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丢了头顶乌纱帽 李白写诗诋毁杨贵妃
篇首语: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不小心丢了头顶乌纱帽 李白写诗诋毁杨贵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不小心丢了头顶乌纱帽 李白写诗诋毁杨贵妃
国人对于野史的偏爱,想必由来已久。当年李白供奉翰林,曾用野史狠狠娱乐了杨贵妃,“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赵飞燕的野史形象,无非纤瘦、美艳、命好。杨玉环当然高兴,不说其他,单说纤瘦,就足令她芳心大悦。胖妹子总是喜欢别人夸苗条的,否则贾宝玉说“杨妃体丰怯热”,宝钗也不至大怒。李白的“坏心眼”,呆会再说,他大概料定杨妃读书少,历史读得更少。
那么,历史中的赵飞燕,颜值到底如何?《汉书》(下同)载:“孝成赵皇后,……属阳阿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成帝尝微行出。过阳阿主,作乐,上见飞燕而说之,召入宫,大幸。”按惯例,某女生得好,史家会交代,没交代,就说明容貌平平。
赵飞燕舞技出众,对颜值自有补益。比如她多半会“芭蕾跳”,显得体态轻盈,所以人送外号“飞燕”;她打小学歌舞,不会胖,当然也未必瘦弱,毕竟舞蹈也是体力活儿,“掌中舞罢箫声绝”,那是文学夸张。汉成帝为她倾倒,缘于青春年少及优美舞姿的可能性较大,无关颜值。
从实际宠幸来看,也能佐证这一点。“皇后既立,后宠少衰,而娣绝幸,为昭仪。居昭阳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漆,切皆铜沓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釭,函蓝田璧,明珠、翠羽饰之,自后宫未尝有焉。”
就是说,成帝对赵飞燕的宠爱,时间非常短,完全像“三分钟热度”的那种,热过了,给个名分,每月支付点赡养费。至于夫妻义务,想起来,履行一下,想不起来,你也别不服!对小姨子赵合德,他反而表现出了异常的痴恋,“姊娣颛(专)宠十余年”,怕是爱屋及乌的说辞,他连死都要死在赵合德的住处,可见赵飞燕的颜值诱惑远不及其妹。
常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倚新妆”,是否也包括穿新衣服呢?汉初服装尚黑,女子穿黑色裙裾,给人以混夜店的感觉,不会太美;元封改制后,服色尚黄,华贵了许多,可是内命妇的着装也多了不少条条框框,随便穿着,不容易了。颜值一般的赵飞燕,就算穿上新,化个“新妆”,又能有多美?
那么,历史中的赵飞燕,命真的好吗?可以说,很不好!因为是女孩,因为家里穷,她刚出生就沦为弃婴,“三日不死,乃收养之”,顽强的生命力救了她。在阳阿公主家学歌舞,名为宫女,跟奴婢也差不离儿。嫁了皇帝老公,结果被妹子抢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好在她知道宫廷水深,姐妹之间不能窝里斗,否则早杠上了。肚皮不争气,或许是她最大的命苦,如果她有儿子,其家族乃至西汉末期的许多悲剧都可以避免。不明白?回家查史料去,不能啥都推给我吧,短短千字文,实在容纳不了。
公元前8年,定陶王刘欣来长安谋夺继承人位置,其祖母傅太后行贿赵飞燕姐妹,使得这哥们顺利成为太子。成帝也不是没儿子,只是生一个,死一个,有的无端夭折,有的被赵合德害死了。关于这个公案,哀帝即位时,司隶解光上的一道奏章说得清清楚楚。此君不愧是搞刑侦的,凶手,被害人,时间地点,证人证言,甚至赵合德的原话,汉成帝的态度,各种细节,他都查实了,然后话锋一转,“赵昭仪倾乱圣朝,亲灭继嗣,家属当伏天诛。”此时赵合德已然自杀,解光的真实意图昭然若揭,若非议郎耿育上疏辩护,赵飞燕在劫难逃。饶是如此,新城侯赵钦、成阳侯赵?等亲属,还是丢了爵位,驱至辽西郡安置。
如果哀帝活得长一些,哪怕活四十岁,赵飞燕“命好”的野史说法也还是可以成立的。这哥们跟姓王的没啥交情,对赵飞燕,却是感恩的,尊为皇太后加以保护。偏偏他是短命鬼,在位七年就去世。他刚死,民间就流传童谣,诬陷赵飞燕偷汉子,还将赵合德的罪行加于赵飞燕头上,“燕啄皇孙”之典故即出于此。一个月后,赵飞燕自杀,也许入殓前会给化个新妆。
这首写给杨贵妃的诗恐怕正是李白失官的原因。得罪高力士,那是野史,正史里没说原因。只说玄宗很礼貌地送了一些钱物给他,然后拜拜。我个人倒是认为,杨妃拿到赞美诗,必然研究一下赵飞燕。她又不傻,结果可想而知。枕头风一吹,小脾气一发。玄宗又不能将这事儿公开,只好心照不宣,撵走李白以慰佳人。
为何杨贵妃不喜欢李白?原来是高力士搞的鬼
对于诗仙李白而言,那是才高八斗、文采斐然的,而且也曾得志一时,怎奈自恃清高,最终仕途坎坷。
据悉,在一次宫廷酒宴中,诗仙李白,作了《清平调》三首来歌颂杨玉环的美貌。当然,写诗对他来说,那是小菜一碟。有表现的机会,李白也不会错过。
不过,李白清高的毛病又犯了,他写诗的时候,非得要宰相杨国忠亲自为他磨墨,还命深受皇帝宠信的太监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吗,那可是一个心胸狭窄的小人,因为脱靴之事,对李白是怀恨在心。之后,他各种寻找机会,只为惩治李白。
在《清平调》三首中,李白将杨玉环描写得花容月貌,如同仙女下凡。杨玉环本人,自然是非常喜欢的,也经常吟诵,觉得写得很好。在诗中还提及赵飞燕,那意思很明显,就是将杨玉环与赵飞燕相比较。这样的写法,并无恶意,反而充满了奉承,但是高力士,却抓住了报复的契机。
有一次,高力士一听杨玉环在吟诵《清平调》,便开玩笑地说:“我还以为您会因为这几首诗恨死李白了。”杨贵妃一听大为不解,高力士立马跟着说:“难道您没看到他把你比作赵飞燕了吗?赵飞燕是什么人,怎么能跟娘娘比呢,这分明是把您看得同赵飞燕一样淫贱啊!”
当时的杨玉环,已经集“三千宠爱在一身”,他最担心的,还是地位不稳,害怕被人说淫贱,结果高力士这么一解读,李白赞美的诗歌便成了嘲讽了。杨玉环本人也没有太多的文化,高力士这么一说,便开始反感和憎恨李白了。
后来,唐玄宗几次欲提拔李白,都被杨玉环阻止了,最终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了,这对想进入政治舞台的李白来说,仕途无疑是失败的。此后的日子,李白只能借酒浇愁,赋诗抒怀,浪迹江湖。
本来,杨贵妃是很欣赏李白的,尤其是他写诗赞美自己之后。遗憾的是,清高的李白不懂人心,结果得罪了高力士,自然也被人算计了,最终只能落得一个“仕途失败”的结局。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从李白让高力士脱靴开始,剧本的结果已经写好,差的,只是台词与细节罢了。
相关参考
国人对于野史的偏爱,想必由来已久。当年李白供奉翰林,曾用野史狠狠娱乐了杨贵妃,“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赵飞燕的野史形象,无非纤瘦、美艳、命好。杨玉环当然高兴,不说其他,单说纤瘦,就足令她芳...
国人对于野史的偏爱,想必由来已久。当年李白供奉翰林,曾用野史狠狠娱乐了杨贵妃,“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赵飞燕的野史形象,无非纤瘦、美艳、命好。杨玉环当然高兴,不说其他,单说纤瘦,就足令她芳
对于诗仙李白而言,那是才高八斗、文采斐然的,而且也曾得志一时,怎奈自恃清高,最终仕途坎坷。据悉,在一次宫廷酒宴中,诗仙李白,作了《清平调》三首来歌颂杨玉环的美貌。当然,写诗对他来说,那是小菜一碟。有表
对于诗仙李白而言,那是才高八斗、文采斐然的,而且也曾得志一时,怎奈自恃清高,最终仕途坎坷。据悉,在一次宫廷酒宴中,诗仙李白,作了《清平调》三首来歌颂杨玉环的美貌。当然,写诗对他来说,那是小菜一碟。有表
「探花」是古代科举制度中最后一关「殿试」,取得进士第三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合称「三鼎甲」。可见是多么难取得的一个成就,没想到清朝入关没多久,就有一位探花叫做叶方蔼,只因为欠官府一文钱的税
满清入主中原后,历朝皇帝对汉人势力崛起都是十分忌掸的。直到太平天国运动势将燎原,八旗兵马望洋兴叹之际,朝廷才违心扶持起以曾国藩为首的的湘军,使之在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做大做强,逐渐形成为不可小视的汉
李白是唐朝伟大诗人,一生中为好多人写过诗歌,比如孟浩然、杜甫、杨贵妃等人,不过李白却很少为王维写诗歌,这是为什么,原来李白曾经和王维是情敌。据资料记载,李白当年生活窘迫的时候,郁郁不得志。经过多人介绍
李白是唐朝伟大诗人,一生中为好多人写过诗歌,比如孟浩然、杜甫、杨贵妃等人,不过李白却很少为王维写诗歌,这是为什么,原来李白曾经和王维是情敌。据资料记载,李白当年生活窘迫的时候,郁郁不得志。经过多人介绍
李白,字太白,是唐朝人,一个文武全才。也许大家只知道李白因为写诗写得好,而被人们尊称为“诗仙”,不知道又有多少人知道李白除了会写诗,有一个诗仙的称号外,他还会剑术,并且还有
说起来,陶渊明的粉丝还真不少,除李白外,还有很多“重量级”、“大腕级”的人物。读一篇介绍李白“粉丝”的文章,联想到自己喜欢的陶渊明,心想:李白还是陶渊明的粉丝呢!很明显,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