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俗话说虎毒不吃子 道光皇帝为什么要踢死自己的儿子
Posted 皇帝
篇首语:讨厌自己明明不甘平凡,却又不好好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俗话说虎毒不吃子 道光皇帝为什么要踢死自己的儿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俗话说虎毒不吃子 道光皇帝为什么要踢死自己的儿子
对道光踢死儿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道光皇帝的儿子叫奕纬,奕纬是宫女所生,道光皇帝在当皇帝之前,一直喜欢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所以,他对自己的个人形象非常重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非常爱护自己的羽毛。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次,道光皇帝喝醉酒,一不小心就把一个地位卑贱的那拉氏宫女给临幸了,结果宫女就怀孕了,于是就生下了这个孩子,就是奕纬。
这样一来等于把道光皇帝自己光明磊落、道貌岸然的形象彻底毁了,所以道光皇帝觉得没脸见人,很长一段时间都闷在家里不出门,除了上朝啥也不干,哪也不去,也不会客,也不聚会,也不出去游玩,完全就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由此可以想见他对这对母子的感情是不会好的,所以他对奕纬和那个那拉氏宫女一直都是很不待见,不闻不问、不关心、不照顾,所以造成奕纬从小就放荡不羁,顽劣成性,文不成,武不就。
但是事情的发展却又出人意料之外,当这个奕纬22岁的时候,道光皇帝已经50多岁了。道光共有3个儿子,除了奕纬还有两个。但是就在奕纬22岁的时候,那两个儿子相继去世了,道光皇帝就只剩下这一个独苗了。
所以他觉得应该好好的培养这一个独苗,将来让他继承自己的皇位,于是就开始转变态度,把不闻不问变成了亲切关怀,把不加管教变成了严厉督责。
为了让这棵独苗能够成才,道光皇帝专门请来了当时最有学问的人给他当老师,但是这个已经22岁的奕纬顽劣的性格已经养成了,根本不听老师的教诲,还经常顶撞老师。
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作业让他好好完成,结果,他没有完成。老师就找他谈话,告诉他,你是皇帝唯一的儿子,以后要继承皇位的,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当好皇帝,才能治国理政造福万民。
说到这里就被奕纬打断了,奕纬怒目圆睁一脸杀气的对老师说,如果我当了皇帝第一个杀了你。这一下,让这个老师魂飞魄散,这句话太厉害了。老师立即把这个情况迅速的报告了道光皇帝。
得知这个情况,道光皇帝雷霆震怒,扬言杀死自己的老师,在封建社会那就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封建社会讲究的人有五轮——天、地、君、亲、师,所以敢说这样的话基本上也就没救了。
这话也让深受封建伦理道德教育的道光皇帝感到极为羞耻,于是下令打板子,道光皇帝害怕手下人不敢用力打,还亲自操刀上阵打板子,打完之后,道光皇帝还不解气就踢了他几脚,没想到一下踢中裆部,造成重伤。
调养了几天之后没调养过来,道光皇帝仅存的一个儿子就这么死了,才24岁。
清朝的皇帝都继承了祖先弓马骑射的传统,都练过武艺,拳脚都很厉害,所以一不小心把独苗踢死了。说是道光皇帝杀了自己的儿子也不对,其实是父母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造成的误伤。
这也与道光皇帝本身的道德素质有关系,当初就不应该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道貌岸然的君子。
人总有七情六欲,总有个过失和错误,也没必要为这些事情伤心难过,自己只要积极的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如果他当初能接受这个奕纬和那个那拉氏宫女的话,结局可能就不会是这样的。而且,这也是对我们现代人家庭教育的一个启发,教育的起点是爱。
相关参考
说起清朝的道光皇帝,他虽然执政期间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但是他却是一位清朝出了名的“虎爸”。为什么这么说呢?故事源于他赐死自己亲儿子。那么,道光为何踢死亲儿子呢?清朝中期的道光皇帝,可以说平平凡凡,不是
清朝中期的道光皇帝,可以说平平凡凡,不是开国之君,也不是亡国之奴,可正是在这个平庸的皇帝任期,使得中国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简单的说,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是近代社会的一个转折点。在这内忧
道光皇帝的长子奕纬生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其母当时只是一名普通宫女,后来被收为侧福晋。 道光皇帝一生以恭俭著称,长子出生后,每晚派太监到东华门外买五个烧饼,他自己吃两个,嫡福晋钮钴禄氏吃两
都说虎毒尚且不食子,但这话并不是绝对的,最起码用于人身上不是,君不见历史上有多少手足相残父子相轻。知道玄武门事变吧,这就是典型的手足相残,但这些人人都知道的事情小编我又怎么会说呢? 现在小编要说
道光皇帝旻宁自幼就是一个律己很严的人,远离享乐,毅力惊人。他在上书房读了三十几年书,深受儒学的熏陶,即位后一直保持著书生的习惯,穿着最朴素的御袍,吃的是最节俭的饭食,瘦骨嶙峋,目光坚定又有几分迂腐
道光帝为什么踢死儿子?道光帝踢死的儿子是谁? 道光帝是清朝众多皇帝中以节俭著称的皇帝,据悉,道光皇帝在为期间清朝国力日渐衰微,为了挽救秃势道光帝勤于政务,同时,他本人力行节俭,并几十年如一日,虽说作
古人一向讲究门当户对,无论是商贾百姓还是皇家内院,都喜欢以出身论高低。话说一个从皇子成功坐到皇帝龙椅的人实在不用计较出身,反正谁也没皇帝的儿子尊贵,但偏偏清帝道光就在这“出身”二字上不顺心,他的不顺心
古人一向讲究门当户对,无论是商贾百姓还是皇家内院,都喜欢以出身论高低。话说一个从皇子成功坐到皇帝龙椅的人实在不用计较出身,反正谁也没皇帝的儿子尊贵,但偏偏清帝道光就在这“出身”二字上不顺心,他的不顺心
道光皇帝是清朝中叶一位没有什么作为的皇帝,既非开国之主,又非亡国之君,但这个平庸的时代却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后一位君主,也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第一位君主,他之前中国封建社会延续千年
作为一位皇帝,位高权重,统御全国,看似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正应了那句话“享多大的福,受多大的罪”。每一位皇帝内心深处,都住着一颗平凡人的心。在儿女情长上,在七情六欲间,并非多么伟光正。道光皇帝为人节