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赵匡胤允诺给武将升官为何又反悔
Posted 武将
篇首语:宁可身冷,不可心冷;宁可人穷,不可志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赵匡胤允诺给武将升官为何又反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赵匡胤允诺给武将升官为何又反悔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赵匡胤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孔子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意思是一国之君要牢牢抓住手中的权利,不能把它随便交给别人,否则君王就不成君王了。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国之君在名义上拥有者至高无上的权利,但是正如钱穆先生所说,君王基本上之时一个政权的象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政权的权利掌握在士大夫手中,这也正说明古代帝王很难将所有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大权旁落的现象几乎是无法避免的。而赵匡胤生于乱世,对这种情况更是深有体会,为了防止部将的权利过大,他甚至不惜放低姿态,主动给部将行贿。
大将曹彬与后周太祖郭威有点亲戚关系,他在后周有着很高的地位,并且的确是难得的将才。所以,虽然他并不是赵匡胤的嫡系部将,但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也不得不将他重用。宋朝开国之后,曹彬曾经受命在显德二年(公元964年)参与灭后蜀之战,他军纪严明,声誉甚至超过了主将——残暴的王全斌。
开宝七年(公元974年),赵匡胤找了个借口(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发起了对南唐的战争,正是因为在灭后蜀之战中的优秀表现,曹彬被任命为南征部队的主将,他此时的官衔是升州西南路行营马步军战舰都部署。出征之前,赵匡胤对他说:“你凯旋之日,就是担任使相之时”。
使相就是与宰相平起平坐的节度使,那可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而且,赵匡胤和曹彬可能都没有想到,两宋三百多年间,只出现了一位使相,那就是赵普。
曹彬的顺利出师一方面是因为他出色的军事能力,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说是有使相这一官职的巨大诱惑。在曹彬的指挥之下,宋朝部队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灭攻破了长江天险,南唐都城金陵在宋军的重重包围之下陷入困境,南唐后主李煜最终不得不纳土归降。
曹彬凯旋班师了,但是赵匡胤却食言了,他说:“现在汉唐旧疆尚未恢复,我如果现在就把你擢升为使相,害怕你以后不再这么卖力了呢……所以,封使相的事稍微再等等,哪天消灭了北汉,使相的位置一定就是你的!”
曹彬听了之后当然不好再说什么,于是只能悻悻地告退了。但是他回到家之后,却发现了意外之喜——他家“布钱满室”!原来这全都是赵匡胤的赏赐——皇帝当然知道自己食言之后大臣会不高兴,于是就“密赐钱五十万”来宽慰曹彬。
《涑水记闻》中写到,曹彬看到这些钱财之后说了一句:“好官亦不过多得钱耳,何必使相也!”
相关参考
汉景帝答应窦太后,传位给弟弟梁王,为何还是反悔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作为“文景之治”的缔造者之一,汉景帝刘启在我国历史上可以算作是一位有作为、有能力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延续文帝的治国方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都会发生一些摩擦,每年大大小小的战争不间断,胜负也都有。秦国在秦孝公时期经历了商鞅变法,变成了新兴的强国,诸侯国都忌惮秦国。然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也进行了一次“
1854年10月,湘军大北宁靖军后,从他们手中抢回了湖北省会、长江边军事重镇武昌。湘军夺回武昌的新闻传到国都,咸丰皇帝愉快得不得了。当初咸丰皇帝号令母丧在家的曾国藩在家乡办团练,录用他为湘军的最高统帅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神通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唐帝国建立之时,可谓是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而李靖、李世勣包括唐太宗李世民,都是可以排入中国武将榜单前十的军事家。但在这些谋臣武将中,却混杂一个
很多人都不了解他是清朝的将军,默认手下掳掠百姓,康熙为何还要给他升官?接下来跟着本站小编一起欣赏。>康熙在位期间,平定了内乱,开始走上正轨,此时的首要问题便是解决老百姓的生活困苦。康熙实行的“滋生人丁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秀和赵匡胤谁更厉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不能放在一起比的,杯酒释兵权本来就是一段伪历史,它体现只是北宋崇文抑武思想的开端,而不是事实。假设杯酒释兵权
忽必烈本想放了文天祥,为何最后又反悔而杀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1278年(景炎三年),在广东潮州坚持抗元的文天祥,正和士兵们在一个名叫五
忽必烈本想放了文天祥,为何最后又反悔而杀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1278年(景炎三年),在广东潮州坚持抗元的文天祥,正和士兵们在一个名叫五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夏侯惇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曹操的爷爷曹腾是个大宦官,有权又有钱,但没有儿子。就从夏侯家领了一个孩子,取名曹嵩,当儿子养育。因此,曹操和夏侯惇、夏侯渊
公元976年,篡周建宋的赵匡胤死得不明不白,其弟赵光义继位也不明不白。很多人都不服赵光义,如同当年很多人不服赵匡胤一样,所以赵光义需要灭掉北边的强敌北汉来增加自己的威信。公元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