141年即位,这一年的年号为建元元年」。从此,各个王朝都有年号。中国最后一个使用的年号是什么?一般的年表都

皇帝美好的谥号,古代皇帝的谥号都有哪些讲究

古代皇帝的谥号都有哪些讲究?谥号是周公发明的,用一两个字来对死去的人的一生进行高度概括,比如最常见的文、武等。第一个享有此殊荣的便是商代的帝辛,周公为他上了一个“纣”的谥号,所以后世便习惯的叫他商纣王

古代皇帝的谥号庙号怎么来的 谥号庙号的由来

谥号庙号的由来:中国古代帝王,除了他们的姓名外,一般在死后都有庙号、谥号。所谓“庙号”,就是帝王的子孙在宗庙祭祀他时给他特立的名号。在上古时,帝王在生前死后都用的是同一个名字。后来,人们觉得直接称呼已

分封是取祸之源,为何明太祖还要分封呢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从秦始皇一直吵到了唐代,连唐太宗都曾经有过分封功臣的计划,最后被长孙无忌等人劝止,不管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秀”,还是李世民的真心,「”封建”作为儒家政治理想的一部分,都曾经

历史秘闻 分封是取祸之源,为何明太祖还要分封呢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从秦始皇一直吵到了唐代,连唐太宗都曾经有过分封功臣的计划,最后被长孙无忌等人劝止,不管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秀”,还是李世民的真心,「”封建”作为儒家政治理想的一部分,都曾经

古代以殇为谥号的皇帝

  封建时代,由于皇帝是世袭的,所以出现了不少年龄幼小的皇帝。据统计,从秦朝开始直到清朝灭亡的二千多年中,中国共出现过二百四十三个皇帝,其中十岁以下的小皇帝有二十九个,占十分之一以上。在历代的封建王朝

他的名字是皇帝取的,母死妻亡后看破红尘,一首唯美民歌传唱千年

张龟龄是唐朝著名的诗僧。他少年成名,平步青云,唐肃宗亲自为他赐名为「”志和”。后来他因为获罪被贬为南浦尉。不久,他虽被赫免回到了朝堂,可是母亲和妻子却相继离世,只剩他一人孤独处世。内心极度悲伤之下,孤

帝王故事 古代以殇为谥号的皇帝

  封建时代,由于皇帝是世袭的,所以出现了不少年龄幼小的皇帝。据统计,从秦朝开始直到清朝灭亡的二千多年中,中国共出现过二百四十三个皇帝,其中十岁以下的小皇帝有二十九个,占十分之一以上。在历代的封建王朝

帝王故事 古代以殇为谥号的皇帝

  封建时代,由于皇帝是世袭的,所以出现了不少年龄幼小的皇帝。据统计,从秦朝开始直到清朝灭亡的二千多年中,中国共出现过二百四十三个皇帝,其中十岁以下的小皇帝有二十九个,占十分之一以上。在历代的封建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