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慈禧太后临终前做了什么异常的决定

Posted 光绪

篇首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慈禧太后临终前做了什么异常的决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慈禧太后临终前做了什么异常的决定

慈禧,满族叶赫那拉氏,安徽徽宁池广太道、赠三等承恩公惠徵之女,玉牒,即皇族家谱记载是“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乳名兰儿,在那拉家族中,慈禧被称为杏儿,故称叶赫那拉。咸丰元年,慈禧即公元1851年被选秀入宫,赐号懿贵人。后册封懿嫔。5年后的三月,慈禧生皇长子载淳而被册封为懿妃,不久又晋封为懿贵妃。在咸丰皇帝驾崩于避暑山庄后,治丧期间因与慈安太后分住烟波致爽殿东西暖阁,故也被称为“西太后”。

公元1860年,咸丰十年七月,载淳即位,是为同治皇帝,慈禧与钦贞显皇后,即东太后并尊为两宫皇太后,御临养心殿,垂帘听政。公元1874年末,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只有5岁的载恬为光绪皇帝。直到公元1889年初,才由光绪帝亲政。但“上(光绪帝)事太后谨,朝廷大政,必请命乃行”。其实,光绪皇帝的亲政不过是名义上而已,一切朝政军国大事仍是慈禧决断。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驾崩中南海的瀛台涵元殿,年仅38岁。慈禧立醇亲王载沣子、年仅3岁的溥仪为帝,年号宣统。次日午后,慈禧在紫禁城仪鸾殿病逝,终年73岁。朝廷上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总共25字,为有史以来皇后身后哀荣之最。但是,作为手握朝政军国大权的慈禧太后,在临死之前的后事安排一直都是一个谜。那么,这位垂帘听政近半个世纪的皇太后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是什么?耿耿于怀的又是什么?对于自己的身后究竟有什么政治安排呢?

光绪皇帝之死,是清末最大的一桩历史疑案。多种记载认为,光绪是被害死的。人们议论最多的,是慈禧太后。其主要理由是,光绪自5岁进入宫中之后,就开始受到慈禧太后的专制管理,精神上一直处于紧张和压抑的状态之中。及至长成亲政,内忧外患,太后的处处掣肘,心情也很少舒畅。戊戌变法失败,被禁闭于瀛台,种种精神上的折磨和打击,珍妃的惨死,更增添了思想上的愁闷。

如此长期承受巨大的精神负担,身体不被压垮,那才奇怪呢!不过,尽管光绪34年时,皇帝的身体已经很虚弱,并且自年初患病起,就没有痊愈过,但是种种的迹象表明,病情还不至于导致光绪突然去世。光绪在去世的前一天,曾经发布谕旨,令全国各地督抚,遍寻名医灵方,推荐进京,为其治病。这件事说明,病人此时神智还非常清醒,对治好病,仍然有很大的信心。

另外,光绪“脉案”中没有任何“吐血”的记载,病人的结核病尚未到达非常严重的程度。还有一件事值得深思,就是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即光绪皇帝去世的前一天,慈禧太后死前的两天,清廷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向全国发布了两道谕旨:其一,命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其二,任命载沣为摄政王。

这道谕旨字里行间的意思是很明确的。溥仪在这里虽然未被立为大阿哥,但事实上已成为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显然,这两道谕旨并不是皇帝所发。甚至光绪本人就根本不知道有这两道谕旨。且不说光绪这时正在生病,即使是身体健康的时候,朝政也完全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平日上朝,光绪只是摆设,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发言权。决定皇位继承人这等重大问题,慈禧绝对不许光绪染指,更不可能让他独自作主。

很清楚,谕旨是按照慈禧太后的意思颁布的。如此,则反映出两个问题:

第一,颁布谕旨时,慈禧太后的生命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她非常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第二,颁布谕旨时,慈禧已经决定,她要看着光绪死去。如果光绪死在了慈禧太后的后面,那么,令溥仪进宫及载沣为摄政王的谕旨,就等于一纸空文。因为在慈禧太后死后,光绪肯定要改变这个并非出于他本意,甚至在他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做出的政治安排。

关于这一点,慈禧太后比任何人都清楚。解决的办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叫可能改变这个决定的人,死在做决定的人的前面。事实上,依据慈禧太后的性格和为人,她早就打算这么做了。

“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就想置光绪于死地。她痛恨光绪曾要发兵围颐和园,并要将她囚禁。但是光绪毕竟是大清国的皇帝,同一般的政敌不一样。政变后,光绪刚刚从政治舞台上消失,就立刻引起朝野内外,以至国际上的强烈反响。如果皇帝又突然去世,势必要引发更大的社会动乱。投鼠忌器,她不得不隐忍一下。以后慈禧又多次想方设法废掉光绪的帝位,但依然受到来自各方面阻力而未果。而此时,慈禧太后年迈的身体已经病入膏肓,已经没有什么再可顾虑的了。

这位统治具有四万万人口的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女人,临终前最不希望的,就是因自己生命的结束,而给了政敌光绪以胜利的机会,使他得以重掌朝政,改弦更张。如果是这样,慈禧太后将死不瞑目。权力是慈禧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在所有的政治角逐中,她要永远扮演胜利者的角色。果然,在颁布令溥仪进宫谕旨的第二天,光绪去世。溥仪受命继承大统,为宣统皇帝。其父摄政王载沣,出任监国。次日,已经奄奄一息的慈禧太后,做出了她一生中的最后一个决定:嗣后,一切军国政事,均由监国摄政王裁定。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慈禧死前做了一件大坏事,一百年后才被专家证实

1908年,注定是大清朝最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统治了中国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病逝。>在慈禧死的前一天,当了一辈子傀儡的光绪皇帝也撒手人寰,此时的大清王朝已经变得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倒下的可能性,如果慈禧不

劉太后臨死前做了一個讓人不解的動作,宋仁宗一招破解

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而宋朝的劉娥是最接近武則天的女人了,執掌大清50年的慈禧也是不能比的。武則天與劉娥之間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比如,武則天是唐朝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的女

历史人物 文七妹临终前做了什么预测,毛主席说她的话说对了一半

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番成就呢?孩子有本事了,首先得益的是孩子自己,但是作为父母心里其实比自己孩子还要高兴,因为对于父母来说这个时候孩子才算是真的长大了,自己也可以真的放心了。今天

世界历史 慈禧这个愚蠢决定,断送中华百年国运,日本异常兴奋6年赶超中国

在大清最后的几十年,曾经有一段时间,清朝国力蒸蒸日上,军队建设更是日新月异,尤其是北洋海军,建设成就更是斐然,远远超过当时明治维新的日本。但是恰在此时,慈禧太后却下了一道命令,改变了中国百年国运,日本

为什么咸丰皇帝在位时慈禧为何斗不过慈安?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死。他临终前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二、命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大学士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三、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

为什么咸丰皇帝在位时慈禧为何斗不过慈安?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死。他临终前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二、命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大学士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三、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

历史慈禧太后在临终前说了什么?

慈禧太后郑重地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光绪三十四年,慈禧太后病势沉重,进入弥留状态。御医们手忙脚乱,开了一剂益气生

慈禧太后晚年的临终遗言

虽然爱美,但绝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女人,她让光绪称她为“亲爸爸”,说明她虽在生活上做足女人工夫,但在政治上她要当一个比男人还男人的强者。慈禧不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女权主义者,她争的是自己的权力,她只代表

历史人物 慈禧太后临终前终于醒悟,留下一句遗言,震惊整个大清国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慈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不过她的临终遗言,否定了自己的一生,告诉后世子孙,一定不能让女人干政!>然后,她死后的大清朝已经名存实亡,根本没有遵守临终遗言的机会了。>对于慈禧,历来褒贬不

慈禧太后的临终遗言是什么?为何吓坏了李莲英?

中国封建社会上最有权力的女人就要数吕雉、武则天和慈禧最为出名。这三人都是有姿色、有眼光、有谋略、有手段,才能够在这男权当道的封建社会里走上权力巅峰,君临天下。其中慈禧的命运是最悲惨的,吕雉是和刘邦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