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古代有多少太后专权的事件
Posted 太后
篇首语: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古代有多少太后专权的事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古代有多少太后专权的事件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太后专权的解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要说中国古代皇后和太后之间的差距,那可是说是天壤之别。其实很多人都会困惑,纵观世界历史,中国的太后堪称全球最强太后团体,后宫升级的顶级。但是在其它很多国家,太后并没有什么用,远不如皇后有用。比如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当年是皇后,虽然后来某种意义上也成了“太后”,不过她是直接继承的王位,根本没有经历这一步。
但是我国古代皇后往往都是被废,太后却屡屡摄政掌握大权,这是为什么呢?素来反对“女主秉政”,“牝鸡司晨”的传统文人士大夫为何对太后如此忠诚不二呢?
上图_ 宣太后(?―前265年),芈(mǐ)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
要说我国历史的太后掌权,那还得从秦宣太后,也就是芈八子,《芈月传》的主角芈月开始说起。芈月是秦惠文王的老婆,是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太后(她首创了太后这个词)。要说芈月这个人当初是楚国贵族出身,虽然早年在楚国地位不太高,但是到了秦国以后得到了秦惠文王的宠爱。不过这时候她只不过是个宠妃,等到秦惠文王死后她就被发配到了燕国,他的儿子赢稷当起了质子(相当于人质)。
不过要说芈八子确实权术过人,后来即位的秦武王嬴荡死的太早,秦国无主,芈月趁机带着赢稷回国即位,这个过程今天已经没人知道具体细节了,不过可见芈月的手腕。要知道当时芈月母子回国的时候可谓危机四伏,不过芈月一回来立刻扫荡了牛鬼蛇神,成了秦国的统治者。因为赢稷,也就是秦昭襄王当时年幼,所以全靠母族支持,这成了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外戚加太后主政。
上图_ 吕后篡权
自秦宣太后芈八子之后,刘邦的老婆吕后更是成了新的巅峰,吕后的才能在刘邦活着的时候其实没什么展现。不过手腕也是相当厉害(毕竟能找商山四皓把刘邦的嘴给封住),吕后比较有名的是对付情敌的残酷手段,不过她治国其实也有一套。
吕后在刘邦死后开始摄政,第一次称制,也就是她的文书称为“制”,皇帝则称“敕”,在当时吕后的权威还在皇帝之上,甚至到了后期吕后把她的吕氏一族都封为王爷,可谓权势滔天,可笑的是之前刘邦刚刚定下一个规则: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可以说是把刘邦的脸都打肿了,但是吕后在的时候天下无人敢反,等吕后死了刘姓诸王才举兵起义恢复了江山。
上图_ 武则天和侍女 壁画
接下来就不得不提那位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了。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前后控制朝政四十余年,堪称太后中的太后,甚至连亲生儿子都当成踏脚石(太子李贤),杀起来毫不手软,可以说武则天的权谋之术在历史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不过像武则天和吕后这样极端的大权独揽型的摄政并不是古代太后摄政的全部面貌,在历史上,还有所谓和谐的摄政。
比如北魏的冯太后和著名的孝文帝就是和平摄政,还有辽圣宗和萧太后,孝庄和康熙,都是很和谐的摄政模式,太后帮助幼主管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还政给皇帝。其中孝庄对康熙的培养还非常的有计划,孝庄在康熙继位初期就一直亲自主持他的课业与政务学习,等到康熙成年孝庄就把权力还给康熙还帮助他剪除了权臣鳌拜,让康熙很快成长,堪称太后和皇帝之间的典范,当然慈禧那种反面教材就不要提了。
上图_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侧福晋→庄妃→皇太后→太皇太后
既然太后如此权势滔天,那么皇后在中国历史上又是什么情况呢?
古代的皇后可以说是非常的难混,相比太后的荣华富贵,皇后的日子可大都不太好过。首先皇帝是三妻四妾,后宫一大家子人,皇后是中宫之主却还不一定是真正说了算。比如说比较悲催的遇上皇帝宠幸贵妃,那可就倒霉了, 比如明宪宗宠幸万珍儿,皇后都得绕道走。还有的时候也许你并不是唯一的皇后,比如周宣帝居然有五个皇后,还居然搞了和围棋一样的编号,什么天天元大皇后杨丽华,天中大皇后陈月仪其实还不如干脆就东南北西中(打麻将)。
可以说当皇后臣妾可是太难了,然而难上加难的事可比想象中要多。后宫之中的阴谋诡计并不比电视剧里面的少,比如唐高宗李治的王皇后就曾经遭遇武则天的陷害,虽然武则天杀死自己女儿一段至今历史学家仍旧争论不休,但是武则天把王皇后给弄得家破人亡可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历史上被废的皇后的皇后数量可是数不胜数,其中还有倒霉的比如羊献容居然被废了五次,皇后被废的下场好一点的打入冷宫,差一点的直接丧命,皇后的位置用本山大叔的话说:刷,说没就没啊。
上图_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 ,即唐高宗
历史上,以皇后身份能够深度掌握权力,其实也就俩人,一个是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一个是武则天,那么问题来了,为啥皇后和太后差距这么大?到底差在哪呢?
要说为啥皇后和太后权力差距这么大,其实大概有三个原因。
1. 身份差距
从身份上来说,无论是太后还是太皇太后,都是皇帝的母亲一辈,但是皇后,那是妻子。按照我国古代的封建伦理观来说,妻子那得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最多也就是“听天下之内治,以明彰妇德”。所以皇后干政历来就被皇帝所忌惮。这明显违背所谓的封建道德标准。
上图_ 贾南风(257年-300年),即惠贾皇后,小名峕(shí)
但是母亲身份出现的太后可就完全不一样了,首先太后是母亲,古代母亲的教育职能非常强大,所谓孟母三迁,母亲可以决定终身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有的大事都应该请示母亲裁决,在封建王朝看来母亲代替儿子把持朝政这是维护统治。但是老婆要是来把持朝政那可就是牝鸡司晨了。
刘静贞先生在《中国妇女史论集续集》中认为:
在官僚集团看来,当皇后随着前皇帝的去世和新皇帝的产生而升格做了皇太后之后,她显然也就取代前皇帝成为了皇室家庭新的家长。
所以自然可以获得臣民的认同,相对于皇后,太后俨然是王朝的守护女神。
上图_ 王莽(前45年12月12日—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
2. 代表差距
从代表身份上而言,太后和皇后那可完全不同。皇后往往是政治联姻的产物,所谓为了母族嫁给皇帝,这非常常见。比如东晋南朝的皇后大部分都出身王谢,作为政治联姻,所以就不得不携带一种副产品——外戚。
比如著名的太皇太后王政君,在她还是皇后的时候,就提携了自己的王氏家族成员最后弄出一个王莽。可以说外戚是皇帝非常忌惮的一点,为了防止外戚乱政对皇后进行提防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但是太后毕竟儿子就是皇帝,总有爱子之情,除了武则天那种自己当皇帝的超级女强人,一般来说就算自己篡位也没什么意思,所以自然会为皇帝铺路,垂帘听政倒也没什么关系。也正是如此,太后摄政比皇后容易接受得多。
上图_ 武则天手迹《升仙太子碑》
3. 实力差距
皇后一般都是家族出身的贵族小姐,涉世未深,太后可是在后宫里面饱尝了腥风血雨的“宫斗冠军”双方的水平差距往往不可同日而语。比如说武则天,从才人一步步到太后到皇帝,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那可是干掉了无数政敌,步步惊心动魄。一般的皇后不过就是运气好嫁给了太子或者直接嫁给皇帝,手腕能力的差距和太后差的很远,自然无法承受独揽大权的重担。
而且要论人脉也是无法相比,太后毕竟在宫里混了那么久,内外亲信遍布朝野,皇后那比起来可就是小白了,所以太后完胜皇后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无论皇后太后都不能作为封建时代女性权力的代表,实际上他们都是在父权之下,只有到了近现代男女才实现了平等,武汉大学的张星久先生就曾经指出:封建时代对母亲的尊崇本质是对父权的敬畏。可谓一针见血。
相关参考
根据历史上吃人的例子统计,吃美女的办法有许多种。有的是把美女放在一只大缸里,外面用火煨烤,直到把美女烤熟;有的是把美女放在一个铁架子上,下面用火烤,像烤羊肉串似的;有的是把美女的手脚捆绑起来,用开水浇
唐朝是我国非常鼎盛的一个封建王朝,要说唐朝知名度最高的一个皇帝,应该就是武则天,武则天是我国唯一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称帝之后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并且在封建社会中,身为一个女子最后却登基称帝
由于不满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专权,11月,她与恭亲王奕等贵族官僚在北京发动辛酉政变,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五人革职或遣戍,改元同治,实行两太后"垂帘听政",自己掌握实权。她任奕为议政王、军机大
安帝放权于外戚奸佞,任由宦官专权,导致吏治腐败,民怨沸腾,外戚与宦官专权的局面愈演愈烈,最后引发了废长立幼、欺君罔上的事件。>> 安帝在邓太后的操纵之下,虽然登上帝位,却没有亲政,因此,等邓太后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朋党之争朋党原指同类人为自私的目的而互相勾结。唐朝后期,政治腐败,宦官专权,朝官内部也结成朋党。勾结宦官,排斥异己。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同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相互间持续了近
前33年,元帝去世,太子刘骜即位,他便是汉成帝。元帝皇后王政君成了太后。王太后有四个姐妹,八个兄弟(有一人早死),长兄叫做王凤。成帝即位后便任命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其弟王崇封安成侯。前27年,王崇死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明末农民战争17世纪中期推翻明王朝的农民大起义。明末政治极端腐败,神宗“二十余年深宫静摄,付万事于不理”。熹宗时,宦官魏忠贤专权,其党羽遍及朝廷上下,恶贯满盈。土地兼并空前严重,
不甘寂寞的吕太后作为汉高祖刘邦的结发妻子,吕雉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她还开创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作为大汉王朝的“至尊红颜”,吕雉也
和熹邓(81年-121年),讳邓绥,为和帝之、女政治家,南阳新野人(今河南新野)。> 邓绥出身世家大族,祖父邓禹是辅佐刘秀建立东汉的大功臣,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父亲邓训,曾为护羌校尉,母亲是阴丽
汉和帝刘肇于章和二年(公元88年)壬辰即皇帝位,尊章帝窦皇后为皇太后,改明年为“永元元年”。汉和帝年幼,窦太后临朝称制。太后临朝,首先做出了三项重要决定,其中一项就是她意欲封官集权,排斥异己。>窦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