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 曹爽为什么能压制司马懿十年之久
Posted 公元
篇首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 曹爽为什么能压制司马懿十年之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 曹爽为什么能压制司马懿十年之久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爽和司马懿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阳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从而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对此,曹爽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放弃抵抗,而请皇帝罢免自己,并向司马懿认罪投降。
对此,桓范大哭道:“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也即在桓范看来,曹爽握有天子和兵权,根本不用向司马懿投降。因此,曹爽放弃抵抗的决定,足以证明他有多么的草包,也即曹爽徒有其表、外强中干。那么,问题来了,一个看似草包的曹爽,为什么能够压制司马懿十年之久?
一
首先,曹爽对于司马懿的压制,始于公元239年,结束于公元249年,长达十年之久。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去世,齐王曹芳继位,年仅八岁。按照魏明帝曹叡生前的安排,司马懿和曹爽一起辅佐曹芳,比如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因此,在实际权力上,司马懿和曹爽是平分秋色的。但是,曹爽却不愿意和司马懿平分天下,也即一山不容二虎,曹爽开始排挤和打压司马懿。
在官职上,曹爽通过曹魏朝廷任命司马懿为太傅。虽然太傅位列三公,官职正一品,不过,在古代历史上的大部分朝代,太傅都是虚职,也即荣誉和地位较高,却没有什么实权。通过这一“明升暗降”的安排,大将军曹爽成功掌握了曹魏大权,再加上曹爽的兄弟掌握禁军,夏侯玄等宗室在地方统兵,曹爽从公元239年就开始压制司马懿了。
二
对于曹爽来说,之所以可以压制司马懿长达十年,原因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曹爽作为曹魏宗室,天然就地司马懿拥有优势。作为大司马曹真的儿子,曹爽在辈分上可以视为皇帝曹芳的叔父。因此,考虑到曹真在曹魏的威望,加上曹爽和曹魏皇室之间的密切关系,曹爽如果一开始被司马懿压制,那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进一步来说,如果司马懿在公元239年就敢发动兵变的话,显然会让司马懿家族走向覆灭。彼时,曹爽还没有人心尽失,一些中立的文臣武将,也没有对司马懿的遭遇报以同情。因此,在曹爽将自己“明升暗降”之后,司马懿起初只是韬光养晦,根本没有表达任何不满。另一方面,作为曹魏大将军,曹爽名正言顺的掌握了曹魏兵权,并安排自己的兄弟执掌都城洛阳的禁军,这让司马懿根本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力量,只能等待机会来进行反击。
三
正始五年(244年)春,大将军曹爽欲立威名,不听太傅司马懿劝止,力主伐蜀,魏帝曹芳从之。正是因为大将军官职,促使曹爽在曹魏上下已经无人可以阻挡了,连皇帝曹芳,都只能“从之”,这表明皇帝曹芳因为年幼,在曹魏大事上根本无法自己做主。因此,如果换做其他皇帝,比如是魏明帝曹叡的话,曹爽不仅无法这么放肆,更不会长期压制司马懿。
正是因为曹魏皇帝没有掌握大权,导致曹爽实际上窃取了这部分权力,从而让曹爽和司马懿之间的平衡被严重打破。如果皇帝可以在这两位托孤大臣之间制衡的话,自然不会出现曹爽压制司马懿长达十年的局面。不过,物极必反,曹爽在夺取大权之后,率领10多万大军讨伐蜀汉,结果被蜀汉汉中都督王平击败。此战,曹魏损失惨重,将士对曹爽和夏侯玄这两位统帅都非常不满。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增加了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底气。
四
最后,进一步来说,在公元244年之前,曹爽的好友夏侯玄担任征西将军,执掌曹魏在雍凉二州的10多万大军,这成为曹爽压制司马懿的重要依靠。结果,因为伐蜀之战的失败,夏侯玄在雍凉二州的将士中威望尽失,难以在关键时刻率军帮助曹爽。所以,在高平陵之变时,夏侯玄根本没有能力起兵讨伐司马懿,最终还被司马懿夺去了兵权。至于曹爽,在伐蜀之战后听从了何晏等人之谋,于公元247年把郭太后(非曹芳亲母)迁到永宁宫,一时之间,曹爽兄弟彻底架空了皇帝曹芳。
对此,在笔者看来,在公元247年之前,郭太后即便看不惯曹爽,至少也不会站到司马懿这一边。但是,在公元247年之后,曹爽彻底得罪了郭太后,结果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就是通过郭太后来下旨废除曹爽的大将军,这让司马懿的兵变在形式上名正言顺,毕竟当时曹芳不在宫中,郭太后确实拥有发号施令的权力。综上,到了公元249年,曹爽几乎葬送了自己压制司马懿的优势,并给了司马懿一个可乘之机,从而让两人之间的形势发生了逆转。
相关参考
为什么说“一山不容二虎”?老虎是一种领域意识很强的动物,除了在交配繁殖时匆匆地聚在一起外,平时总是单独一只占据一定的领域,一旦有其他同类或是异类入侵,它会立刻发起猛烈的攻击。另外,由于老虎是一种大型食
刘备临终托孤,分别委任诸葛亮和李严而人为顾命大臣,那么,诸葛亮为何要废掉李严呢?本该两人同心协力,共同辅助后主,而且,当时李严在外掌兵,对朝廷的事也不能施加强大影响。但是,为什么诸葛亮掌权后,很快就开
刘备临终托孤,分别委任诸葛亮和李严而人为顾命大臣,那么,诸葛亮为何要废掉李严呢?本该两人同心协力,共同辅助后主,而且,当时李严在外掌兵,对朝廷的事也不能施加强大影响。但是,为什么诸葛亮掌权后,很快就开
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是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两人都曾经做过北宋朝的宰相,是北宋当时中流砥柱般的人物。 俗话说的好,一山不容二虎。虽然两人之间并不是意气相争,但是在政治立场上的不同,仍然让
司马光和王安石到底谁是好的谁是坏的?司马光与他的《资治通鉴》
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是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两人都曾经做过北宋朝的宰相,是北宋当时中流砥柱般的人物。 俗话说的好,一山不容二虎。虽然两人之间并不是意气相争,但是在政治立场上的不同,仍然让
>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实在是世相的准确描写。期间,实力最强,称得上是霸主之势,渐渐壮大起来,当然不买账,于是,这两个人明摆着要决一胜负。>> 在这个世界上,两强相遇,彬彬有礼地和平共处,大概是
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此话不假,正如一山之上不容二虎一样,一个国家是不允许有两个皇帝的,但却有可能出现两个太后同时存在的现象。有人统计,中国古代本站网上,真正以嫡子身份继位的皇
咸丰二年(1852),曾国藩在湖南举办湘军,便和左宗棠有了交往。其后在镇压太平军过程中,两人更是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但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两人为了各自的名利而交恶,乃至绝交。曾国藩与左宗棠交恶是确有
咸丰二年(1852),曾国藩在湖南举办湘军,便和左宗棠有了交往。其后在镇压太平军过程中,两人更是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但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两人为了各自的名利而交恶,乃至绝交。曾国藩与左宗棠交恶是确有
一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 (1875年1月12日),醇亲王奕X的嫡子载在家里玩的时候,听下人说父亲突然在太后主持的宗室王公会议上哭晕了,一旁的母亲听说后也开始痛哭。懵懵懂懂的载只知道皇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