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艺术教育家林风眠简介 死后为何不愿返乡

Posted 艺术

篇首语: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艺术教育家林风眠简介 死后为何不愿返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艺术教育家林风眠简介 死后为何不愿返乡

林风眠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艺术家,也是国立艺术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的第一任校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的副主席。

林风眠

林风眠出生在广东梅州,从小就非常喜欢画画,1919年,十九岁的林风眠从好友林文铮处得知法国有勤工俭学的机会,所以就告别了父亲,奔赴法国留学。到法国之后林风眠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就读,并且进入了柯而蒙的工作室工作,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

1924年林风眠参加了斯特拉斯堡莱茵宫举办的展览会,被当时的驻法公使蔡元培发现了林风眠的才华。2015年在巴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林风眠的许多作品都得以参展,还有许多作品被海外的收藏家收藏。1926年,林风眠受到蔡元培的赏识,在北京国立艺专任教,兼任教务长。

1927年,蔡元培通过了《筹办国立艺术大学院提案》,决定林风眠负责等建国立艺术学院,这就是中国美院的前身了。次年,年仅二十九岁的林风眠就担任了国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学院首任院长的职务。之后林风眠潜心绘画和教育事业。1938年,教育部将北平艺专、杭州艺专两校合并,迁到湖南三沅陵,学校改组,被迫解职。之后林风眠潜心艺术,在职业生涯上也是几经沉浮,在文革的时候还被安上了日本特务的嫌疑,因此入狱四年。1991年,林风眠因患因脏病病逝于香港的港安医院。

画家林风眠作品

林风眠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念的倡导者,也是重要的代表人物。在他的画作之中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之后的现代绘画的精髓,还融入了中国水墨画的元素,可以说是中西合并的开拓者。

林风眠《双鹭》

林风眠有许多非常著名的作品,这里将不再一一多做介绍,只介绍一些相对来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创作的作品《渔获》。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在一个丰收的季节里渔村中的妇女和小孩庆祝“渔获”的情景,在香港苏富比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专场拍卖会上,这幅作品拍出了1634万港元的天价。

除了《渔获》,还有非常展现林风眠绘画功的《双鹭》和《渔村》。在《双鹭》中,林风眠精准的将白鹭的羽毛、双足、尾、喙等用浓细相交的笔墨展现的淋漓尽致,脖颈的屈伸更是刻画的活灵活现,两只白鹭之间也体现出了一种生命互动的盎然生机。而在《渔村》却能够体会到明显的西方写实主义的应用。画中虽然只有聊聊几笔,但是去却用简单的构图,巧妙的配色和精准的描绘,将渔村的惬意与安逸表现出来,可见林风眠超高的绘画水平。

另外林风眠作品较多的是以仕女等人为主题的画作,其中《读书仕女》可以说是他集大成之作。画中仕女的恬静的姿态,低垂的眼睑都表现了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追求。其他林凤眠作品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林风眠的艺术改革有哪些

林风眠是艺术改革的实践者,他身体力行,对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作为一个实践者,对于绘画的所有理解,和对艺术的改革,也都体现在了林风眠的作品中。

林风眠

对于林风眠的印象应该就是他在中西方艺术融合中所做的贡献,所以林风眠的艺术改革,我们可以从林风眠的作品中来看看,林风眠是怎么对着中西方艺术进行融合的,林风眠的艺术改革又是如何发展的。

林风眠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就对毕加索有所研究、还有布拉克等人的立体主义林风眠也都有所涉猎,还专门翻译了不少欧洲当代艺术的文章,自己也搞过专题讲座。在1948年《毕加索与现代绘画》的讲座上,林风眠林风眠已经感觉到了毕加索的伟大,于是我们可以在林风眠的许多作品中对于毕加索作品的痕迹。特别是在看了戏曲之后,林风眠感触很大,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所以创作了一些列京剧中人物的作品,这其中也有不少毕加索的味道。

在作品《宇宙锋》中,林风眠将京剧人物的宽袍大袖和绚丽服饰进一步抽象为一片片相互堆积的三角形,这和立体主义形体的解构与重组很相似。这也是林风眠对中国传统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结合,更是对中国绘画的改革。后来林风眠的画风又发生了大变,接近了抽象艺术,已经和国际上抽象主义的先锋人物走到了一起。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后,他的作品里不但有一种膨胀的画面感,以及西方抽象艺术中的动感效果,摒弃了西方张扬、攻击性的内容,但保持了东方艺术柔美、温情的神韵。

林风眠怀念家乡却不愿返乡的原因

“我出生于广东梅江边上的一个山村里,当我六岁开始学画后,就有热烈的愿望,想将我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表达出来。后来在欧洲留学的年代里,在四处奔波的战乱中,仍不时回忆起家乡片片的浮云、清清的小溪、远远的松林和屋傍的翠竹。我感到万物在生长,在颤动。当然,我一生所追求的不单单是童年的梦想,不单单是青年时代理想的实现。”这是林风眠先生九十岁高龄在日本版展览时候所说的一段话。

林风眠与女儿外孙合影

能够看出来林风眠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他印象中的家乡也是他很多创作也都是因为他情系家乡,想必他的渔村系列的作品也都因为他出生在广东梅州一个小渔村。而且每隔一段时间,林风眠都要写一篇回忆家乡的文章,直到去世,都“乡音未改”,常讲客家话。还表示“希望回家乡,看几十年的变化”

但事实上林风眠并没有回到家乡,林风眠怀念家乡却不愿返乡是为什么呢?

1977年10月19日,林风眠离开上海,来到了广州。在广州玩了几天,然后去了香港。尽管当时林风眠已经身处广州,但是却还是没有回家乡看一眼。

林风眠怀念家乡却不愿返乡,这其中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她的母亲,因为在林风眠很小的时候,她的母亲和一个村子里的小公逃走了。在当时这种行为对女人来说是大过,于是十几天之后他们就让人给抓了回来。村子里的人还浇了汽油,烧了他的母亲。后来族里的人就把商量把他妈妈给买了,林风眠和母亲也就再也没有见过面。知道后来托人打听才知道,她的母亲几经转卖在一个尼姑庵当佣人,早就已经死了。

相关参考

许忠华历史

中国最有名的十大油画家是谁徐悲鸿、陈逸飞、吴冠中、林风眠、常玉、靳尚谊、陈丹青、陈衍宁、艾轩、王广义您要求"最有名的十大油画家",我选取了10个在艺术市场、艺术界和一般艺术爱好者都知道的画家。他们被人

历史人物 近代人物林风眠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林风眠别名:林凤鸣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广东梅州市梅江区出生日期:1900年11月22日逝世日期:1991年8月12日毕业院校: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代表作品:《春晴》、《江畔》、《

宋太祖赵匡胤死后为何不愿葬在开封? 探秘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名盖世豪杰,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兵不血刃地登上了帝位,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但奇怪的是,这样一位英雄的陵墓多年来却默默无闻,更为蹊跷的是,这位祖籍河北、定都开封的北宋开国天子死后竟然

宋太祖赵匡胤死后为何不愿葬在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名盖世豪杰,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兵不血刃地登上了帝位,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但奇怪的是,这样一位英雄的陵墓多年来却默默无闻,更为蹊跷的是,这位祖籍河北、定都开封的北宋开国天子死后竟然

清朝奇女子孝庄死后为何不愿和皇太极合葬?

孝庄皇后是皇太极的妃子,她生于1613年,死于1688年,享年75岁,她一生辅佐了三位皇帝: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和清圣祖康熙,对于清朝的创立和稳固有非常大的贡献。关于孝庄文皇后有很多的传言,说她和

清朝奇女子孝庄死后为何不愿和皇太极合葬?

孝庄皇后是皇太极的妃子,她生于1613年,死于1688年,享年75岁,她一生辅佐了三位皇帝: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和清圣祖康熙,对于清朝的创立和稳固有非常大的贡献。关于孝庄文皇后有很多的传言,说她和

历史人物 林风眠的妻子 怎么评价林风眠

林风眠  林风眠的作品中西融合,一生都致力于融合中西方绘画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风格,而在生活方面,他也有中西融合情结,娶的两人妻子都是外国人。  林风眠的妻子  林风眠的发妻是德国人,学化学的,据说还是贵

张恨水第一次返乡都发生些什么事

作者简介: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学社顾问、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评论奖,著有《梁启超传》、《一个人的阅读史》、《喧嚣与寂寞

汉朝历史 死后不愿与丈夫合葬要与儿子同葬的汉朝太后

死后不愿与丈夫合葬要与儿子同葬的汉朝太后  薄太后一生离奇的经历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薄姬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宗室之女魏媪的私生女,刚长大就被思念故国的母亲送入秦末自立为魏王的魏豹宫中,成了魏豹的姬妾。

汉朝历史 死后不愿与丈夫合葬要与儿子同葬的汉朝太后

死后不愿与丈夫合葬要与儿子同葬的汉朝太后  薄太后一生离奇的经历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薄姬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宗室之女魏媪的私生女,刚长大就被思念故国的母亲送入秦末自立为魏王的魏豹宫中,成了魏豹的姬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