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一个文臣一站就成了万人敬仰的名将

Posted 朝廷

篇首语: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一个文臣一站就成了万人敬仰的名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一个文臣一站就成了万人敬仰的名将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虞允文。

虞允文,字彬父,一作彬甫,隆州仁寿县(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自幼聪敏,七岁即能提笔作文。如此智力,在那个重文轻武的年代,自然是走上了读书学文的道路,兵家武艺这些“下贱”东西,那是碰都不能碰的。

宋朝讲究补荫,虞允文也因为父亲为官的缘故,轻易就进入仕途,当然,为了更好的前途,他依旧要在科举这条路上走下去。

后来,虞允文的母亲去世了,孝顺的他极度悲伤,同时考虑到父亲孑然一身,又身患有疾病,为了照顾父亲,他七年都没有调官。

父亲去世后,虞允文继续参加科举考试,但受到朝廷当权派的打压(秦桧当权,打压蜀士),直到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他才考中进士,这一年,他已经45岁了。

虞允文虽然获授通判彭州及权知黎州、渠州等职,但一直不获重用。好不容易等到秦桧死了,这才获得中书舍人赵逵的推荐,就任秘书丞,接着一步一步做到了礼部郎官、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一路走来,虞允文学的是文,当的也是文官,他从没有像范仲淹那样亲自到边关体验战争的残酷与肃杀,有的只是在朝堂议事,退朝后要么写奏疏,要么看书作注,他曾为唐书及五代史加注,并著有诗文十卷、经筵春秋讲义三卷、奏议二十二卷、内外志十五卷,著作颇丰,完完全全一副文人做派,然而让他留名青史的是那一场大胜。

虞允文曾作为南宋使臣出使金国,他在金国看见金国正在大举运粮造船,回朝后立即上书请朝廷加强防御,但朝廷没当回事。果不其然,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集六十万之众,以雷霆之势入侵南宋。

备战不足的南宋军队节节失利,两淮前线的宋军防线迅速崩溃,金军如入无人之境。完颜亮一路长驱直入,直抵长江北岸,欲从采石渡江而过。长江天险是南宋最后的防御,一旦长江失守,南宋朝廷就危在旦夕。

虞允文时任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被派到采石犒师,安抚当地宋军。但此时金军大兵压境,采石宋军的前任司令官被解职,新任司令官李显忠还未到任,军心浮动,如同一盘散沙。

由于消息流通缓慢,虞允文到达采石之前并不清楚对面已经集结了数十万金军,等到了采石以后,他才真正了解到形势的危急。江北数十万金军随时可能渡江,而采石的宋军只有一万多人,而且不少还是从江北打了败仗逃过来的,现在见没有主帅,他们更是心如死灰,连抵抗都不愿,都在想着怎么逃命。

见此情景,虞允文当机立断,主动挑起了军事指挥的重任,有人提醒他:“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劝他别越权行事,虞允文怒斥道:“危及社稷,吾将安避!”随后虞允文通过种种手段激发了士兵的血性,或者说他以炽热的爱国主义热情感染所有士兵,一次战前演说,彻底将这群军心涣散的乌合之众凝合为一支振奋之师。

为了阻止金人渡江,虞允文精心布置纵深防御,他把水师分为五队,一队驻守中流,两队分驻左、右两侧,另两队船则埋伏于小港内,作为机动部队,骑兵、步兵列阵于江岸。

金兵渡江开始后,数百艘船冲向南岸,虞允文亲自督战,南宋水师层层阻击,凭借舰船性能上的优势,犁沉金人船只无数。不过,仍有七十余艘敌船突破封锁,登陆南岸,在此危急关头,虞允文驰入阵中,勉励将士,在宋军的奋勇拼杀下,登陆的金军都被赶入江中。

为了迷惑金人,虞允文还广布疑兵,在激战之际制造主力来援之假象,而此时金军渡江船只损失过半,又误以为宋军主力抵达,于是调转船头逃去。完颜亮从采石渡江的计划破产,宋军取得采石大捷。

随后,完颜亮移兵扬州,虞允文又赶赴镇江阻截,金军无法南渡。完颜亮见渡江失败,退往扬州。

不久,进攻其他地区的金军也被宋军打退,完颜亮勃然大怒,下令金军三天内全部渡江,否则处死,这直接激化了金军内部的矛盾,最终导致完颜亮被部下弑杀。皇帝都死了,还打个毛线,金军于是退屯三十里,遣使议和,南宋的危机解除。

毫无疑问,在这场宋金战争的转折一战中,文臣虞允文以自己的大智大勇,阻止了金国铁蹄跨过长江,蹂躏江南大地,摇摇欲坠的南宋王朝也得以逃过一劫。若无虞允文,中国的历史,恐怕要改写了。当采石大捷消息传来,老将刘锜对胆识俱优的虞允文大加赞赏,称赞道:“朝廷养兵三十年,大功乃出书生手。”

一位不专军事的书生加上一万八千败军,却能挽救南宋王朝于惊涛骇浪之中,无怪于毛主席对这段记载作出批语:“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然而,这样文武双全的人却有点生不逢时,宋高宗的不抵抗是出了名的,在他手底下,虽然虞允文积极准备收复中原的大业,提议再次北伐中原,但却在保守派的反对下终止。

宋孝宗即位后,积极准备北伐,虞允文受到重用,一度被任命为宰相,他在相位上提拔了不少人才。但在北伐这事上,孝宗有恢复之君,无恢复之臣,能堪大用的主战派大臣寥寥无几,虞允文一个人还要跟主战派斗争,宋孝宗头上还有太上皇宋高宗压着,所以在初次北伐失败后,南宋很长时间都难以发动北伐。

虞允文不愿放弃,他后来自请镇抚四川,以图光复大业,被授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封雍国公。虞允文在到任一年多的时间里,不断筹划由四川出师北伐,以图光复中原。

淳熙元年(1174年),虞允文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享年六十五岁。宋孝宗下诏追赠虞允文太傅,谥号"忠肃"。

相关参考

世界历史 同是民族英雄,战功赫赫,但现在一个墓地万人敬仰,一个杂草丛生

在古代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同样是五千年的奋斗史,之所以有如此辉煌的中华民族,是无数志士仁人,无数名将功臣欲血拼杀的结果,他们都是民族的英雄。而下面这两位千古名将,也是抵御外族入侵,打出民族神威的民族英

卫青与霍去病墓地仅一墙之隔,一个万人敬仰,一个破败不堪

在西汉名将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霍去病几次带领骑马深入大漠数千里打击匈奴,将不可一世的匈奴人打到溃不成军。从此之后,匈奴人只要听到霍去病这个名字无不望风而逃。可是世人却不知,如果没有卫青这个统帅在正面战

万人之上的古代太皇太后的等级是怎样的

太皇太后是没有等级的。如果真的论及起来,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偏偏中国讲究一个“孝”字,也就是说皇帝也得听她的意见,要不就成了“不孝”了。所以说,太皇太后在历史上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太皇太后等级可

刚继位一个时辰,就成了亡国之君,并被活活砍死

古代的皇帝,不仅握着全天下人的生杀大权,更拥有后宫几千美女相伴,生活过得相当快活,这也是为何有那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想要夺取皇位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非常嗨皮,还有极少数的皇帝相当苦逼,

明朝历史 水底古墓之谜

苍天并不在乎帝王祖宗的高贵,浩大的洪水依旧滚滚而来,让这方樵夫牧童望而生畏的神圣的土地顷刻间沦为泽国,那些无比忠诚的文臣武将也在这场洪水中相继倒下,在淤泥中酣睡,渐至湮没无闻。明祖陵就成了一个遥远的传

历史秘闻 刚继位一个时辰,就成了亡国之君,并被活活砍死

古代的皇帝,不仅握着全天下人的生杀大权,更拥有后宫几千美女相伴,生活过得相当快活,这也是为何有那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想要夺取皇位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非常嗨皮,还有极少数的皇帝相当苦逼,

历史人物 生前虽然享受万人敬仰,死后却不能马上入土为安

皇帝驾崩之前,乃是天下之主,天下臣民莫不敬仰。但是,一旦皇帝驾崩。皇子和臣子们,会在这个权力真空期,为了争权夺利,杀得你死我活。而对于皇帝本人的遗体,只能秘不发丧,任由其腐烂。生前虽然享受万人敬仰,死

历史人物 盘点历史上没打过败仗的三大名将,他们分别是谁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霍去病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首先说说三人中,最令人敬佩的历史人物霍去病。之所以值得敬佩,是因为他在年少时就已经成为了万人瞩目的焦点。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

手握东吴精锐,首战就成了赴死之战

江东的十二虎臣当中,陈武的记载是最为简练的,正文加上注引不到两百个字,就把他的一生给全部概括完了。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对一个东吴早期主要将领的描述,还没有占到记载他两个儿子字数的三分之一。不过,

历史人物 刘太公,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活着就成了太上皇的人

汉高祖刘邦,当初就是个小小的村长。芝麻大的官儿不说,刘邦也没有什么渊源的家世。刘邦的父亲和母亲之前甚至都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名字,基本上就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小农之家,再加上家中子弟多,刘邦上边还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