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明末女诗人纪映淮 不忘亡国之恨拒绝清政府救济

Posted 才女

篇首语: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明末女诗人纪映淮 不忘亡国之恨拒绝清政府救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明末女诗人纪映淮 不忘亡国之恨拒绝清政府救济

明末清初的南京女诗人纪映淮,守闺期间即以诗名饮誉江东。后因朝代更迭,落入生活底层,作品也大多散佚。清初著名文人王士禛因欣赏她的才华而不得见,且误会了她的身份,发出一句感慨“不见题诗纪阿男”,结果与纪家人生出龃龉。

  闺中才女纪阿男名闻江东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王士禛因公事来到江宁(南京),有感于六朝古都与秦淮人事的盛衰变迁,创作了《秦淮杂诗》14首。其中有一首写道:“十里清淮水蔚蓝,板桥斜日柳毵毵。栖鸦流水空萧瑟,不见题诗纪阿男。”

此诗是因一首《秦淮竹枝词·咏秋柳》引发的。《咏秋柳》当时曾广为传唱,诗曰:“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不与行人绾离别,赋成谢女雪飞香。”虽然写的是草木摇落的秋景,但格调明朗欢快,毫无萧瑟凄凉色彩,末句用东晋谢道韫以柳絮喻雪花为典入诗,暗含自比咏絮才女之意,显露了作者非同一般女子的自信与才气。

这首“秦淮竹枝词”当时唱红了秦淮河两岸,并传唱至扬州。后来到扬州担任推官的王士禛听到这首诗后,极为欣赏其诗风神韵,对该诗及其作者纪阿男的名字留下了深刻印象。

  才华超群的女诗人纪阿男

这位得到大名鼎鼎的王士禛赏识的纪阿男,是南京明末清初时才华超群的女诗人。

纪阿男,大名纪映淮,字冒绿,“阿男”是她的小名,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她生活在一个诗书之家。父亲纪青,字竺远,金陵名士,工诗擅文;哥哥纪映钟,字伯紫,明崇祯朝诸生,诗书俱佳。受家风熏陶,映淮自幼就攻经读史、习诗作词。聪慧秀美、才华出众的她尚待字闺中,就创作了许多为人称道的作品,并以诗名饮誉江东。

生长于风光绮丽的秦淮河畔的她,诗作清丽典雅,含蓄隽永。如她及笄之年创作的一首《桃叶渡》:“清溪有桃叶,流水载佳人。名以王郎久,花犹古渡新。楫摇秦代月,枝带晋时春。莫谓供凭揽,因之可结邻。”借东晋王献之与爱妾桃叶的爱情故事,把一个即将出阁的女孩对爱情与婚姻的憧憬表达得纯美而婉转。

今南京夫子庙桃叶渡牌坊上的一副楹联即撷自其中。

  著名文人王士禛语失检点

王士禛在秦淮河边抚今思昔,慨叹物是人非的时候,想到那位写出“栖鸦流水点秋光”的秦淮才女纪阿男,可惜她已杳无踪迹了,他在表达对纪阿男倾慕和欣赏的同时,流露出与她缘悭一面的遗憾,怅然叹息道:“不见题诗纪阿男。”

然而,在那个时代,一个男人如果对一个良家女子说出这样无所顾忌的话,是极不庄重的,何况纪映淮还是名门出身。王士禛为什么会语失检点?原来,他误会了纪映淮的身份。他在扬州时从歌女口中听说这首诗是从南京秦淮河畔传来的,便想当然地以为其作者是一名烟花女子。

不仅如此,王士禛在《秦淮杂诗》中还把纪阿男和秦淮河畔的风尘女子并列在同一诗题下吟咏,而他当时是一位名震天下的诗人,这样的作品流传开来将会给纪映淮的名声带来多大伤害!自然引发了纪映淮娘家人的不满。

当诗句被人告知纪映淮的哥哥纪映钟后,他非常生气,当即修书一封,责备王士禛道:“公诗即史,乃以青灯白发之嫠妇,与莫愁、桃叶同列,后人其谓之何?”王士禛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孟浪,随即回函赔礼道歉。

其实,当时王士禛不但不知道纪映淮的身份,更不知她早已孀居,并沉沦在生活的底层。明清鼎革后,纪映淮的人生发生了剧烈变故,陷入生活的困境。

  明清易代纪映淮命运逆转

明崇祯七年(1634年),18岁的纪映淮嫁给了山东莒州诸生杜李。虽然莒州的生活条件与环境远不能和南京城相比,但婚后夫妇“分韵联吟,擘笺斗捷”,伉俪情深,琴瑟和谐。

仅仅过了短暂几年,由于异族入侵,纪映淮的幸福时光戛然而止。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兵南犯,莒州城告急。杜李登高一呼,率领数十位青年协助知州景淑范防守城池。同年十二月,清兵攻破莒州城,守城军民全部阵亡,杜李也英勇就义。纪映淮扶老携幼躲避到乡村才得以免祸。

后来王士禛任京官后,了解到纪映淮的艰难处境,欲让山东沂州府接济一下她的生活,使其诗词才能得到发挥。然而纪映淮不忘杀夫之仇、亡国之恨,以“采薇”自喻,“耻食满鞑馈赠”,茹荼席草度日。

挣扎在艰辛的生活中,纪映淮已没有太多的精力和心情从事创作,所作不多的诗词,题材、风格、感情色彩也已和年轻时的作品大为不同。如有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桃源忆故人·暮春》:“楼前花逐东风舞,惟有杨花堪妒,一味入帘穿户,不管愁人顾。枝头杜宇声偏苦,叫得斜阳欲暮,门外残红无数,零落横塘路。”全篇弥漫着感伤、悲苦的情绪。

一代才女纪映淮虽早已似零落的残红飘然而去了,但她卓绝的才华与高洁的品格将永远如家乡绽放的红梅,映照着秦淮碧波。

相关参考

亡国后不忘要官做

历史的车轮呼啦啦到了南北朝,这里出了个经典人物,那就是陈后主陈叔宝,紫衣封之为史上头号活宝皇帝。要说陈叔宝的皇位来得很是惊心动魄,他是太子,弟弟陈叔陵为争夺皇位,在父皇的遗体前就忍不住挥刀相向,要不是

亡国之君金哀宗逃亡中竟还不忘搜罗处女享乐

金哀宗是金国的最后一位皇帝,是亡国之君,金哀宗生在金国的国势下滑之时,自己的能力所限无法成为力挽狂澜的有作为的君主,不能看清楚当时的形势,没有做到联合宋朝共抗蒙古军队的战略选择,在强大的蒙古军队的进攻

亡国之君金哀宗逃亡中竟还不忘搜罗处女享乐

金哀宗是金国的最后一位皇帝,是亡国之君,金哀宗生在金国的国势下滑之时,自己的能力所限无法成为力挽狂澜的有作为的君主,不能看清楚当时的形势,没有做到联合宋朝共抗蒙古军队的战略选择,在强大的蒙古军队的进攻

世界条约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联合国救济善后总署基本协定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45.11.14重庆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九日,联合国及其与国曾在华盛顿签订协定,产生联合国救济善后总署(以下简称联总)其宗旨为:计划、统筹、执行或设法执行若干办法,以救济在联合国控制下之任何地区内之战

世界条约 关于美利坚合众国救济援助中国人民之协定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47.10.27南京兹因美利坚合众国意欲对中国人民给予救济援助,使其免受苦难,并得继续切实努力,以求恢复元气;又因中国政府曾向美国政府请求救济援助,并曾提供情报,使美国政府深信中国政府亟需援助,以

历史百科 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

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

波斯面临亡国向大唐求救,李世民为什么拒绝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波斯面临亡国向大唐求救,李世民为什么拒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波斯帝国是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波斯人曾经建立起多个王朝,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萨珊王朝。波斯萨珊王朝建立于公元224

归国后两父子勉强相见 蒋介石为反共拒绝营救蒋经国

...或任苏俄残杀,而决不愿以害国之罪犯以换亲子也。绝种亡国,乃数也。余何能希冀幸免!但求法不由我

从设厂施粥,来看明朝的灾年救济制度

我们看很多明朝历史剧的时候,剧里面往往会有这样一个场面,赶到灾年的时候,政府就会架起大锅,然后煮上白粥,供受灾的百姓们食用。其实这个场景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明朝曾经开设了很多的粥厂,用于灾年赈济灾民

崇祯皇帝朱由检悲惨的一生 明末亡国之君

明思宗是大明王朝最后一位君王,他不同于一般的亡国之君,明思宗朱由检有着很强的气节,同时也将自己一生献给了大明江山社稷,但最终大清入关自缢身亡。明思宗出生于1611年,朱由检是朱常洛的第五个儿子,因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