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朱自清曾因生活困窘与家人分居 变卖藏品筹路费

Posted 暑假

篇首语:没有比知识更好的朋友,没有比病魔更坏的敌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朱自清曾因生活困窘与家人分居 变卖藏品筹路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朱自清曾因生活困窘与家人分居 变卖藏品筹路费

1945年夏,朱自清在成都听闻了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的喜讯,假期生活在喜悦中拉开。读书、写作、待客、访友成为这位学者假期生活的“主旋律”。

然而,体弱多病的朱自清难免身心俱疲,生活的困窘、新朋旧友的聚散,给这两个月的暑期生活平添了几许沧桑……

这个暑假,朱自清是在大喜大忧的背景下,在充实、忙碌中度过的。他的境况,是当时大多数知识分子的缩影……

1940年5月,大学教授350元的月薪,只相当于战前的13.6元。昆明实在“居不易”,朱自清只得将夫人陈竹隐女士和子女送至陈女士的老家、物价水平相对低一些的成都生活。

1941年秋学术假满返校后至1946年夏前后五年,朱自清与家人一直是昆明、成都两地分居。1944年春夏,他的妻儿相继病倒,他才将珍藏多年的一些藏品托友人变卖后筹措了路费,利用暑假回成都照料家人。

1945年的暑假是他“两地分居”后的第二次探亲之旅。

 读书写作是“主旋律”

1945年6月29日,朱自清乘飞机自昆明飞抵成都,开始了他为期两个月的暑假探亲生活。

暑假中,朱自清在成都听闻了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的喜讯和震天的鞭炮锣鼓声。据其家人回忆,他一改平日的严肃与矜持,走上街头与成都市民彻夜狂欢。然而,彼时的成都又是灾难之都:烈性传染病霍乱肆虐,夺去了千百市民的生命,每天送殡的哭号声不绝于耳,朱自清抵蓉后即要去注射预防针剂;百年不遇的暴雨成灾,住屋进水,街道行船成为日常风景,朱自清家租住的简易房屋也遭遇雨水浸泡导致围墙倒塌、室壁爆裂内倾等危情。他的具体、切实的假期生活,就是在这样大喜大忧的氛围中开始和持续的。

作为久居校园和书斋的教师,读书写作依然是他假期生活的“主旋律”。据朱自清的日记所载,假期中他先后读了日本学者森谷克己著《中国社会经济史》,陶希圣著《中国社会经济分析》,孙望、常任侠选编《现代中国诗选》,翦伯赞著《中国史论集》、《杜甫研究》,何容著《中国文法论》,刘大白著《中诗外形律评说》,美国作家加德纳著《幸运的航程》,清代学者包世臣著《艺舟双楫》,美国学者斯皮里多维奇著《语言学与世界语》,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两位学者汇编的《文学批评论集》以及一些期刊上刊载的学术文章等;作为脑筋调节,他还读了两本外国侦探小说。暑假中,他准备了两次学术讲演提纲或讲稿,校订了自己的著作《经典常谈》书稿,还翻译了一些外国诗歌,写了约50封书信。

待客访友“太匆匆”

抗战时期的成都是大后方,一时文人学者云集。于是,接待来客和拜访旧友新知便成了朱自清暑期生活的另一项主要内容。

朱自清一直体弱多病,有时频繁地接待访客,身心俱疲,难免有些漠然。但同行与学生的到访往往会引发他的极高兴致。如7月9日青年学者程千帆一行数人来访,谈兴甚浓,还一起去了附近的望江楼茶座,畅谈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考索与论析,朱自清认为程千帆的“谈话颇有见解,余甚感兴趣”。

7月22日,吴组缃的到访更是令朱自清喜不自禁。一别十余年,初见朱自清时吴组缃一下子愣住了,因为恩师“忽然变得那等憔悴和萎弱,皮肤苍白松弛,眼睛也失了光彩,穿着白色的西裤和衬衫,格外显出了瘦削劳倦之态。……他在凳上正襟危坐着,一言一动都觉得他很吃力”,而恩师的居处则是在一个尼姑庵后院搭建的简易房大杂院中,“无地板,甚潮湿,家具均简陋”,与战前优雅、宁静、宽敞的清华大学北院16号寓所,已是天壤之别。

然而,困窘和病疲并未影响久别重逢的欢愉,二人相谈甚欢。朱自清依然记得十多年前为这位得意门生所做的“你不宜走考据的路”的“作家学者”定位,嘱咐吴组缃多多“囤积”生活经验以备日后写作。吴组缃到来前后又有数批客人到访,但朱自清只留了吴组缃一人午饭,朱夫人亲自下厨。大约由于多日不见荤腥,而为招待来客添的菜又极其有限,餐间朱自清的儿子几次想搛一点肉食,都被朱自清制止了。

其拮据困苦于此可见一斑。

  与叶圣陶过从最密

抵蓉次日即6月30日,朱自清就拖着病体外出拜访亲故。首先拜访的是时任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专门委员、已在成都居住五年的叶圣陶。

20余年的老友不期而至,令叶圣陶“殊出意外,为之狂喜”。然而会面时的气氛却又有些沉郁,言谈中叶圣陶觉察到老友心情不好,因最近大半年,先是留在扬州老家的次女逖先患急症遽然病逝;其后是长子迈先在广西桂林战役后数月音信全无,自忖凶多吉少,叶圣陶“闻此亦无辞以慰之”,只能默然相对。

整个暑假中,与朱自清过从最密的还是叶圣陶。他们相识既久,志趣相投,且有长期的学术合作,配合默契,相知甚深。这期间他们晤面有十多次,朱自清曾五次登门拜访。然而晤谈虽然是双方期盼的,出行却并不轻松——朱自清家住成都东门外,叶圣陶则住在西门外,两地相距近10公里;在主要依靠“鸡公车”(即独轮车)代步、泥泞满街的彼时彼地,支持着朱自清一次次勉力探访老友的,的确只能是历久弥珍的情谊的力量。此外,这期间他们还有多次书信往还。但即便如此,当8月28日朱自清登门辞别时,叶圣陶还是有些伤感,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此次佩(佩弦即朱自清)回来,晤面次数不少,而叙谈无多,又将分别,不免怅然。”不想,此次分手竟成永诀。

辞别叶圣陶等友人的次日,朱自清于拂晓前冒雨乘车离开成都,8月30日下午返回昆明,结束了为期两个月的暑假生活。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结婚后就被迫跟丈夫分居见面都难

  清朝格格们  如今涉及到清朝格格婚后生活的影视中,年轻貌美的格格们与自己的驸马过着卿卿我我、恩恩爱爱的夫妻生活。但实际的情形并非如此,天真烂漫的清朝格格们一旦结了婚,便进入孤独寂寞的生活。  结婚

朱自清与陈竹隐

她不是他的结发妻子,却为他养大了前妻留下的六个子女。他们经媒妁之言相识,却谱写了一曲浪漫清新如荷塘清风的爱之恋曲。他的一生,因为有了她才完满。然而天妒良才,那个昏暗错乱的年代早早夺走了他才华横溢的生命

历史人物 三见定情十年感情生活依然浓烈

  郁达夫与王映霞:郁达夫的第一次婚姻是典型的旧式婚姻,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的结合。1927年6月5日,郁达夫与王映霞订婚,孙荃遂告与郁达夫分居。  1917年,当郁达夫从日本回国省亲时,奉母命与

唐朝落第还能领回家路费

  如今全社会对教育都非常重视,社会各界通过各种形式的助学活动,为贫困学生排忧解难。那么在古代,人们是如何资助寒门学子的呢?  我国历史上的教育主要体现在科举上,不仅国家十分重视,而且宗族和地方民众都

唐朝落第还能领回家路费

  如今全社会对教育都非常重视,社会各界通过各种形式的助学活动,为贫困学生排忧解难。那么在古代,人们是如何资助寒门学子的呢?  我国历史上的教育主要体现在科举上,不仅国家十分重视,而且宗族和地方民众都

清第一清官升官付不出路费靠盲人解围

清朝近280年的历史,贪官污吏不少,其中最有名的应该就属乾隆时期的「和珅」了,提起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贪官,而且是巨贪。中国民间流传一句俗谚:「和珅跌倒,嘉庆吃饱。」那最清廉的官吏是谁?恐怕非「他」莫属了

历史秘闻 还卖女儿凑路费朱元璋得知:把他阉了

中国历代皇帝中,要说到最具传奇色彩、最有故事性,一定少不了不过,在他走向帝王之路后,种种残暴行径,令文武百官提心吊胆;尤其朱元璋生性多疑,只要手底下的官员有一点不对劲,他必明查暗访,查个水落石出,如果

历史秘闻 还卖女儿凑路费朱元璋得知:把他阉了

中国历代皇帝中,要说到最具传奇色彩、最有故事性,一定少不了不过,在他走向帝王之路后,种种残暴行径,令文武百官提心吊胆;尤其朱元璋生性多疑,只要手底下的官员有一点不对劲,他必明查暗访,查个水落石出,如果

杀害刘志丹的凶手被俘,徐向前发给路费释放,活到87岁

提起刘志丹,许多人都知道他是创建陕北苏区的领头人之一,正是他所创建的陕北根据地,使一度打算出走苏联中亚的红军主力,有了落脚点,不然我们的革命将面临更多的坎坷。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却在一次战斗中

知名人物 朱自清生平故事简介,朱自清历史评价,朱自清怎么死的?

朱自清,字佩弦,1898年11月22日(清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出生于江苏东海县。原籍浙江绍兴,祖父和父亲做过些地方小官。1903年全家从东海搬到扬州定居。朱自清幼年随父母课读,后入私塾,再入小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